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阿疏族长
这人虽然带着很重的口音,但耶律大石听得明白,却正是契丹官话,想来这人是个贵族,方能够说得一口流利的官话。
耶律大石听了此言,顿时道:“阿疏族长请放心,你既有冤情,来到了中京,我必会让你见着主上。”说着便招呼延庆与颜宗文两人:“大哥,二哥,我们一起帮忙吧。”
呼延庆与颜庆文两人听了,也忙上前帮助。
颜宗文见这胖子委实不好扶,当下就道:“不如我去前头村落里找人帮忙,寻个牛车方便这位族长躺下,否则的话,也不好挪动。”
呼延庆看看这些人都是形态凶悍,不似善类,虽然也是落难求助,也不敢单独留了耶律大石在,当下就让颜宗文前去寻车,自己陪着耶律大石在此等候。
在此期间,也不免打听这些人的来历,只是这些人都语言不通,而唯一能通语言的那个族长阿疏,却是伤势沉重,只问得几句,就开始闭目不语了。
过了许久,就见着颜宗文与一个老农,赶着辆牛车来了,当下诸人将那胖子扶上牛车,赶进城时,天色已黑。
耶律大石便道:“不如阿疏族长先到驿馆休息一夜,也寻个医者来治个伤,我明日帮您去向鸿胪寺递上文书,再等候陛下召见,如何?”
但那阿疏却仿佛若惊弓之鸟,只道:“我在这中京人地两疏,亦不知道相信谁为好。既是郎君相救,我也只信得过郎君,不如就请郎君收留我一夜,我自会有重礼相报。”
耶律大石无奈,只得道:“只是我家中狭窄,贵族这么多人,只怕安置不下。”
阿疏道:“无妨,我们这些人,都是风餐露宿惯了的,只须一片空地,就可安置他们。”
果然到了耶律大石家中,只阿疏一人住了客房,其余部族皆是席地一坐,就可安歇。
耶律大石这边叫了医者过来替阿疏治伤,又于次日将这情况报与鸿胪寺。鸿胪寺就派了人来,与阿疏录了情况,并逐字与他看了,阿疏就取出信物来,鸿胪寺忙将奏书递于宫。
此事还须从半年前说起。
自澶渊之盟以来,宋辽设立互市,双方贸易往来,一年有数百万乃至上千万之巨,便是边贸税收,一年也足有百万之数。
虽然澶渊之盟时约定,大辽每年从大宋得三十岁币,后来又增至四十万,看上去似是大宋破财,大辽占了极大的便宜,但这岁币通常根本没进中京,就在边境的榷场花得精光。自从有了榷场交易,看似双方互相往来,然而大宋繁华,诸事无不具备,而大辽艰苦,能与大宋贸易的东西不多,早年只有一些牛马骆驼等物,后来也多一些玉石、皮货、织毯等。然而中原的茶叶、药材、布帛等皆是大辽最缺的,尤其是大辽贵族最喜欢追逐大宋的风行时尚,有时候数百牛羊,换来的不过是几箱新制丝绸,甚至宋人从边贸中进了黄金玉石,回头打制成精美首饰,又加倍挣了回来。
虽然两边也都有对边贸的管制,比如宋人限制能制火药的硫磺等物,还有图书等,而大辽限制的是马匹,以免宋人得到良马,增加军事实力。但私下交易却是难免,尤其是边贸流通中,大辽贵族想要大宋的东西太多,而大辽能与之交易的东西太少,以至于大辽每年都为流进大宋国库的钱财发愁,至于贵人们私自贩运良马铁器流入大宋,也是屡禁不止。
在辽圣宗时代,大宋每年就能从榷场贸易中抽税百万以上,及至后来,情况日益严重。大辽有识之事,为之也忧心忡忡。互市固然是一件好事,但在互市过程中,经济强大的一方,对经济弱小的一方,形成的不公平却是让人警惕的。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也有人不断地想办法去挽回边贸中的不对等情况。阻止钱财外流。奈何贵人们享受惯了来自大宋的奢侈品,怎么努力也不能减少这些东西从大宋进口的额度,反而连年增长。但这岁币在边境上左手进了大辽的地盘,右手就在榷场换成贵族们所要的奢侈品流回宋境了。如今大辽境内,市场流通宋人铜钱,甚至比大辽的官制铜钱还管用。
为了减少瓷器方面的进口,从圣宗朝起,大辽就大力鼓励汉民开窑烧瓷,经数十年之功,在各地也有了多家瓷窑,虽然这些窑工多半是唐代末年入辽的定窑、磁窑等工匠后人,烧出来的瓷器有很浓重的唐三彩风格,也能够仿大宋传入的一些新瓷,但工艺上就差了许多。且大宋也不断提升瓷器的精美程度,最顶尖的瓷器,贵人们还是愿意花大量的国帑去大宋进口,尤其是一种“雨过天青”的秘色瓷,更是大辽怎么也模伪不了的。但至少大辽有了自己瓷器,除了一些顶尖的瓷器还是要从大宋购入,在边贸上瓷器这一块就能够减少许多的开支。
但茶叶与丝绸之类的需求却无法替代,所需的茶树与桑树都生在南方,更是大辽完全无法替代的。况大宋的诸物皆是大辽所喜,汴京城里流行什么,中京城里隔上几个月之后,便也会流行什么。越是文化高维度的东西,越是大辽向往的。
且大辽毕竟占地极广,一边开通西域商路,充当了大宋与西域诸国的交易中转,由此获利。另一边又于极东之地,发现大海之滨,竟有一种珍珠可充边贸,唤东珠。
对于珍珠的喜好,那是从远古就开始的,而此前珍珠通常出于南方,尤以合浦珠为贵,称为南珠。但大辽却在极东之地的女真部,发现一种珍珠,可与南珠媲美,便称为东珠,自此大量征用,既是中京贵族争相使用,更是用于边贸上。
而大宋之边,因为五代时南汉后主刘鋠为了采珠,设立称为“媚川都”的部门横征暴敛,令得溺死者众,民怨颇多,在宋太祖登基之后,为爱护民力,就停止了这一行为。只有商人到南方以代价骗取疍户下水,低价购入,高涨卖出。但宫庭女眷对珍珠的热爱却因为这一禁止行为更加狂热,后妃面靥竞贴“珍珠妆”,得宠的后妃,甚至能够戴上满头是珍珠制成的“珍珠冠”。
而大辽开始用珍珠换取边贸收入之后,竟是获得极大的追捧,转眼之间,珍珠从宫庭后妃御用之物,到了汴京富户也能壮着胆子消受一下的东西。而珍珠很快也跃居大辽边贸交易货物排名第四的位置。
而东珠的火热,也带动了女真部另一罕有物的珍稀,那就是海东青。
海东青是生于辽东的一种鹰,以纯黑为极品,纯白为上品,白而杂他毛者次之,灰色者又次之。海东青虽然是极为凶悍的猛禽,但个头却不大,看上去跟鹧鸪差不多大。但这种鹰之所以走红,就是因为它擅捕天鹅。
东珠乃是极东之地有一种特殊的蚌所产,于水面结冰之时成熟,通常获得东珠有两种方法。一是由捕珠女在极冷的天气裸身潜入深海去捕捞,但是辽东与合浦不同,合浦采珠人潜入深海虽然危险,但至少是极南之地,气候温暖,只有潜海之危,官方采珠已经是被宋太祖视为伤民之举而禁止了。然辽东是极寒之地,在冬天入采珠,对采珠人之残酷,远胜合浦。
因此上还有一种采珠方式,就是当地有一种天鹅,爱吃海蚌,冬天的时候天鹅用嘴凿穿冰面,把蚌肉和珠子,吃到嗉子里。女真人就放海东青去捕天鹅,取出天鹅嗉子里的珍珠,把天鹅脑给海东青吃。
但偏生不巧,大辽有四季捺钵的习惯,而冬捺钵,通常是到松嫩两江交汇处的鸭子河边,聚臣属部族,一起欢聚,这也是加强对诸部族统治的方式。而也也会有与各部族共同放鹰捕猎,将获得的大鱼为宴,称之为“头鱼宴”。而因为海东青既有这种捕猎天鹅而得东珠的特性,又加上海东青个头只有天鹅三分之一,却能够以小博大,更是贵人们所喜。以至于后来每年的冬捺钵,不止有“头鱼宴”,更是有皇帝亲自率先纵放海东青捕捉天鹅,饮宴相庆,称之为“头鹅宴”,并与“头鱼宴”并称为冬捺钵的两桩最生要的大辽皇室盛宴。
自然,不管是征收珍珠,还是用海东青捕猎,并不是从宋辽贸易才开始的,从立国之初,海东青就是女真部向大辽皇室的贡物。而随着大辽国力日盛,对海东青的需求也越来越频繁。
乃至于冬捺钵以海东青博天鹅,都成了定例。乃有规定曰:“皇帝每至,侍御皆服墨绿色衣,各备连锤一柄,鹰食一器,剌鹅锥一枚,于泺周围相去各五七步排立。皇帝冠巾,衣时服,系玉束带,于上风望之。有鹅之处举旗,探骑驰报,远泊鸣鼓。鹅惊腾起,左右围骑皆举帜麾之。五坊擎进海东青鹘,拜授皇帝放之。鹘擒鹅坠,势力不加,排立近者,举锥刺鹅,取腊以饲鹘。救鹘人例赏银绢。皇帝得头鹅,荐庙,群臣各献酒果,举乐。更相酬酢,致贺语,皆插鹅毛于首以为乐。赐从人酒,遍散其毛。弋猎网钓,春尽乃还。”
皇室更立鹰坊小邸,对海东青倍加关爱。夏日怕热,便立于玉石上;冬日怕它冷,置于绣墩:夜晚少睡,以防过肥;到了换羽时候还要观察粪便、揣度肥瘦,也要观察精神,若有不佳,还要专门的医者开药处方。
而为了保障东珠与海东青的进贡量,需要女真人在五国部捕捉,形成一条朝贡之种,称之为鹰路。为了保障鹰路的顺利通畅,就需要有人专门进行督办。而大辽就为此专门派来银牌天使督办此事,所谓银牌天使,就是由皇家派出,佩戴皇帝专授的银牌,可以令地方官员皆要听令的使者。
银牌天使为了完成任务,也必会女真部族中,寻找合心意的办事之人。
而完颜部落,就在大辽征敛鹰路的这个时间崛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