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9.刘歆得罪满朝大臣,外放做官
刘歆,字子俊,从小喜欢学习,精通《诗经》《尚书》,写一手漂亮的文章,受到成帝召见,在宦者署任待诏。刘歆、王莽曾一同担任黄门郎,年纪相仿的他们由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那时的王莽可谓完美,生活节俭,礼贤下士,还经常周济贫苦百姓,因此在民间颇有名望。河平年间,刘歆受诏跟随父亲刘向进入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国家图书馆的天禄阁,负责校勘皇家收藏的书籍,从六艺传记、诸子百家,到诗赋、算术、方技,无所不包。刘向去世,刘歆在北军担任中垒校尉。
哀帝即位,已升任大司马的王莽向哀帝举荐刘歆,说刘歆是刘氏宗室中是最有才学的人,哀帝任命刘歆为侍中,太中大夫兼光禄大夫,很受信任。刘歆负责《五经》整理,继承父亲的事业,校勘经书,编辑六艺,编为《七略》。《七略〉的分类,是秦以来图书分类趋势的概括和总结,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综合性的图书分类目录,在历史文献上有重要地位。
刘歆最大的贡献是创立了古文经学派。古文经学派是相对今文经学派而言的,秦始皇焚书坑儒后,大量的儒家经典散失。西汉立国,书禁重开,很多老儒生根据自己的记忆,默写曾经读过的经书,并以此教授学生。这些书籍是以当时的文字书写,称今文经。刘歆在负责校勘皇家藏书过程中,发现了大量先秦时期的经书。这些书籍都是难懂的古文字书写,因而被称为古文经。刘歆发现了古文字写的《春秋左氏》很喜欢,后来据说又发现了《毛诗》、《逸礼》和《古文尚书》。刘歆认为,《左传》的作者左丘明与孔子是同时代人,好恶与圣人一样,而公羊高、榖梁赤只是孔子72弟子以后的人物,同时代亲生经历与传闻,在叙述上会有差异,因此《左传》比当时官方推崇的《公羊传》《谷梁传》更适合列为官学。因此,他向哀帝建议,把各种古文经都立于学官,设置博士,使他们与今文经取得同等的地位。哀帝让五经博士们商议此事,那些博士都是今文经家,企图把持学术地盘,因此表示反对。刘歆为此写了一封信批评他们,这就是学术史上著名的《移让太常博士书》。
刘歆在信中列举了某些古文经的来源,说明这些书籍的珍贵价值,认为应该使它们广泛流传,与今文经并重。随后他又指责那些博士,不应该怀着嫉妒的心情、抱着保守的态度来对待古文经和排挤古文家。由于他这封信替古文经力争,措辞又很直率,激起了今文家的恼怒。当时朝廷中的大臣大多出身于今文家,在学术界占有优势,他们纷纷攻击刘歆。光禄大夫龚胜看了深感耻辱,奏请乞骸骨,退休回家养老。大儒师丹在朝中担任大司空,更是勃然大怒,上奏哀帝说,刘歆乱改章程,非议诋毁先帝设立的学官。哀帝说:“刘歆只是想扩大经学讨论的范围,怎么就是非议诋毁呢?这下子,刘歆得罪了满朝大臣,被那些宿儒、名臣群起攻击。刘歆担心被杀,提出到外地做官。哀帝任命刘歆为河内郡太守。汉朝制度,宗室不宜在三河郡为官,又改任五原郡太守,转任涿郡太守。几年后,刘歆因病免官回家。痊愈后,被封为安定郡属国都尉。
而此时的王莽,因哀帝即位后,傅太后、丁太后逐渐得势,失势的他只好辞去官职隐居起来。后来哀帝虽然迫于压力将王莽召回京城,但并没有恢复他的官职。那刘歆作为刘氏宗室,为何要帮助王莽篡汉?又因为要密谋诛杀王莽败露自杀呢?他们两个友谊的小船怎么就翻了呢?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