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当下惠及长远,树立更加优质、可持续的发展理念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教育已基本解决“有没有”的问题,但是我们依然面临教育投入粗放,教育要素边际效益尚未充分发挥,对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关注不够,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付出了以牺牲教育的未来发展换取教育的当下发展的代价等问题。未来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首先实现理念转换,也即需要改变旧有的粗犷型规模扩张思维,树立内涵式增效提质的发展理念,既关注教育发展宏观结构的协调发展,也关注个体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拒绝“只见森林不见树木”甚至以牺牲教育的未来发展换取教育的当下优质,也就是在确立教育更优质发展理念的同时牢牢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
1.更优质的发展
现阶段,优质更多地指向一种教育发展的未来状态,是相对于教育发展的当下而言的。当然,教育高质量发展进程不可阻挡,我们相信更优质的发展既会是一种教育发展的实然状态,也会是一种事实判断。也就是说,其首先是优质的,其次人们承认其是优质的。教育更优质发展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育服务以及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标准,既能够精准有效地满足国家现代化建设需要,也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教育生活需要,还能够满足个体自我发展的多方面需要。教育服务及其人才培养规则与质量达到国际领先水准。要高效、集约、创新地发挥现有教育资源的要素潜力与育人价值,实现各类教育投入产出效益最大化,使各类教育要素边际生产率与边际收益达到最优,不断促进教育要素投入的优化与升级,全面促进教育发展制度、发展动能、发展过程、发展方式、发展结果最优化。从实然状态来看,虽然我国整体教育情况较为复杂,差距依然明显,但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及发达城市,特别是北京、上海等地的教育已经跨入世界先进水平,其他省市和地区也有很多优质教育区和优质学校。通过对这些发达地区及优质学校教育的分析可以发现,优质教育区的较为成熟经验是:立足国家发展与国际竞争需要,创造性地实践教育优先发展的国家战略,因地制宜地为学校发展提供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资源支持、有力的政策安排、有效的过程推进、科学的评估标准和久久为功持续不竭的奋斗努力。这些优质学校的共同样态是发展目标合理、教育质量高、社会声望好。质量高、声望好的综合构成要素有正确的办学方向、良好的学校文化、系统的课程结构、优质的课堂教学、优秀的教学团队、优异的学生发展、完善的办学条件、精细的学校管理和强有力的学校领导等等。从事实判断看,由于历史问题和城乡、区域差距,目前我国教育发展远远没有达到比较均衡的优质发展状态,促进教育质量提升已然成为我国广大中西部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面临的迫切任务。
更为优质的教育无疑是一个比较性概念,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从教情、校情实际出发,最大程度实现现有教育资源配置的进一步优化,使资源效益最大化;二是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更为全面性、实质性的进展,教师的师德师风、专业知识与教学能力等达到基本理想状态,基本形成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高质量教师队伍;三是有高质量的课程与教学体系,能够满足不同生命特征、个性的孩子需要,可以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四是具有教育发展所需的良好的环境(既指自然环境优美,也指社会环境和谐),尤其是要有好的管理环境,高质量管理指向高质量育人。但是,优质不等于高质量,教育高质量发展包括优质但不限于优质,优质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最佳状态。
2.更可持续的发展
所有的发展都是一个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没有一蹴而就的发展,今天是昨天的发展,明天是今天的发展,每一代人的发展都是建立在上一代人发展的基础上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今天的发展是对昨天的否定,简单将今天的发展与昨天的发展对立起来,真正的发展是否定之上的超越与延续。对于教育高质量发展而言,我们必须树立超越与可持续的眼光,也就是在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必须考虑教育发展的可持续性,并且是高质量的可持续,以可持续的教育事实观、价值观、伦理观指导教育高质量发展。上一代人发展教育绝不能以损害下一代人的教育发展为代价,而必须为下一代人的教育营造绿色、和谐、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环境。这就意味着,要致力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教育,打造教育集约、绿色、可持续发展新常态,改变过度依赖资源投入与外部教育治理现状。纵观世界,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各国未来教育的共同目标,特别是在历史发展大趋势、现代文明加速转型的当下,我们更应重视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自《议程》启动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连续发布系列报告。2019年高级别政治论坛特别纪念出版物《超越承诺:各国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4》(Beyond Commitments 2019: How Countries Implement SDG 4)集中展现了世界各国在教育可持续发展上所做出的努力。大多数国家将可持续发展目标4作为本国教育规划框架,各国通过多种方式将本国目标与可持续发展目标4联系起来,其中有六个领域能够加速实现目标:超越平均数、超越受教育机会、超越基础知识、超越学校教育、超越教育、超越国家。201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四十届会议确定了“2019年后可持续发展教育实施框架”(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owards achieving the SDGS,ESD for 2030),强调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关于优质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组成部分,也是所有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主要推进手段”,可持续发展教育可以使每个人都能获得可持续发展所需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和态度。同时,大会确定了“变革性行动”“结构性变化”“技术性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技术路线。变革性行动指可持续发展教育必须更加关注每个学习者的个人转变过程及其发生方式;结构性变化指可持续发展教育需要更加关注不可持续发展的深层结构性原因,特别是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技术性未来指技术进步可为某些“旧的”可持续性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但一些改变人们行为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工作可能就不再具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