重回1999,我要再造人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4章 学英语

紧迫感十足,第二天早晨七点就起了床,洗漱吃饭二十分钟解决。

然后蹬上山地赛就要走。

老妈忙把围裙一解,嚷嚷道∶“你等等我啊,我还没忙完呢。”

那是,她不去,回头少个人,又要多发钱。

不对,已经少一个了,老姜去上班了。

是啊,老姜都去上班了,别人不用上班吗?

昨天那么火爆,来客的大头就是家长,给孩子尝点甜头,回去好有理由哄他们学习嘛。

什么家庭能天天哄?

把这个道理一说,老妈萎靡了。

她内退,一个月二百多块钱的工资,想拿全额,还要熬几年。

可好大儿一天的营业额就有1200,你要她怎么算,怎么比?

好不容易从失落的情绪中走出来,又好不容易长出点儿子能赚大钱的豪情。

人告诉她,那是幻觉。

除了叹气、自嘲还能做什么?

“那好吧,路上注意安全,还有个事,妈妈要交待你。”

“那几个小姑娘是漂亮,但你不能胡来,尤其不要在店里做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有忌讳的。”

“另外,你还小,别学人家谈恋爱,啊?”

一定要严防死守,孩子就应该先完成学业,然后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注意,是稳定的工作哦。

只有这样才有资格谈婚论嫁,儿媳妇最好是独生子女,长的不漂亮没关系,一定要贤惠,至少高中毕业。

谈的时候得托人去打听女孩父母的风评,老实诚恳的最好,坑蒙拐骗吃喝那啥赌的坚决不同意。

什么?好大儿结了婚就催他们生娃,还一定要男娃!

我呸!老娘是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的进步女性,怎么可能会有这种封建糟粕的思想。

老娘就爱女娃,小两口什么时候生都可以。

她才不信什么传宗接代的鬼话,用她的话说,儿孙自有儿孙福。

真到了那一天,眼一闭、腿一蹬,什么都看不见。

什么传宗接代,什么养儿防老,她有退休工资,不需要别人养。

是的,这就是她以及老姜的态度。

对与错,不好评判,但他们也有怕的。

那就是如果有一天,好大儿拉着个姑娘到他们面前说∶“爸妈,我女朋友怀孕了,我们要结婚。”

他们的天就塌了。

未婚先孕,那是他们万万不能接受的。

姜玮鸣当然知道她的想法。

谈恋爱?暂时没想过,至少高考前没这个打算。

而且谈恋爱很少有不擦枪走火的,这种事一旦开了闸,正常人谁能戒得掉?

于是略做保证,便蹬着山地赛出了门。

到店后,他并未营业,爆米花这种零食,早上一般不会有人买。

所以定的开门时间是十点,周末提前一个小时。

他是来背书的,正好小仓库有个气窗,也不闷。

不背怎么办?他又不是神童,那些诗词古文和英语单词也不会自动往脑袋里钻。

这个时候心态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

如果非要把自己定义成半步老登的重生者,那这书是一个字都看不进去。

心态要年轻,若不是自己都觉得恶心,他甚至希望别人喊他鸣鸣。

想想就特么刺激。

确实刺激,尤其是看到那些密密麻麻的英语单词。

不过他有办法,先用随身听把音标熟悉一下,然后开始英对英训练。

把长单词分段,接着找每段的准音,再大胆连读。

最后边拼边写,一气呵成。

其实就是自然拼读法,强调整体拼读和找特殊发音位。

会读会写之后就是中对英。

简单易记的词不管,主要是那些难记易忘的词。

用小学生的思维造极简句,把单词放进句子里记。

打个比方,比如Man这个词记不住中文意思。

那就造句,JiangGuoqing is an old man!

姜国庆是个老男人,看,多生动形象、简单粗暴。

就是不能让他知道。

沉浸其中,直到九点五十,有人在外面敲门。

开门一看,甜妹王丽莎第一个到了。

姜玮鸣张口就是一句:“Good morning。”

“毛、毛宁。”王丽莎一脸懵逼的边走边看他。

接着是程燕。

“You are very beautiful。”

“啥?”

“他夸你漂亮。”王丽莎翻了个白眼。

最后是孟婷婷。

“Nice to meet you。”

这句大家都听得懂,于是纷纷问他是不是脑子坏了。

一大早的讲什么英文。

姜玮鸣笑了笑,“从今天开始我要教你们学英语。”

绝非搞笑,是真的,学习最好的方法是把别人教会。

呵呵……三个甜妹冷笑一声开始忙活。

神经病,愿意学英语的话,就不会连高中都没考上。

……

今天的销售果然如姜玮鸣所料,来的都是些学生、情侣和时尚姐。

不是太忙,到了中午的时候,每个人的肚子都开始咕咕叫。

姜玮鸣一直在仓库学习,不过这个点他该去买饭了。

嗯,他管饭。

没办法,午餐和晚餐这两个时间段是销售的高峰,总不能把人放回家吃吧。

让她们自己出去买,这事姜玮鸣干不出来。

毕竟是工人子弟,戴过红领巾,唱过SHZY好,享受过工厂子弟的福利。

尤其是夏天的时候,豆沙冰棒、冰水、绿豆汤、西瓜、苹果……

免费吃、成袋发。

要他当周扒皮黄世仁?做不到,底线不允许。

好在宏丰商厦后面那条街就有卖的。

炒饭、面条、河粉、凉皮、盒饭,姑娘们吃什么他买什么。

3元左右一份,不够就两份,千万不能让她们饿着。

其实他并不指望这个店能赚大钱。

他算过,所有的开支包括工商管理费、卫生费什么的在一起,大概是每月3000左右。

他的毛利有百分之五十。

也就是说每天的营业额达到200就能保本。

200按照客单5元算,40个来客就行了。

这个地段、这个市口,40个实在太轻松,一个中午就搞定了。

还有周末呢,那销售额会更多。

而最重要的是,一旦宏丰商厦做起来了,这个地方的人流量会暴增。

因此帮林世宏和骆建丰其实也就是在帮自己。

到时候有了资金,未必只能做爆米花。

他重生前在超市干过烘焙,蛋糕和面包也可以做。

泡芙、蛋挞、金牌手撕包。

大众化的也有,脆皮蛋糕、肉松卷、早餐包。

面包,除了那几十克的面团,剩下的都是水和空气。

毛利率可比爆米花高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