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重生了谁不是个文豪啊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8章 规划

“怎么只有你在?他们人呢?”

毕意南午饭过后回到3443,发现只有隔壁寝室的孙贝征一个人,正在用杜维亮的电脑玩着扫雷。

“他们都去吃饭了。”

“你怎么没去。”毕意南可不相信有人会沉迷扫雷而不去吃饭。

孙贝征果然停下了鼠标,组织了一下语言,“阿南,你对你班胡雪,真的没有想法吗?”

“当然是真的了。怎么?你有想法?”毕意南早就猜到,那天帮忙搬书之后,肯定会有人来找自己要电话号码。

“那你把她手机号给我呗。”孙贝征有点不好意思地说。

孙贝征身材高瘦,斯文白净,不算非常帅气,但是也有女生会喜欢这一款,追胡雪应该不至于完全没希望。

毕意南也真的对胡雪没有任何非分之想,这种牵线搭桥的事何乐而不为呢?

只不过现在……

“你第一条短信想好怎么发了吗?说出来我给你提点建议。”毕意南突然热心起来。

孙贝征确实有所准备,一听毕意南不但愿意给自己号码,还要帮忙提意见,立刻有些兴奋。

“先自我介绍一下,然后说我是在领书的时候见过她,当时人太多,没好意思和她说话,所以才现在给她发短信,希望认识一下。你觉得怎么样?”

孙贝征一口气说完,期待地看着毕意南。

“没问题,挺好的,简单大方,很有诚意。”毕意南点了点头,简短地表示了肯定,然后转而问道:“那你打算怎么称呼她呢?”

“就胡雪同学吧。”孙贝征显然没思考过这个问题,临时想了个答案。

毕意南撇了撇嘴,“不好,太普通了,连名带姓的,没有亲切的感觉。你再想一个,亲近一点的。”

“小雪同学?”孙贝征觉得毕意南说的有点道理,马上又想了一个称呼。

“这个好!就叫她小雪。”毕意南拍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还有就是先别约她出来,会显得你太心急,有什么进展记得随时和我商量。”

“阿南,够朋友!多谢了啊。”

在孙贝征的感谢声中,毕意南不动声色地翻出手机通讯录,把张丽雪的电话号码确认无误地告诉了他。

“等大家都知道你和其他学院的男生聊得火热的时候,看你还怎么以这个为借口孤立别人?”

毕意南决定从根本上断绝张丽雪继续搞事的能力,至于孙贝征这边……

反正只是发短信,先拿她练练手呗,大不了到时候我替你把胡雪约出来。

再说了,这件事归根结底也是为了胡雪嘛,让她先欠你个人情,说不定还能提高追她的成功率呢。

孙贝征当然不会知道毕意南此时复杂的想法,心中一块大石落地,对食物的需求终于凸显出来,又连说了几句“谢谢啊”才吃饭去了。

“看你这没出息的样子,我没做副拐卖你都亏了。”

在心里默默笑骂一句,毕意南随即打开了电脑,难得有机会在宿舍安静地独处一会,是该稍稍规划一下接下来的写作方向了。

给《燕京青年周刊》的投稿目前进行的很顺利,《水浒》人物点评的系列文章至少还能写出十几篇来。

但是只靠这些还远远不够。

既然证明了自己的思路和文笔能够吃作家这碗饭,那抓紧出版自己的著作才是正经事。

不过,在2003年,出书的难度比给杂志投稿高的可不是一星半点。

各大出版社最看重的就是作者的资质,作家身份可以加分,专家学者可以加分,名人光环大大加分……至于我这样的普通人、大学生,负分滚出。

“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会有那么多想从事写作的人,选择先去天涯论坛连载吧。”

毕意南边想边打开了天涯论坛的首页,关天茶舍、莲蓬鬼话、经纪论坛、舞文弄墨……一个个熟悉的版块映入眼帘。

这时的天涯影响力正在不断扩大,日后会被称为“神贴”的内容也开始涌现。

毕意南点进了一个“预测未来二十年经济发展趋势”的帖子,结合着重生前的记忆粗略浏览下来,一半以上的预言居然都还能算是像模像样。

“有点东西啊。”

毕意南又连续点击几个感兴趣的标题,发现那时候天涯帖子的平均水平真的相当不错。

“天涯论坛果然堪称卧虎藏龙,想在这里崭露头角估计难度不小。”

毕意南正在评估自己的能力,突然看到了一个有点意外的版块名称。

“煮酒论史?这个版块现在就有了吗?”

难怪他会觉得惊讶,煮酒论史作为天涯论坛后来名气最大的几个版块之一,是2003年的6月12日才刚刚开版的,到这时还不满四个月。

点击进去发现帖子数量不多的毕意南也意识到了这一点,“看样子才开版不久,还没有大神云集,现在在这连载历史内容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

重生之前,毕意南最感兴趣的内容之一就是历史,相关的书读了很多,也有很多自己的思考。

“真要在煮酒论史发帖的话,写哪段历史比较好呢?”

毕意南首先排除了明朝。

他清楚地记得,两年多以后,当年明月就会在这里连载《明朝那些事儿》,爆红之后还引发了一系列的争议和风波。

“写明朝的话,我应该很难超越那本。剩下的比较熟悉的历史时期还有汉、唐、宋……诶?要不,试试三国?”

毕意南从小就非常喜欢三国历史,古今学者的著作都有涉猎,写起来自然会得心应手。

此时距离《百家讲坛》播出“品三国”还有两年多的时间,那个节目的热度和收视率可都是现象级的,带起了一大波三国热。

不过,人们对三国历史的喜爱一直都在,现在写的话应该也不缺受众。

而且,易教授的很多观点毕意南本来就不太同意,对三国历史的讲述方式也会很不相同,更何况一个是电视节目,一个是文字连载,完全不冲突。

“从《品三国》播出的2006年到我重生前的2024年,关于三国这段历史的研究又有了很多新成果,这可就是我的优势了。”

打定了主意,毕意南不免有些跃跃欲试,立刻注册了天涯论坛的帐号。

在输入昵称的时候,他略作思考,选择了使用和给杂志写稿时一样的笔名——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