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李家老二
虽然有冯雪卿侍寝,但却并没有像一般人所想的旖旎场面那样,冯智彧只是在菅玉楼过了一夜。
正如同他对他的二哥所说的那样,只是在菅玉楼打单铺。
倒不是冯智彧不行,也不是冯智彧不喜美色,如果换个时间的话他肯定不会这么做。
但是,自家二哥都说了那位李家老二会在今天接见自己,冯智彧自然不会在夜里胡搞乱搞。
毕竟是李世民,你评价的时候怎么不满意都行,但如今要私底下正面碰了,那还是要认清现实的。
就如同后世的键盘侠一般,在网络上指点江山可以,但如果现实中还是那般不可一世,那就有得他受了。
看他扎不扎你就完了。
冯智彧也是个俗人,自然是逃不过这样的人性束缚。
……
作为带粮进京,帮助朝廷赈灾的人,冯智彧自然也是有正经住处的,而且还是朝廷的鸿胪寺所安排的,位于朱雀门内部,也就是皇城部分的鸿胪客馆。
因此,翌日一早,冯智彧就在冯雪卿的服侍下起床洗漱更衣,早早地来到鸿胪客馆,等待着天使的到来。
此天使非彼天使,这里的天使可不是西方挥舞着鸡翅膀的鸟人,而是指天子的使者。
随着时间来到巳时,鸿胪客馆外传来阵阵脚步声,冯智彧知道自己等的人终于来了。
……
“奴婢见过冯三公子。”
应着敲门声打开房门,门外的内侍在看到冯智彧后立刻躬身行礼。
“冯三公子,陛下传召。”
“有劳天使带路。”冯智彧微微点头。
虽然是太监,但并没有趾高气昂,因为在唐朝初期,太监就如同他们的自称一样,是奴婢,也就是奴隶阶层的人。
有权有势的太监的确也有,但那仅仅只是极少数,绝大多数的太监还是低人一等的。
……
跟在内侍的身后,先是出了鸿胪客馆,然后顺着承天门街一路向北,直抵承天门。
在承天门外停下的时候,冯智彧还愣了一下,随即才想起来,李二凤从今年四月份开始就在太极宫理政了。
说到这里,冯智彧还是很佩服李二凤的。
要知道,他本就是得位不正,再加上继位的前几年他老爹还一直占着太极宫。
一天两天的倒还好,可时间长了,难免会有人嘲笑他,尤其还是在这个有着“流水的皇帝,铁打的世家”之称的时代。
但是李世民就是挺过来了,你要说什么当皇帝的人就应该有这样的心理素质,那就是纯属扯淡了,历史上有几个皇帝能有李世民这样的心理素质?
别说是这种压力了,就算是最普通最常见的压力,压你个三五年都不一定能受得了。
……
显然是提前有准备,在经过简单的程序之后,太监便带着冯智彧进了承天门,一路穿过承天门和嘉德门,随后右转,过东阁门经过门下省、弘文馆和史馆,最终转过虔化门,停在了立政殿的门口。
内侍快步进入立政殿,随后声音就响了起来:“启禀陛下,冯智彧已到殿外。”
“哦?”坐在书案后的李世民抬起头。
“宣。”
“诺。”内侍躬身,缓缓地退出了立政殿。
“冯三公子,陛下召见。”
冯智彧点了点头,随后就在内侍的带领下进了立政殿。
“东合州刺史冯智彧,拜见陛下。”
……
没有跪地,也没有叩拜,冯智彧仅仅只是躬身拱手行了一礼后就再无动作了。
因为在唐朝是很少用到跪礼的,除了祭祀天地宗庙,或者是奴隶在主人面前时会用到跪礼之外,正常的交际,哪怕是面见天子也是不需要行跪礼的。
“免礼。”李世民开口说道。
“谢陛下。”冯智彧闻声直起身。
其实冯智彧是有些意外的,因为李世民的声音并没有像他想象中的那般雄厚,反倒是有些……年轻的朝气?
不过,在见到这位天可汗的真容之后,冯智彧心中的意外也得到了解惑。
如今的李世民才堪堪而立之年,声音自然是没有中年男人的稳重和雄厚的。
“来人,赐座。”李世民朗声说道。
随着李世民的声音落下,一名内侍双手端着一个倒工字形的木制小凳子走了过来,放在了冯智彧的身后。
“谢陛下。”
冯智彧躬身一礼,随后就双膝跪地,以双脚的脚踝夹住了小凳子,屁股放在了小凳子的长端。
这个小凳子名为支踵,因为唐朝初期,椅子,也就是胡凳还未在中原流传开来,所以跪坐仍旧是主要形式,但是单纯地跪坐对腿和脚的压力又很大,所以就有了这支踵。
“此番携粮入京,舟车劳顿,智彧你辛苦了。”看着冯智彧坐下,李世民开口说道。
“两万石的粮食,虽不足以完全解决关内的蝗灾,但也是雪中送炭了。”
“不愧是我大唐的上柱国,耿国公有心了。”
“陛下言重了。”冯智彧闻言微微欠身。
“作为大唐臣子,为陛下排忧解难,是臣子的本分。”
“此言差矣。”李世民闻言轻叹一声,摆手说道。
“道理是道理,现实是现实,天下熙熙皆为利往,仍旧记得本分的人早已经没多少了,更别说耿国公远在岭南。”
“瞧朕,都忘了问耿国公了。”李世民说着微微摇头,轻叹一声。
“耿国公现今如何?身体可还好?”
“托陛下洪福。”冯智彧再次欠身。
“家父身体还算好,只是家父也是肉体凡胎,难以抵挡岁月的侵蚀,若非如此,当年家父就不会久不入京,给了一些奸谗小人污蔑的机会。”
“是啊……”李世民闻言再叹一声。
“上柱国是我大唐的肱骨之臣,忠心日月可鉴,却被奸佞小人污蔑,哪怕是朕也不得不派人前往岭南,使得你二哥智戴被迫入京,父子天各一方。”
“是朕对不起耿国公啊……”
“陛下言重了。”冯智彧心下不屑,他自然知道自家二哥进京的真正原因,但是却不能表露出一分一毫。
“作为臣子,尽忠是本分。”
“家父曾经说过,若是仅仅只是让微臣的二哥入京就能够让岭南安稳,那便是天大的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