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722章 三四配图
一同走进第三个配图故事,这个故事生动展现了喻茂坚仗义执言、不畏权贵的铮铮铁骨。
嘉靖元年(1522年),喻茂坚被任命为巡按陕西御史,肩负起调查一起重大案件的艰巨任务。
这起案件的主角是总兵李隆,他因私怨唆使手下军兵杀害了许铭。
案件错综复杂,牵涉众多,调查难度极大。
然而,喻茂坚并未因此退缩,他以无畏的勇气和敏锐的洞察力,深入调查,搜集证据,最终揭露了李隆的罪状,以及都指挥支永等党羽的恶行实迹。
面对李隆这样大有背景的权贵,喻茂坚毫不畏惧,毅然决然地将他绳之以法。
这一举动不仅彰显了他公正无私的品格,更体现了他不畏强权的坚定信念。
不仅如此,喻茂坚还上书朝廷,建议在陕西复设总督一职。
他认为,此举可以加强地方官员的权力,有效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这一建议充分显示了他高瞻远瞩的政治眼光和心系百姓的赤子情怀。
嘉靖二年(1523年),喻茂坚再次展现出他刚正不阿的一面。
他弹劾了奉国将军偕泓,因其通贼出城的罪行。
经过刑部商议,最终决定革去偕泓奉米三分之一。
这一事件再次证明了喻茂坚执法如山的坚定立场。
据光绪年间《喻氏族谱》记载,在任职福建道监察御史期间,喻茂坚不阿权贵,斥逐贪官,撤职七人。
他的奏疏文辞犀利,逻辑严密,为人传颂,被誉为“中兴第一疏”。
这一称号不仅是对他卓越才能的肯定,更是对他清正廉明的高度赞誉。
在展柜中,可以看到《四库全书.明一统志》卷三十三的记载,其中称赞喻茂坚“时有真御史之称”。
此外,卷六十九的记载中也有对喻茂坚的赞美之词。
这些珍贵的史料,无不彰显着喻茂坚在历史上的崇高声望和重要地位。
————————————
接下来,走进第四个配图故事,这个故事展现了喻茂坚重视人才、重视教育的远见卓识。
嘉靖十九年(1540年),SX省举行乡试,共有六十五名考生脱颖而出,考中举人。
当时担任陕西左布政使的喻茂坚,目睹这些青年才俊的优异表现,倍感欣慰。
为了激励他们继续努力,为朝廷效力,喻茂坚决定带领中举者宴集大雁塔。
大雁塔,位于陕西西安的慈恩寺中,是唐朝时期新中进士们题名的圣地。
唐朝时,人们将雁塔题名视为“天下第一流人做的第一流事”,以此象征着无上的荣耀和崇高的理想。
喻茂坚借鉴这一传统,在石碑上题名,以示对这些新科举人的祝贺和期望。
这块题名碑至今仍保存在西安大雁塔内,而在本馆的遗迹厅内,还陈列着仿制碑。
这一举动,不仅体现了喻茂坚重视教育的理念,更展现了他为朝廷培养人才的坚定决心。
通过雁塔题名,喻茂坚希望这些年轻人能够铭记初心,砥砺前行,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