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72章 郑文光的评论
社团成员三三五五一起,边走边聊。
等胡继英走远后,有人才小声提出自己的看法:
“《科幻文学》上一期的改革很大,全都是科幻小说。封面主打的《流浪地球》担起重任,而且陆奇另外一篇《冰箱世纪》,也是难得的佳作。给我一种华夏科幻要重新站起来的感觉。”
“其实我对开年第一期的期待很大,结果除了《终结者》续集之外,大都只是及格的作品罢了。最主要的是,《终结者》还是国外的内容,让我不由深深怀疑之前的判断。”
“《流浪地球》无论从人文、故事、想象力等角度来看,我觉得比《终结者》这种商业电影好太多。”
另一人偷偷低声回复:“以前听社长提过一嘴《科学文艺》的销量,不容乐观。或许为了提高杂志销量,虽然你说的很对,但也不得不承认,《终结者》续集是一部非常好的科幻小说。”
又一人说:“其实你们说的,都只是站在我们的角度来看。若是换成杂志的角度,就会发现他们其实做了许多努力。至少科幻俱乐部和笔友交友栏目,我认为是非常正确的一步棋。”
原先那人反驳:“我还是坚持认为,只有原汁原味的作品,才能促进华夏科幻文学的发展。”
------------
东北,黑省。
姚海君已经看完《终结者》续集的内容,心中对陆奇更加佩服。
不知道作者是个啥样的人,是一位风度翩翩的知识分子,还是儒雅的教授?知识储量很大!
从近几期的作品来看,姚海君认为陆奇进入作家的创作黄金期——作品源源不断,质量有保证,甚至能写出一两本传世名作!
虽然从他个人的角度来看,他更喜欢华夏风格的科幻作品。
然后在心中产生一个想法,对舍友说:“你们说,我们下一期的《星云》转载《终结者》续集,咋样?”
他补充一句:“为了让更多的人看。”
建议很快全票通过。
小五他们赶着查看,他们的笔友信息有没有被选中。
结果,很遗憾。
胖子丧气的说:“海君,我们又错过一次扩大《星云》影响力的机会!”
姚海君想起陆奇的信,坚定的说:“有机会的。”
“对了,你们的同学回信了吗?”
瘦子说:“回了,但他们学校没有科幻社团。”
其余两人摇头表示没有回信。
丧气过后,小五看着封面,幻想着说:“要是《终结者》续集能拍成电影就好了。我一定去电影院支持!”
胖子嗤笑:“现在国内哪有拍摄科幻电影的技术。即使搬上大屏幕,或许也是米国那边拍。到时候能不能引进还是个问题。”
瘦子眼睛一转:“如果真拍了的话,你们说小说到底归属于谁?”
姚海君不确定的说:“按道理来说,故事的归属权属于电影方。但现在陆奇又成为续集的作者。如果真拍,或许是以编剧的身份出现吧。反正至少能拿一部分版权费用吧。”
小五兴奋的说:“哇,那岂不是创汇了?那可是刀乐啊。”
“续集内容是否被米国那边发现,还是个问题。”
“不过,要真能赚点外汇,岂不是说明写国外电影的续集,是一条很好的门路?”
--------------
燕京,时隔大半个月,吴啱春节前最后一次拜访郑文光。
郑文光夫妇对吴啱的到来感到开心。
寒暄过后,郑文光问吴啱对《终结者》续集的看法。
上次谭凯和吴啱过来拜访,他自己还没来得及翻看,没有和他们进行交流。
吴啱表示:“我虽然不懂电影,但是感觉它若能拍成电影,续集要比第一部更加经典。故事的完成度很高,情节精彩,人物刻画让人印象深刻。”
“从我个人角度来说,我其实很希望续集能被米国导演看中,然后拍成电影。如此一来,它能让世界快速认识一位华夏科幻作家。”
“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我还是希望陆奇能创作出更多华夏风格的作品。少写跟风之作。”
“再说说小说的优点。从未来科技的角度来看,陆奇保持了他一贯的想象力,继续他对于未来世界方方面面细节的刻画,很容易让读者融入未来的社会背景之中,一点都没有突兀的意思。”
“从他的作品来看,他很擅长描绘未来世界。有时候我很想给他写信,让他好好创作一个未来世界的专辑。”
接着,他又谈起校园社团成员对小说的看法:
“在学生群体中,大家都很喜欢这部小说。对创造性的液态机器人感到惊艳,甚至是完美的恐怖。”
“对于T800有一种“代理父亲”的错觉。挂着冷冰冰的表情,在一次次互动与救助中,帮助主角完成成长。”
“还有大家都认可一点,故事的节奏很快,情节非常吸引人。从某种程度来说,应该是出自一位老练的作家之手,但陆奇明明才18/19岁!不可思议!”
郑文光用赞许的目光看着吴啱,颇为认同。
他递过来一个小本,里面是他的一些思考。
吴啱一打开,就看到秀丽的字体,不用说,是他夫人的手笔。
“我认为续集是对前部电影的颠覆。特别是T800从一个冷血杀手,变成父亲型的保护者,尤其是小说中还加入了“学习人类情感”的设定,慢慢探讨人工智能如何拥有自主意识的过程!”
“还有一点,我认为陆奇在小说中隐喻了当下冷战时期对于未来、对技术的焦虑,很有社会批判性。”
“至于续集依旧采用的时间旅行悖论,可能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点。回到过去到底能否改变未来?”
“主角约翰的刻画略显单薄!不如T800出彩!”
……
吴啱一一看完,诚恳的对郑文光夫妇说:“郑老师,我替陆奇感谢你们。这份建议,我能抄下来吗?我想寄给他看看。”
陈淑芬老师笑着回答:“你直接撕开就行,不用摘抄。”
“其实我也挺喜欢看《终结者》,但小说对于机器人和人类、技术的讨论还是过于浅薄。”
“单从电影剧本的角度来看,它是一部难得的好剧本。希望有朝一日能看到它拍成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