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不平
杨巨所坐的地方,是一个大石块,往前后左右看视野都很好。
随着太阳升起,不断有年轻修士来到了平台上。到了上午巳时,已有一百多人上下了。
这些新弟子的修为,大多数都在炼气期四到六层左右,只有十多人到了炼气九层以上,当然这十多人的年龄也都是偏大的。
周围熙熙攘攘,杨巨闭目打坐,等待着讲道师叔师伯的到来。
正在调息之时,忽然感到有几股灵力在自己身上了扫了一遍。
睁开眼睛后,看到是一男一女,年龄都在十二三岁,修为也都不高。
但这二人看向杨巨的眼神,却非常不友善。
只见,其中的少年冲杨巨道:
“这个位置是我们的,你换个地方。”
极为不客气的语气,让杨巨瞬间就有些气愤。
但看二人年纪尚小,杨巨也没有发作,没有搭理他们,继续闭目调息。
但接近着,那少女又冲杨巨嚷道:
“让你滚开没听到吗?”
这时,周围很多人都看了过来。
杨巨猛地再次睁开眼睛,眼中火光一闪,一股灵气外冲,将二人冲地连连往后退。
而那二人站稳之后,非但没有退开,反而摆出了与杨巨不决不休的架势。
少女手中出现了一个绿玉手环,少年手中,一个拿出了橙色短剑,还拿出一张青色符箓。
手中所持的,都不是宗门给新弟子发的银鳞剑和玄甲盾。
扫视着二人的修为,杨巨真有些不明白他们哪里来的勇气。
只见,杨的指尖轻动,灵气伸进自己的储物袋,里面的银鳞剑,瞬间就要从袋中冲出。
而就在这时,忽然有人拉住了杨巨的胳膊。
侧头一看,是文化仁拉住了自己,王琪和宣自流两人也在文化仁身后,颇为紧张地看着自己。
文化仁对杨巨摇了摇头,示意其不要动手。
杨巨低头一思量后,又转头看了看那二人,便起身和文化仁三人离开了。
换了一个位置,四人坐在了最后面,文化仁轻声道:
“这三人是邓家山邓家的子弟,师兄还是不要和他们计较,我们惹不起。”
在文化仁口中,这邓家似乎是一个不小的修仙家族,至少比他出身的王家要强很多。
杨巨脸色没有什么波澜,但暗暗记住这邓家,以后有机会绝对要其给自己个交代。
又过了一会之后,不少弟子都抬头看起了天上。
因为上次广源师叔来潜龙台讲道时,是骑着青背巨狼从天而降的,众人也都很期待今天这位师叔或师伯的风采。
而就在众人都抬着头的时候,一个老汉打扮的修士,穿过了众弟子,走到了平台的正中间,坐了下来。
少时,有弟子发现了这位老修士。
刚开始还有些惊讶,但很快就反应了过来,互相拉动着左右,让他们快别往天上看了,筑基期师伯已经到了。
看到众弟子注意力都到了自己身上,那老头修士开口了:
“本人程强,今日由我在这潜龙台,与众弟子论道。”
“上一次广源师弟为你们讲述了宗门渊源,这次我向你们讲解修仙初步,也就是你们目前所处的炼气期。”
随后,这位程师伯便认真讲解了起来。
起初,不少弟子还因为这程师伯的样貌穿着而怀疑,但听着听着,他们便感受到了这位程师伯的深厚根基。
据第一阶段被称作“感应气机”,对应的是炼气第一至三层。
是指通过自身灵根,吸收炼化天地元气,并在自己丹田处炼出灵力。
只要能炼出一丝灵力,便是炼成了第一层,随着后续的修炼灵力将不断增强。
但在这一阶段,灵力只是存在于丹田之中。
而第二阶段,则被称作“气灌筋脉”,对应的是炼气第四到六层。
是指催动丹田处的灵力,打通全身的经脉。
在这一阶段,灵力将会开始充斥修士的全身。并且随着灵力的运转,修士的身体会出现明显的变化。
身体的力量和敏捷性会得到大幅提高,目力和听力等也会不断增强,直到感知之力会变得非常敏锐。
而这种感知之力,在修仙界就被称为神识,随着以后修炼的深入,神识也会越来越强。
在这一阶段,修士已经可以学习一些初级的神通,使用一些简单的法器了。
再到了第三阶段,则被称作“灵力外显”,对应的是炼气第七到九层。
是指修士在体内吸收炼化灵气的同时,灵力也会在周天运转的过程中,自然地向外散发出去。这就形成了一个索取与反馈的良性循环。
在这样的内外交互中,修士体内的灵力会变得越来越精纯,同时肉身也会得到锤炼,体内的杂质会被灵力带出来,从血肉到骨髓都会被伐毛洗髓。
而最后的第四阶段,便被称作“本命之灵”,对应的是炼气第十到十二层。
是指将前面炼出的灵力,凝练为一团本命之灵。
按照修士的灵根属性以及所修基础功法的不同,本命之灵共有十种,即本命之金、木、水、火、土、雷、冰、风、光等等。
本命对于修士来说至关重要,也就是平常所说的修士的道基。
本命之灵的出现,也就意味着可以学习一些威力较大的神通了。
但在筑基以前,本命之灵并不稳定,如果修士受了重伤可能会被毁掉,甚至有时还会无缘无故地消失。
而一旦本命之灵被毁或者消失,那就是彻底断绝仙缘了。
在讲完了炼气期之后,周师伯又简要讲了一下后面的几个境界。
他说,所谓筑基期的筑基,就是指本命之灵在修士体内彻底扎下根来,“筑仙台,成灵基”,打下修仙通路的第一步台阶。
据说,在一些最顶尖的修行巨擘门派,只收筑基期,这才算是真正的修仙者,被收入门墙,算作正式的弟子。
至于炼气期,还是被视为凡人,在门派里,只算作杂役。
冲击筑基的过程,也就是本命之灵扎根的过程。
由于常人的身体,长到二十五岁左右根骨会基本稳定,所以筑基最好在三十岁之前。
一旦过了三十岁,根骨基本定型,再想让本命之灵扎下根来,就极难了。
大乾门近千年来,所有的筑基修士中,有八成以上都是在三十岁之前筑基,并且年龄越大,筑基越难。
成为筑基修士后,可食灵气,御空而行,翻云覆雨,就不是难事了。
筑基之后的金丹期,就是把本命之灵炼化为一枚金丹,这枚金丹中,可以蕴含住庞大的灵力。
金丹修士与人斗法,往往几天几夜也不会灵力枯竭。
而这枚金丹,实际上是一个丹胎,是为了孕育出元婴。
一旦元婴成形,从金丹中破碎而出,修士也就从金丹期进阶到了元婴期。
元婴是修士的精华所在,元婴之能,瞬息千里,元婴不灭,修士不死。
并且这元婴,也将是修士日后化神的关键所在。
至于化神期,周师伯讲得极为简略,他的原话是这样说的:
“至于化神嘛,老夫活了二百五十余年,最少听闻过不下几百种化神的说法。”
“但细细想来,无一经得起推敲,都是同道的奇思臆想。”
当日,直到黄昏夕阳西下,程师伯才论道完毕。
讲完后,程师伯驾驭着棕色烟杆飘然离去,而潜龙台上的年轻弟子们,久久之后才依依起身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