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我国驾培市场面临的机遇
驾培市场是否进入“萧条期”?这是许多驾校的老板和从业人员都在思考的问题,思考的答案对他们今后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管理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对这一问题的分析不仅要全面、理性,而且要慎重。
持驾培市场进入“萧条期”观点的主要理由:一是团队报名减少,前几年无论是暑假,还是春秋季,经常有团队报名,少则十几人,多则几十人,甚至上百人,现在鲜有团队报名;二是少了“三高”,多了“三族”,以往地位高、收入高、学历高的学员在减少,与此同时,“女性上班族”“打工族”“学生族”的学员在增加,有的驾校在某时段女学员占到半数以上;三是在培训成本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许多地区的驾校招生价格却在下滑,现在还看不到向上抬头的趋势,各驾校的招生量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许多业内人士认为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驾校增多,僧多粥少;市场混乱,恶性竞争;经济低迷,消费慎重。
如果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上述现象不能笼统地简单称之为“萧条期”,而应当视其为正在逐步进入的“正常期”或“理性期”更为恰当些。
进入21世纪以来,就像当年我们谁也没预料到手机的普及一样,汽车也快速地走入了寻常百姓家。于是,出现了全民学车热,驾培市场出现“爆发期”。那时的驾培市场,是供不应求;那时的驾校是暴利行业,是人人有饭吃、有酒喝、有衣穿,无所谓管理,无所谓经营,谁办驾校都挣钱。在这之后便出现了“民办驾校热”,在短短的几年内,国内驾校已经超过了1万家,从业教练员达到了40多万。与此同时,各地还出现了许多“黑驾校”和“驾培个体户”。山东省德州市一条不到500m长的街道上,出现了4所一类驾校。驾培市场进入了“民营驾校的发育期”,或者是充分的“市场竞争期”。这时的驾培市场,自然是僧多粥少,而不是谁办都挣钱了,不是人人有饭吃、有酒喝、有衣穿了。目前,已经有许多驾校出现了价格不正常、招生不正常、培训不正常的现象。如果我们的行业管理机构有“驾校退出”机制的话,那么会有更多的驾校要关门了。
如果与前几年的“爆发期”相比,驾培市场确实进入“萧条期”,但这种比较方法不科学。驾培市场的资源有两类:一类是存量资源,即为早已达到学车年龄的学员,这类资源无疑在逐年减少;另一类是增量资源,即为刚刚达到学车年龄的学员,这类资源并没有减少,而是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虽然物价上涨对汽车制造业有一定的影响(增速减缓、库存增加),但对汽车后市场的影响并不大,或者说影响要滞后。
随着《驾校教练员的五项修炼》的出版,我结识的驾校校长越来越多。在与他们的交流中,许多校长常抱怨自己的驾校机遇不好、生不逢时,现在市场难做,只能苦苦支撑,等待转机。不经意间,他们流露出悲观、无可奈何的情绪。
毋庸置疑,现在办驾校和2004年以前不可同日而语。那时的驾校是暴利行业,现在是一切都颠倒过来了,驾校微利运行,招生是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培训是层层考试,处处关卡。现在办驾校一言以蔽之——“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