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伯温说
刘伯温与宋濂碰面。
后者并没有多少意外,“看来杨宪之死,把刘兄都给惊动了。”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刘伯温轻叹,“说实话,杨宪之死,在我意料之外,却也在意料之中。”
宋濂手持书籍,“陛下此举一为安抚淮西武将,二为敲山震虎,这下刘兄想辞官归隐,怕是更难喽。”
刘伯温笑了笑,并未回话。
宋濂道:“刘兄此次前来,是为求心安?”
他觉得,杨宪也算刘伯温的半个学生,如今杨宪犯错,朱元璋迁怒于刘伯温也属正常。
所以,刘伯温担心。
不过,他却小瞧刘伯温了。
宋濂能看到的,刘伯温自然也能看到,甚至比前者看的更远。
“心安?”
刘伯温自己倒了一杯茶,喝了一口,“自陛下化龙,我等凡夫俗子,没人可以做到真正的心安。既如此,又何必强求心安?”
宋濂皱了皱眉,沉思不语。
刘伯温道:“此次来见宋兄,只是想在归隐前看看故人,此行一别,怕是再难相见。”
宋濂问:“刘兄觉得陛下会让你归隐?”
刘伯温笑道:“回青田老家是不太可能了,但在应天府,陛下应该会同意的。”
“大隐隐于市,刘兄豁达。”
宋濂表情复杂。
“人这一生,没人能做到真正的豁达。”
刘伯温放下茶杯,问道:“你对蓝玉的儿子,是什么看法?”
宋濂一怔。
他没想到刘伯温会突然把话题扯到蓝慎行身上。
脑中闪过后者的身影以及这段时间后者的表现,宋濂说出了自己的评价,“还算聪慧,但与众皇子相比,倒是显得他泯于众人了。”
刘伯温笑而不语。
如果时间倒退个十几年,他可能会跟宋濂说一句‘宋兄,你老了’。
但如今,他不会说。
“我见那孩子的第一眼起,便觉得有眼缘。如今我归隐于应天府,也算闲来无事,宋兄应该不会介意,让那孩子去陪我一段时间吧?”
“刘兄的意思是,要亲自教导他?”
宋濂有些意外,“难不成刘兄在他身上,看到了我未看到的东西?”
“宋兄多虑了。”
刘伯温摆手道:“他如宋兄所言那般,很普通。但自杨宪的事情发生后,我更喜欢平庸的璞玉。”
宋濂笑了笑,“晚年有个学生陪着说说话,也算一大幸事了。不过此事我做不了主,他是受陛下口谕到文华殿的,刘兄还需向陛下请示。”
刘伯温放下茶杯,起身,“反正也要去陛下那里走一趟,顺嘴的事。”
宋濂没有接话。
他觉得刘伯温之所以选择当蓝慎行的先生,只是为了更好的让朱元璋同意他归隐。
毕竟就算在应天府归隐,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两人互礼。
刘伯温离开了文华殿。
……
蓝慎行以及朱棣等人在玩着扑克。
“二哥二哥,青田先生出来了。”
‘斥候’朱桢跑了过来。
朱棣牌本来就不好,立即将牌扔进牌堆,然后又将众人手中的牌抢过,用丝绸布裹好。
“我……”
蓝慎行想骂娘。
这次玩的是诈金花,他的牌很好啊,豹子啊!
刘伯温走了过来。
“青田先生。”
众人起身。
刘伯温目光落在蓝慎行身上,“你可愿随我读书?”
“不愿。”
蓝慎行摇头。
“为何?”
刘伯温有些诧异。
要知道当初朱元璋让他教皇子,他都给婉拒了的。
如今,他主动收学生,学生竟然还不愿意。
“回青田先生话,我已经习惯与诸位殿下待在一起,不舍得分离。”
开玩笑。
当你的学生?到时候被胡惟庸一起毒死吗?
当然。
自己是蓝玉的儿子,胡惟庸倒不至于对他下手,但他也不想牵扯到这一档子事里。
最重要的是。
自己去了刘伯温那,以后还怎么赚钱?
刘伯温道:“文华殿二十日,我那边十日,如何?”
蓝慎行沉思不语。
“来。”
刘伯温将蓝慎行拉到一旁,压低声音,“只要你去我那,宋兄这里我会支会一声,之后你来文华殿,就权当打发时间。”
话语落下,蓝慎行双眼一亮。
因为文华殿这边的课程实在太无聊了。
这段时间读四书五经,他都快抑郁了,但还不能不读。
因为提问答不上来的话,宋濂手中那戒方也不是摆设。
蓝慎行轻声问道:“青田先生,那是不是说,以后我来文华殿,只需练字就行?”
刘伯温笑着应道:“你发呆都行。”
“学生,见过先生。”
蓝慎行面色一正,行师礼。
“在这等我,我去跟陛下说一声。”
“啊?您还没跟陛下说啊?”
蓝慎行一怔。
“陛下会同意的。”
刘伯温说完,便转身朝前方走去。
蓝慎行望着刘伯温的背影,眉头微挑,“这么有自信?”
要知道朱元璋可是给他下了死命令,每日按时到文华殿读书以及去演武场练武的。
……
奉天殿。
“伯温你怎么来了?身上的病好了?”
尽管有着太监的通报,但朱元璋在看到刘伯温后,依旧作出一副惊讶的样子。
“臣,见过陛下。”
刘伯温行礼。
朱元璋无视刘伯温,看向一旁的朱标,“标儿啊,这杨宪给咱留下这么多烂摊子,这可咋办?也不知道是谁教出来的学生,这么会给咱添堵。”
朱标笑而不语。
“……”
刘伯温有些无奈。
你有事就说事,怎么还阴阳人呢?
朱元璋猛地一拍大腿,“咱想起来了,这杨宪好像是伯温的半个学生吧?
你看看咱,给忘了!
伯温啊,咱不是故意的,你别往心里去啊。
你咋还跪着呢?
你这体弱多病的,赶紧起来,赶紧起来……
标儿,还愣着干嘛呢?还不去把伯温给扶起来?”
“……”
刘伯温脸上的苦笑更甚,忙起身行礼,“臣不敢劳烦太子殿下,臣虽体弱,但基本的礼仪还是可以完成的。”
“赐座,赐座。”
朱元璋挥手,一旁的太监将小凳子放在刘伯温身后。
“谢陛下赐座。”
刘伯温入座。
朱元璋明知故问,“伯温啊,你找咱有什么事吗?”
刘伯温刚想回话,但不等他开口的,朱元璋道:“你放心啊,杨宪的事情咱不会怪罪你的。”
“……”
刘伯温此时,跟吃了苍蝇一样难受,“臣已年迈,想辞官归隐,还往陛下恩准。”
朱元璋听闻此言,面色铁青。
感情自己方才的敲打,都白说了是吧?
如果是其他人,或者是淮西武将,他们听不懂很正常。
但你刘伯温,应该不至于听不懂吧?
这是说你在听懂后,依旧跟咱对着干?
“哦,辞官啊。”
朱元璋声音低沉。
那阴沉的脸色,让一旁的太监冷汗直流。
刘伯温道:“陛下曾答应过臣,会让臣归隐。”
“嗯,咱答应过你。”
朱元璋点头,眼神却愈加不满。
“君无戏言,臣知道陛下是不会食言的,但臣不想离陛下太远。
故此,臣请陛下恩准臣于应天归隐。这样的话,就算臣想念陛下,也方便一些。”
随着这句话落下,朱元璋面色稍缓。
此时他才注意到刘伯温方才说的不是辞官归乡,而是辞官归隐。
辞官归乡?
不行。
但辞官后在应天府归隐,倒不是不能商量。
“伯温啊,咱也舍不得你啊,你也知道,中书省一大摊子事等着处理呢,咱忙不过来……”
朱元璋语气温和了不少。
刘伯温直言道:“臣也想为陛下分忧,但臣的身体确实是撑不住了。
不过臣在前往文华殿时,遇到一子,颇为投缘。
臣归隐后也缺少说话的人,如果可以的话,臣希望陛下能恩准他每月抽十日时间,陪臣说说话,解解闷。”
“那让伯温感觉投缘的人,是谁?”
刘伯温会缺少说话的人?
这明显不可能。
毕竟刘伯温又不是没儿子。
不过他既然这么说了,而且还愿意亲自教导大明二代,那朱元璋也不介意松松手。
“蓝慎行。”
刘伯温清楚,这就是一场谈判。
只要能让朱元璋满意,那就一切好说。
“为何选他呢?”
话谈到这一步,也没必要藏着掖着了。
刘伯温委婉道:“为太子殿下分忧。”
“时光不饶人……”
朱元璋故作不舍,道:“伯温啊,咱看你确实是老了。
咱也不忍你继续劳累,辞官后,好好养生吧。
如果有什么缺的东西,就让慎行跟标儿说一声,标儿会处理好的。”
“臣,叩谢陛下。”
刘伯温行礼后,离开了奉天殿。
朱标轻声道:“父皇准备何时动用蓝玉?”
“不急,再观察观察。”
朱元璋面色复杂。
他对常遇春的喜爱更甚于徐达。
正所谓爱屋及乌,所以从他个人的角度出发,他还是希望由常茂来子承父业的。
……
随着刘伯温和朱元璋达成‘协议’。
蓝慎行也摇身一变,成为了刘伯温的学生。
每月的前十日,去刘伯温那。
后二十日,去文华殿、演武场。
不得不说,刘伯温是个极具人格魅力的人。
首先是他的教学方式。
如果说宋濂的方式在蓝慎行眼里看来很古板,那么刘伯温的方式就新鲜多了。
他从不让蓝慎行去读什么四书五经,而是通过口述教学的方式让其明白其中的道理。
嗯,方式蓝慎行挺喜欢。
但慢慢的,就感觉不对了。
刘伯温总是有意无意的向他灌输忠君思想。
“你可有什么疑惑?”
时间一久,刘伯温察觉到了蓝慎行的异样。
“先生,学生有一事不解。”
“何事?”
“首先,我认为忠君是对的。”
蓝慎行自保意识还是很强的,但紧接着话锋一转,“可是先生,您之前不也是北元的官员吗?”
“……”
刘伯温哑口无言。
……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
对于蓝慎行来说。
他的字,越练越好。
金豆豆越来越多。
文,不能说是出类拔萃,但用刘伯温的话来讲,也算合格了。
武,虽称不上样样精通,但在大明二代中,也算罕有敌手了。
时光飞逝。
眨眼间,五年光阴已过。
故事。
也正式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