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1921年
年初
李汉俊在中国共产党发起组内成立教育委员会,其主要任务是选送青年团中的优秀分子赴莫斯科留学。3月9日,外国语学社学生第一批启程赴俄,后有多批学生赴俄。
3月
3日 上海法商电车公司车务部全体工人约300人,为要求增加工资改善待遇而罢工。6日资方被迫同意增加工资,罢工取得胜利。李汉俊在《民国日报》等报刊撰文予以支持。
29日 俞秀松离沪赴莫斯科参加青年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离沪前,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在新渔阳里6号成立。
4月
13日 《民国日报》副刊《觉悟》刊载《马克思学说研究社章程》,该社以研究马克思的学说为宗旨。这是上海报纸最早介绍马克思学说研究团体的文字记载。
17日 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由李启汉出面邀请机器工会等团体代表,商讨纪念五一节筹备事宜,会议决定成立纪念劳动节筹备委员会。29日,法租界巡捕房搜查新渔阳里6号的纪念劳动节筹备委员会,没收宣传品。
5月
1日 在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指导下,一万多名工人在杨树浦和叉袋角集会,要求实现工作八小时、教育八小时、休息八小时的权益。
7日 李达在《共产党》月刊第4号发表《无政府主义之解剖》。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以《新青年》《共产党》等报刊为阵地相继发表文章对无政府主义进行严肃的批判。
本月 由于早期各地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成分较为复杂,在一些原则问题上往往意见不一,导致工作无法进行,加之党、团干部流动,领导力量削弱,以及法租界巡捕房破坏等因素,社会主义青年团暂时解散。
6月
月初 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代表尼克尔斯基先后到达上海,与李达、李汉俊建立联系。两位共产国际代表建议及早召开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发起组随后展开大会的筹备工作。
7月
19日 上海英美烟厂工人为抗议洋监工虐待工人举行罢工。新老两厂8000余工人参加。党通过指派李启汉前往参与实现对罢工的第一次有组织领导。罢工至8月10日胜利结束,上海烟草工人会随之成立。
23日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望志路106号开幕。参加会议的有:上海的李达、李汉俊,北京的张国焘、刘仁静,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武汉的董必武、陈潭秋,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广州的陈公博,旅日的周佛海;包惠僧受陈独秀派遣出席会议。他们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马林和尼克尔斯基出席会议。24日,大会举行第二次会议,听取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活动及总体情况报告。25日和26日,休会两天,由起草委员会起草纲领、工作计划等文件。27日、28日、29日,大会举行第三、四、五次会议,详细讨论党的纲领和决议。
30日 中共一大会场当晚遭法租界巡捕房搜查,多位代表及时转移。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至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中共一大通过了党的纲领和工作任务的决议,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选举产生了以陈独秀为书记的中央局。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8月
3日 中国共产党通过创建刊物推动妇女运动。《民国日报》副刊《妇女评论》创刊,这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个妇女运动的副刊。同年12月,《妇女声》半月刊创刊。《妇女评论》1923年8月15日终刊后,紧接着上海《民国日报》出版副刊《妇女周报》。
11日 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领导工人运动的机关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运动的第一个公开机构。不久,在湖南以及武汉、北京、济南、广州等地设立分部。20日,该部机关刊物《劳动周刊》创刊。
9月
本月 陈独秀返沪专任中共中央局书记工作。10月4日,法租界巡捕房在老渔阳里2号逮捕陈独秀等人。26日,法租界当局判决罚款、销毁抄没书籍等后结案。
本月 中央局决定成立人民出版社,出版宣传马列主义的书籍。该社主要出版马列主义的译著,有意识加强对列宁革命理论及其事迹的翻译出版。
10月
10日 马林同国民党总部取得联系,建议国民党派代表参加远东各国共产党和各民族革命团体代表大会。12月10日,马林离沪南下,与孙中山商谈国共两党建立联合战线问题。
24日 上海英美烟厂新、老两厂万余工人,在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领导下,为要求撤换监工,反对厂方无故开除工会会长,再次举行罢工。罢工历时3日,双方协议解决,28日复工。
11月
23日 蔡和森、陈毅等104名留法勤工俭学生因开展进占法国里昂中法大学的斗争,被法政府押送回国。本日抵沪者有陈毅等77人。
本月 中共中央局向全国各地党组织发出《中国共产党中央局通告》,这是中央领导机构成立后下发的第一份文件。通告对近期党、团组织的发展以及工人运动、宣传出版工作等,提出具体的计划和要求。
本月 中共上海地方委员会成立,陈望道为第一任书记。
12月
本月 党为培养妇女干部,适应建党初期开展工人运动和女工工作的需要,筹办平民女校,李达任校务主任。平民女校于翌年2月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