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兴大明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4章 小心思

对于自己的三儿子和嫡长孙之间的和睦,朱棣有些怀疑,但更多的还是乐见其成。

对于一个皇帝来说,没有什么比家里安稳更重要的了,因为只要家里安稳,外面的问题都算是小问题。

若是家里不安稳,那将会是致命的。

而且,朱棣虽然觉得自己的三儿子有过分夸赞的嫌疑,但是自己这个嫡长孙的表现应该还是不错的。

一来是朱瞻基是他自己教出来的,他这点儿信心还是有的。

二来则是国事无小事,如果真的有问题,朱高燧肯定得跟自己禀报,瞒着是不可能的。

家庭和睦,再加上刚刚取得大胜,最后又有回家的喜悦,让朱棣龙颜大悦,直接在顺天府的行宫中开了一场小型的庆功会。

真正的庆功宴肯定是要等回到应天府,毕竟应天府才是大明国都,哪怕已经定下来要迁都顺天,但只要一日不迁,应天府就还是国都。

因为顺天府的官员不多,六部和内阁又基本都在应天府,所以这个小型的庆功宴参加的人不是很多,基本上不是在顺天府的就是北征的。

明军三大营中,神机营和三千营人数都不过万,五军营才是三大营中人数最多的,而陈懋和郑亨二人在此次北征中,一个统帅左右哨军,一个统帅左右掖军,因此被留在了大宁,调动大军。

除此之外,神机营是大明最重视的存在,所以神机营统帅柳升也留在大宁。

户部尚书夏原吉虽然是陪同朱瞻基留守顺天的,但因为这次明军缴获实在是太多,他在忙着清点。

除了这四个人外,像是游击将军刘江、骠骑将军薛录、冀节,以及随征的大学士胡广等都在。

只不过,虽然是庆功宴,但阵营的划分却是如此的明显。

作为皇帝的朱棣高坐在上,下面首位是朱高燧,然后就是朱瞻坺,在朱瞻坺的对面是朱瞻基。

再之后,武将在朱瞻坺的下面,文臣在朱瞻基的下面,泾渭分明。

……

可能是因为文臣武将的泾渭分明,又或许是因为其他的原因,导致这次的庆功宴有些怪异。

朱棣坐在那个独属于他自己的位置上,端着酒杯,双眼微眯,扫视着下面的人。

朱瞻坺很敏锐地发现了气氛不太对,便朝着自己的父亲投去了一个询问的眼神。

此次北征他是随征的,在塞外发生的事情,朱瞻坺不说了如指掌,但最起码知道个大概。

而且,老爷子进顺天府的时候心情还很好,现在却变了,显然是顺天府发生了什么事情被老爷子知道了。

而面对自己儿子投过来的目光,朱高燧只是微微的摇了摇头,并没有解释。

自家老爹没给答复,朱瞻坺有些奇怪,但也没在意,端着杯子就走到了老爷子的面前。

在朱瞻坺看来,老爷子虽然不高兴,但原因应该不是什么大事儿或者是特别容易触雷的事情,不然的话自家老爹应该会提醒自己。

“爷爷。”走到朱棣面前的朱瞻坺开口说道。

“孙儿想着,就不跟爷爷您回应天府了。”

“为什么?”朱棣闻言眉头一皱,本就不高兴的表情瞬间就变得更加难看了。

“爷爷息怒。”朱瞻坺见老爷子不高兴了,赶忙上前给老爷子倒酒,同时开口解释道。

“此次北征,从二月初到如今已经快半年了,这半年孙儿都在草原上,很多的事情都交给了我爹和下面的人去处理,我不太放心。”

“而且在草原时,孙儿听运送补给的人提起过,说是交趾那边因为英国公的离开所以有些不太顺利。”

英国公是张辅,是洪武年间仅存的老将了,也是朱棣在丘福战败后唯一信任的武将。

此前,张辅正在交趾征讨后陈朝的陈季扩,但因为北征一事兹事体大,再加上去年丘福刚刚战败,为了稳妥起见,朱棣便将这个永乐朝资历最高的老将调到了宣府镇,算是坐镇后方。

不过这样一来,交趾反倒是出问题了。

“爷爷您也知道,我外公他之前在征战交趾的时候吃过败仗,所以英国公这个顶梁柱一走,征战交趾的将士们就有些军心不稳。”

见老爷子的表情缓和了不少,朱瞻坺趁热打铁地继续解释道。

“孙儿认为,将士们信心不足无非只有三方面:将领能力不足、武器辎重不够、粮草不够充盈。”

“武器辎重孙儿没有办法,但是粮草孙儿还是能帮帮忙的。”

“当然了,这不算在户部的账上,是孙儿自己出钱,算是援助自家人的。”

……

听了朱瞻坺的解释,朱棣的脸色缓和了不少,但这也只是一方面。

在另一方面,朱棣的心情更坏了,只不过他并没有表露出来。

“交趾的事情你不用担心了。”朱棣招手示意,让人搬了个椅子过来,让朱瞻坺坐在自己的身边。

“北征已经算是告一段落了,鞑靼损失惨重,兀良哈三卫几乎全灭,瓦剌也不会在这个风口浪尖上出来惹事儿。”

“所以,草原短则三五年,长则十几年都是安稳的,既然草原安稳,张辅自是不必在宣府坐镇了。”

“回头爷爷就让张辅去云南,另外此次北征的缴获也不少,虽然短时间之内无法变现成粮食,但有了这些,国库就有了底子,所以国库还是能出不少的。”

“你就安心地跟着爷爷回京,交趾那边就不用操心了。”

“另外,老三。”

“儿臣在。”被点到的朱高燧赶忙起身应声。

“北征已经结束,顺天府的事情也能减少不少,你也跟着一起回应天吧,等年后再回来。”

“这……”朱高燧看了看老爷子,但还没等他开口,老爷子便打断了他。

“行了,就这么定了!”

“儿臣遵旨……”

“另外。”示意朱高燧坐下后,朱棣再次开口。

“方才爷爷趁着回行宫换衣服的空挡顺便看了看最近边关的政务,瞻基你做的不错。”

“此前在朵颜卫的时候,爷爷说给瞻坺赏赐,但瞻坺拒绝了,换成了修缮显忠庙,这事儿就交给瞻基你吧,回去之后尽快做好。”

“孙臣遵旨!”被点到的朱瞻基很是兴奋。

“瞻坺。”朱棣看了看兴奋的嫡长孙,又转头看向了朱瞻坺。

“这次北征我们损失不大,但还是有伤亡的,再加上去年葬身斡难河畔的千余将士,抚恤的工作就交给你了,一定要落实好。”

“孙儿遵旨。”朱瞻坺起身接下了命令。

但是,在坐下之后他却看向了正在和胡广交头接耳的朱瞻基。

他不知道自己这个堂兄弟做了什么,竟然让老爷子出了这种制衡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