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饭店通历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9章 日月山河犹在,莫哭!

大明宣德十年冬,北京城。

年节方过,天空依旧飘着小雪。

本是新年伊始,气象更新的好时节,北京城却是一派阴霾之象。

宣德皇帝朱瞻基病重,已然无法理政。

深夜,乾清宫中,一身常服的朱瞻基披头散发,躺在龙榻上,重重地喘着粗气。

他的脸色已然蜡黄,精神愈见垂败,显然大限之期将至。

在他身旁,太后张氏满脸泪容,哭得死去活来。

“我儿啊,你可别让娘白发人送黑发人,为娘可受不了啊!”

“母后……”

躺在榻上的朱瞻基,已是有气无力:

“生死有命,此事你我都做不得主!母后勿要伤心过度,免得坏了身子。”

眼见张太后伤心过度,朱瞻基咳嗽两声,又招手唤她。

张太后这才止了哭啼,忙附身凑了过去。

“今日……我有几句话,要交代母后,望母后务要记住,待我走后,切记照办。”

朱瞻基气若游丝道。

张太后连连点头,附耳倾听。

朱瞻基又咳了几声,方才开口:

“这第一件事,善祥一生忠悌……是儿子对她不起,待……待我走后,望母后照看一二。”

胡善祥是朱瞻基第一任皇后,却一生不得宠爱。

朱瞻基心爱的乃是第二任皇后孙氏,为了孙氏废黜胡皇后。

对此,朱瞻基心中有愧。

张太后立马点头应下:“为娘晓得,定会多加照拂。”

“这第二件事……”

朱瞻基喘了几口大气,继续道:

“皇后……近些日子为了这殉葬之事,茶不思饭不想……得空了,母后好好开导她。”

皇后孙氏,乃是朱瞻基一生所爱,原本临终之前,朱瞻基打算令其殉葬,但思索良久终是顾念两人感情,打消了念头。

张太后轻哼了声,稍有些怨念道:“她……她是为了她那儿子……”

孙皇后的儿子,便是日后登基的朱祁镇。

朱祁镇年少多病,虽被立为太子,但因身体原因,素来不被看好,一个多病衰弱的太子,自然影响国体。

朱瞻基知道张太后心中所忧,立时摆手:“母后替我看顾着,若是太子大病得治,自是最好,若是太子的病治不好,便将位置让给祁钰……”

朱瞻基一生操劳,为大明呕心沥血,自不愿看到江山沦丧在自己儿子手中,他只料太子的病会成为日后隐患,却不防……

这当然是后话,眼下,交代完大统之事,朱瞻基继续道:“儿子会将摄政大权……交给母后,万望母后替我看顾这大明江山……”

原本,身为太子生母的孙皇后,该是更合适的摄政人选,但思虑诸多后,他终是打消念头。

“母亲可直接参与国家大事,这不光是我们的家事……”

“主少国疑,最是凶险……”

“儿子不孝,偏劳母亲了……”

说完这些,朱瞻基又重重咳了几声,再也说不出话来。

张太后领了诸多身后事,念及爱子即将殒命,更是哭得不能自已。

张太后走后,太监传话,内阁三杨也来了。

这些人都是朱瞻基钦定的顾命大臣,此刻是要临终托孤了。

三杨乃是国朝元老,自是见过世面的,三人虽是面目沉肃,但终是沉得住气,不似张太后那般啼哭垂泪。

“朕大限将至,万望诸位辅佐太子,看顾我大明河山,太子的身体……”

朱瞻基将先前托付太后的话,如样说了一遍。

太子若是治病有望,自然好好辅佐,若是身体不济,便将皇权交于朱祁钰,更甚至于,在其他皇族之中遴选血脉。

说完这一切,朱瞻基回顾一生,又想起当年汉王平乱之事。

自然而然地,他又想起于谦,当年平定汉王之乱,正是于谦在旁辅佐。

“于谦此人,能言敢言,务实求真,乃是……真正国士。”

“待朕死后,诸位须得重用于谦,准……其入阁。”

三杨皆是有眼界见识之人,自然也能看出于谦的能耐。

“陛下放心,臣等领命。”

朱瞻基气若游丝,缓缓点头后,挥手道:“去吧!”

只这一句,便算是与几位顾命大臣的临别告白。

三杨登时叩首再拜,个个都眼含热泪。

那年纪最小的杨荣,虽已年过花甲,此刻却也忍不住轻啼出声来。

看着这几位辅佐自己一生的阁老重臣落泪,朱瞻基更感凄楚,不由心下黯然,但身为天子,总是要多些担当的。

“日月山河犹在,莫哭,诸位……慢行!”

朱瞻基重重地挥了挥手。

看着三杨远去的背影,朱瞻基重重地叹了口气。

将身后大事交托出去,此刻他才觉得浑身轻松。

靠在龙榻上,他静静地等待着大限到来。

心无牵挂,自然有所联想。

朱瞻基的脑海中,浮现出自己一生过往,幼年便深得皇祖父朱棣的喜爱,被立为皇太孙。

跟着祖父巡幸北征,增长见闻。

仁宗皇帝朱高炽死后,他便接手皇位,刚刚登基,却遭逢汉王之乱。

御驾亲征,平定动乱后,他又励精图治,整顿朝纲,并实行休养生息的国策,促进社会繁荣。

经他一朝,大明气象一新,大有蒸蒸日上之势。

“我这一生……也算是对得住这身龙袍了罢……”

“只可惜……天不假年……”

这一生也算得上精彩,唯一可惜的,便是英年待薨。

“时不我待啊!”

朱瞻基又回想起当年汉王的话。

这位二叔,曾给自己做出评断:

“论起虚伪残忍,他不输我爹永乐皇帝;”

“论起狡诈伪善,他超过我大哥。”

“这样的人,心机太重,杀气太大,运气太好……”

“这三件事都夺了天机,他不会长寿的。”

回想这句话,朱瞻基不免失笑:“二叔啊二叔,看来真叫你言中了。”

回想当年,朱棣当初为了不让子孙后代重蹈他的覆辙,曾让朱高炽三兄弟和他朱瞻基一起发誓,谁要是血脉相残,便不得好死。

如此看来,自己平乱后烧死二叔,确是违背了誓言。

英年早逝,也算是因果报应吧!

迷茫追思之中,朱瞻基的双眼越发迷蒙。

眼前的事物,渐渐模糊。

迷蒙之中,却有一道绿光,格外显眼。

定眼望去,大殿之中,似乎出现了一道光门。

那绿光幽邃,似乎在向他发出召唤。

朱瞻基揉了揉眼睛,暗自呢喃:

“难道是……父亲和爷爷来接自己了?”

人之将死,原本是没有气力再起身的。

却不知怎的,他竟是支撑着站了起来。

随后,拖着沉重步伐,摇摇晃晃朝那道光门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