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6.汲黯躺着治天下
过了一段时间,匈奴浑邪王带领部众来投降,朝廷很激动,征调20,000辆车子去迎接。但官府没钱,只好向百姓借马。百姓正忙于农事,不愿借,有的人就把马藏起来,马总是凑不够数。武帝很生气,想要斩杀长安县令。汲黯站出来说:“长安县令无罪,要杀就杀我,这样百姓就愿意献出马了。我就不明白,匈奴人背叛他们的单于来投降,朝廷可以让沿途各县准备车马顺序接运,何至于让全国骚动不安,让国内的民众疲惫不堪,来讨好外来的匈奴人呢。”武帝又被怼的默不作声。
浑邪王和部众到了之后,朝廷隆重地接待了他们,并且查处那些与匈奴人做买卖的商人,有500多人被判处死刑。汲黯对此很不满,请求接见,在高门殿见到武帝,很气愤地说:“匈奴进攻我们的交通要塞,断绝和亲,我们不得已才举兵讨伐,死伤的军人难以计数,耗费了几百亿的钱财。现在他们来投降,我认为陛下不应厚待他们,应该把他们作为奴婢,赏赐给战死军人的家属;缴获的财物也分给家属,以此答谢天下,抚慰百姓。可现在陛下偏偏相反,浑邪王率领几万人来投降,朝廷亏空府库来赏赐他们,强迫善良的百姓来服侍他们,把他们捧得如同宠儿一般。陛下即使不能缴获匈奴的资产来酬谢天下,也不应该用严苛的法令杀戮那五百多个商人,这就是所谓“保护树叶而损伤树枝”的做法,陛下这样做太不应该了。”
武帝沉默,实际上不以为然。等汲黯走了,武帝才说:“我很长时间没听到汲黯的话,现在他又开始胡说八道了。”几个月后,汲黯犯了点小罪,遇上大赦,仅被免官。汲黯回归田园,过了几年隐居生活。
汉朝改铸五铢钱,百姓中很多人私下铸钱,楚地尤其严重。淮阳是楚地的交通要道,于是武帝召见汲黯,任命他为淮阳太守。汲黯拜谢,不肯接受。武帝多次强迫,他才接受了诏令。汲黯向武帝辞别,哭着说:“我还以为自己会老死在山沟里,再也见不到陛下了,没想到陛下又重新起用我,我经常生病,精力不足,无法胜任太守之职。我希望当中郎,出入宫中,为您纠正过失,这才是我的愿望。”武帝说:“你看不上淮阳吗?我很快就会把你召回来。只因现在淮阳地方官民关系紧张,我只好借助你的威望,你只需躺在床上,就可把淮阳治理好。”
汲黯又去向大行令李息辞行。汲黯说:“我就要离开长安到外郡去,不能参与朝廷政事了。御史大夫张汤,他心地邪恶,却非常聪明,不愿为天下人说话,专门迎合皇上的心意。又喜欢无事生非,舞弄法律条文,招揽了一些危害社会的官吏,来帮自己为非作歹。您位列九卿,应该趁早向皇上进言,否则无论是您还是张汤,都难逃一死。”李息觉得有道理,但他害怕张汤,始终不敢进言。
汲黯在淮阳郡,像以往一样无为而治,淮阳郡很快变得政治清明。后来,张汤果然身败名裂,武帝得知汲黯当初对李息说的那番话后,叛李息有罪。武帝诏令汲黯享受诸侯国相的俸禄待遇,依旧掌管淮阳郡。七年后,汲黯在任上去世。
汲黯死后,武帝很惋惜,提拔汲黯的弟弟汲仁为九卿,儿子汲偃为诸侯国相。汲黯的姑母有个儿子,叫做司马安,年少时和汲黯一样担任太子洗马,他熟悉法律,擅长做官,得到四次提拔,官至九卿,后来在河南太守任上去世。总之,因为汲黯的缘故,他的兄弟们担任二千石官员的就有十人。卫地做官的人大多敬畏汲黯,他的老乡段宏也两次升官至九卿。
历史上的汉武帝雄才大略、刚愎自用,可不是好惹的。而屡逆龙鳞的汲黯竟能善终,死后哀荣备至,武帝为何独独对汲黯表现出了极大的宽容呢?这是因为他看懂了汲黯内心的赤诚,因为汲黯每怼一个人、一件事都是为了国家的生计和人民的福祉,都是为了国家大业,而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而且汲黯不仅能怼,他还能治理好所管辖的地方,让人心服口服,这才是关键所在。
同样是直男癌,为什么汲黯会让所有人敬畏呢?因为汲黯不躲不藏,他敢于怼能直接决定他生死富贵的人,怼那些位高权重的权贵…他把个人得失完全置之度外,内心敞亮,立场坚定;而且他躺着就能治天下,有能力。而如今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直男癌,整天怼天怼地怼空气,只是为了蹭口舌之快,并没有太多的正能量价值观和清晰的立场,只是为了怼而怼。这些直男癌在怼人时能不能想一想:自己怼人是不是双标,敢不敢怼自己的老板、客户呢?自己是否就会比别人做得更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