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个甲子年发生的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42章 公元前57年之大汉王朝(十三)

秋七月,长安城的空气中弥漫着一丝秋意,

天高气爽,朝堂之上热闹非凡。

大将军霍光在朝会上奏议道:

“礼制所言,人重视血统关系,故而尊重自己的祖先,

尊重祖先则会敬奉祖宗的事业。

如今昭帝无嗣,皇位空悬,

我等当为汉室江山社稷着想,

选择支子孙中贤德者为继承人。”

霍光的声音沉稳而有力,

朝堂之上一片寂静,众大臣皆屏息聆听。

霍光继续说道:

“武帝曾孙名病已,当年因巫蛊之祸,

流落民间,后由掖庭照管。

如今他已十八岁,从师学习《诗》《论语》《孝经》,

操行节俭、慈仁而爱人,实乃不可多得的贤才。

臣以为,可立刘病已为昭帝继承人,

奉承祖宗大业,统驭天下臣民。”

霍光的话音刚落,朝堂之上便响起一片赞同声。

众大臣皆知,刘病已虽出身微末,

但德才兼备,且深得民心。

若立他为帝,必能为汉室带来新的希望。

上官太后听闻此事后,也表示同意。

她深知,霍光的提议不仅符合礼制,

更是对汉室江山的负责。

于是,上官太后命宗正刘德前往刘病已居住的尚冠里。

刘德带着圣旨和御赐的衣冠,来到刘病已的住处。

刘病已得知消息后,心中虽有激动,但更多的是敬畏。

他深知,这不仅是个人的命运转折,

更是肩负起整个汉室江山的重任。

刘病已浣洗更衣,换上御府赐予的衣冠。

太仆驾着軨猎车,将他迎至宗正府。

在那里,刘病已斋戒行礼,祈求祖先的庇佑。

朝堂之上,众大臣皆对这位年轻的曾孙充满期待,

他们相信,刘病已定能成为一位明君。

公元前74年9月8日,刘病已正式进入未央宫,朝见皇太后。

上官太后看着这位年轻的曾孙,心中满是欣慰。

她知道,刘病已的继位,不仅是对汉室血脉的延续,

更是对汉武帝遗愿的践行。

刘病已先被封为阳武侯,

随后群臣奉上玺、绶,正式拥立他为皇帝。

刘病已接过玺绶,心中感慨万千。

他深知,自己肩负着祖先的期望和百姓的重托。

他随即谒高庙,向祖先宣告自己的继位,祈求祖先的庇佑。

即位之后,刘病已下诏大赦天下,以示新君的仁德。

他希望借此安抚百姓,稳定朝局。

他的这一举措,赢得了天下人的赞誉,

也为他的统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元前74年12月28日,刘病已立许平君为皇后,

并赐给吏民金钱,以示庆贺。

许平君出身平凡,却深得刘病已的宠爱。

她的贤良淑德,为刘病已的统治增添了一份温暖和力量。

与此同时,上官太后由未央宫搬至长乐宫。

她虽退居幕后,但仍然关注着朝堂的动态。

她深知,刘病已的继位,是汉室的幸事,也是百姓的幸事。

她相信,这位年轻的皇帝定能开创一个崭新的时代。

刘病已的继位,标志着汉室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他以仁德治国,以贤能为辅,逐渐恢复了汉室的繁荣。

他的统治,被后世称为“中兴”,而他本人,

也成为汉朝历史上又一位伟大的君主——汉宣帝。

公元前73年,汉宣帝刘病已的统治逐渐步入正轨。

这一年,帝国的政策和举措频繁而富有成效,

显示出新君的智慧与决心。

正月,汉宣帝颁布了一项重要的诏令:

招募各郡国资产在一百万以上的富户,迁移到汉昭帝的墓地平陵。

这一举措旨在加强中央集权,

将富户集中管理,同时促进平陵地区的经济发展。

诏令下达后,各地富户纷纷响应,平陵地区逐渐繁荣起来。

与此同时,大将军霍光在朝堂上向宣帝叩请还政于君。

霍光作为辅政大臣,多年来一直掌握着朝政大权,

如今他主动提出还政,显示出他对汉室的忠诚以及对新君的尊重。

然而,宣帝却谦让再三,说道:

“大将军,您多年来为汉室操劳,功勋卓著。

如今朝政复杂,百姓尚需安抚,

还望您继续辅佐,以安天下。”

霍光听后,深感宣帝的诚意与谦逊,于是说道:

“陛下,臣虽有心为国效力,但朝政终究是陛下的责任。

臣愿退居幕后,为陛下提供谏言。”

宣帝见霍光态度坚决,最终接受了还政,

但仍委以霍光大任,让他继续参与朝政决策。

随后,宣帝对群臣论功行赏,

表彰了霍光、张安世等人的功绩,

同时也提拔了一批有才能的官员。

这一举措不仅稳定了朝堂,

也让天下人看到了新君的公正与仁德。

五月,帝国迎来了一个祥瑞的征兆:

凤凰聚集于胶东郡和千乘郡。

凤凰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鸟,象征着吉祥与太平。

它的出现被视为国家昌盛、天下太平的象征。

消息传到长安后,朝堂上下一片欢腾。

宣帝得知后,深感这是祖先庇佑、天下太平的吉兆。

他随即下诏,大赦天下,释放所有因冤屈而被囚禁的犯人。

这一举措不仅赢得了百姓的赞誉,

也让天下人看到了新君的仁德与宽厚。

六月,汉宣帝决定为其曾祖母卫子夫、祖父刘据、

祖母史良娣、父亲刘进和母亲王翁须议定谥号,

并设置墓地园邑。

这一举措不仅是对祖先的纪念,更是对家族历史的尊重。

在朝堂上,宣帝说道:

“朕虽出身微末,但如今身负天下重任。

祖先的恩德,朕不敢忘。

卫子夫皇后、戾太子刘据、史良娣、刘进和王翁须皆为朕的至亲,

他们虽遭遇不幸,但功绩不可磨灭。

朕决定为他们议定谥号,设置园邑,以慰藉他们的在天之灵。”

群臣听后,纷纷赞同。

于是,宣帝下诏,为卫子夫追谥为“思后”,

刘据追谥为“戾太子”,史良娣、刘进和王翁须也分别获得了相应的谥号。

同时,宣帝下令在长安附近设置园邑,修建陵墓,以供后人祭拜。

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宣帝对家族的孝道,

也让天下人看到了他的仁义与担当。

通过追谥和园邑的设置,宣帝不仅安抚了祖先的在天之灵,

也让百姓看到了他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未来的期许。

这一年,汉宣帝通过一系列举措,

展现了他作为一位明君的智慧与仁德。

他既尊重霍光的功绩,又巧妙地收回了朝政大权;

他通过论功行赏,稳定了朝堂;

他借助凤凰祥瑞,大赦天下,赢得了民心;

他追谥祖先,设置园邑,体现了孝道与仁义。

汉宣帝的统治逐渐步入正轨,

他的智慧与仁德为汉室的中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一年,帝国在他的带领下,

展现出了一片繁荣与希望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