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中医药与数据分析
中医药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医药理论体系是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和对现象的分析总结逐步形成的,具有两个基本的特点,即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曾有部分受到西医影响的医生或学者视中医为糟粕、巫术,是迷信、玄学,对中医药横加歧视和排斥。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的发展。1953年,毛泽东给予中医高度评价:“我们中国如果说有东西贡献全世界,我看中医是一项。”毛泽东把中医提到对全世界有贡献的高度。1958年,毛泽东再次给予中医药充分肯定,他指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也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2020年,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的大考,中医药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以张伯礼、黄璐琦、仝小林等为代表的中医药人,从古典医籍中挖掘精华,在传统方剂中寻找灵感,在现代科技中攻关突破,筛选出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血必净注射液和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等“三药三方”,为抗击疫情做出了重要贡献。2020年6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指出:全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有74187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1.5%,其中湖北省有61449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0.6%。临床疗效观察显示,中医药总有效率达到了90%以上。中医药能有效缓解症状,减少轻型、普通型向重型发展,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促进恢复期人群机体康复。
下面通过两个实例阐述中医经典方剂的整理和研究,领会用现代统计学手段研究中医药的方法。
例1-4 四物汤的处方研究
四物汤是中医补血调血的代表方剂,由当归、熟地黄、川芎、白芍4味中药组成。临床上用于治疗各种血虚证。有关四物汤补血作用配伍机理的研究报道较少。山东中医药大学袁久荣通过观察四物汤中4味药按不同排列组合构成的15种样本药物对动物模型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白细胞及血小板等5项主要指标补血作用的影响,结合统计学分析,初步探明四物汤补血作用的配伍机理。[袁久荣,卢兖伟,容蓉等.计算机辅助分析四物汤补血作用配伍机理的研究.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0,6(1):36-39.]
一、思考的关键问题
1.四物汤中的4味药,是否可以减配。减配后的效果如何?
2.中医补血调血强调的是整体指标的改变,血液中5项主要指标与整体的关系有何意义?
二、探索的途径
小鼠200只,按照均衡随机原则分为17组:正常对照组(N-C),模型对照组(M-C)及15个药物组。一次性采血做血常规数据记录,进行统计分析和聚类分析,探明四物汤补血作用。
1.数据搜集 由当归、熟地黄、川芎、白芍各等份进行排列组合得到15种配伍,按传统水煎法制得。分别是四物汤全方(S-1);熟地黄、当归、川芎(S-2);熟地黄、当归、白芍(S-3);熟地黄、川芎、白芍(S-4);当归、川芎、白芍(S-5);熟地黄、当归(S-6);熟地黄、川芎(S-7);熟地黄、白芍(S-8);当归、川芎(S-9);当归、白芍(S-10);川芎、白芍(S-11);熟地黄(S-12);当归(S-13);川芎(S-14);白芍(S-15);每种样本药物的单味生药含量均为0.625g/mL。给药后于第14天一次性采血做血常规数据,记录如下,见表1-2:
表1-2 各组血常规检验结果(±s,n=11)
注:与N-C组相比*P<0.01;与M-C组相比*P<0.05,**P<0.01,***P<0.001。
2.统计分析 用Excel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各组间差异用t检验,并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聚类分析。
图1-2 样本聚类分类
3.统计结论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的多数指标有明显的下降,各用药组与模型组相比多数指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①模型组血红蛋白下降最显著,各用药组多数有明显的提高,以S-1组最好。②模型组红细胞下降也很明显,各用药组的红细胞普遍有所升高,也以S-1组最好。③模型组红细胞压积下降非常明显,与血红蛋白和红细胞的情况相似。④模型组的白细胞计数有非常明显的下降,各用药组的白细胞有增高趋势,其中以S-15组和S-5组最为明显。⑤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血小板变化不大,差异不显著。与模型组相比,唯有S-13组血小板明显增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按照对此血虚动物模型补血作用的强弱分类,依次:从分类图1-2可得到四物汤全方为一类;单味药当归、川芎与3味药当归、白芍、川芎为二类;单味药白芍为三类,其余各组为四类。由此可对四物汤不同拆方配伍的补血作用进行综合简明评价:各样本药物补血作用,四物汤全方作用最强;当归在方中起主要作用;两味药配伍中,当归与白芍配伍、当归与熟地黄配伍作用较好;三味药配伍中,当归、白芍、川芎配伍作用最好。
例1-5 中药注射剂再评价
中药注射剂是指中药饮片经提取、纯化后制成的供注入人体的溶液、乳液及供配置成溶液的粉末或浓溶液的无菌制剂。种类包括注射液、注射用无菌粉末和注射用浓溶液,可用于肌内注射、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等。
1939年,抗日战争时期,太行山的很多八路军将士患上了流感、疟疾等,且药品异常缺乏。时任一二九师卫生部部长的钱信忠上山采集柴胡熬成汤药给患者服用,效果很好。(柴胡注射液,八路军发明的药www.sohu.com)
1940年,钱信忠把柴胡蒸馏提取制成针剂,柴胡注射液在简陋的制药厂诞生了。1954年,武汉制药厂对柴胡注射液重新鉴定并批量生产,成为国内工业化生产的第一个中药注射剂品种。中药注射剂为中国独有的药物剂型,它突破了中药传统给药方式,是中药制剂研究的创举,已成为临床治疗的独特手段,是目前中药临床用药的主要剂型之一。目前,全国有400多家中药注射剂生产企业,已有批准文号的中药注射剂共109种。
随着中药注射剂的广泛使用,其不良反应/不良事件时有发生,使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并陷入信任危机,甚至出现“停用中药注射剂”的声音。中药注射剂的前景令人担忧。
一、思考的关键问题
1.西药注射剂也会发生不良反应,为什么就不会遭遇“信任危机”?
2.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频发是药物本身的缺陷,还是用法欠妥?
二、探索的途径
有必要对中药注射剂使用以来的临床数据做一个总结和回顾。
2010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国循证医学中心李幼平主任带领她的循证医学研究团队以文献研究为切入点,描述性分析了我国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不良事件统计学趋势,为中药注射剂研发、合理使用与安全警戒,以及风险管理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袁强,王莉,成岚,等.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04年版)33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不良事件文献分析.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0,10(2):132-139.]
1.数据来源 李幼平主任搜集5个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年1月~2009年4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79年1月~2009年4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1989年1月~2009年4月)、中国中医药数据库(1984年1月~2009年4月)、卫健委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第1~22期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04年版)33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不良事件(ADR/AE)相关数据。上述共检出5405篇文献,剔除重复文献2160篇后,再按纳入与排除标准最终纳入1010篇。
2.统计图表
表1-3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相关文献统计
表1-3的数据提示:
(1)文献总体研究质量不高。ADR的文献类型以描述性研究和普通综述及文献分析为主,占66.83%。高质量文献屈指可数。仅有6篇系统评价,问题突出。
(2)缺乏从国家层面对中药注射剂的全面系统评价,包括来自临床、企业和国家药品不良反应中心的报告和监测数据。中药注射剂临床研究质量和报告不够规范。
图1-3 文献发表时间分布
图1-3提示:中药注射剂ADR文献报告从1984~1990年不足1篇/年,到2009年4月平均120篇/年,说明人们对中药注射剂ADR的认识逐渐走出了误区:从认为中药注射剂“疗效好,无毒、无副作用”,到通过主动监测(如通过临床试验和监测点报告)、自发报告和事故追查等多种途径报告中药注射剂ADR;政府建立药品ADR/AE信息通报制度,对药物ADR/AE调查处理过程及时公开,并通过权威媒体公之于众,增加药品安全信息的透明度,让人们逐渐全面认识中药注射剂。
表1-4 《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中药注射剂ADR的管制措施
续表
注:*上市时间以SFDA官方网站中该中药注射剂的注册批准时间为准。
表1-4统计提示:中药注射剂ADR研究呈增长态势。由于中药注射剂引发的ADR临床表现多样,涉及人体各系统,特点是多发性和普遍性、临床表现多样性、种类不确定性、批次间差异性、不可预知性等。现有评价标准仅涉及ADR严重程度和因果关系,未考虑发生率等量化指标,缺乏中药注射剂风险评价标准,不利于定量分析中药注射剂ADR。仅靠惩戒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3.统计结论 中药注射剂再评价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限于安全性监测和评价,还应借鉴国际西药(尤其是生物制剂等)再评价和政策制定及管理运行经验,结合中药注射剂特点,利用多学科方法、跨部门合作,综合评价其风险-成本-效果,循证制定各种评价指标、标准和技术方法,建立和完善中药注射剂再评价制度。中药注射剂同其他药品一样迫切需要从安全性、有效性、处方的合理性和工艺等方面对其进行上市后的再评价。
李幼平团队在评价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方面“用数据说话”,开启了数据时代评价不良反应的新途径,虽然只是简单的描述性分析,无法深层次探讨,但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门,希望后辈继续前行,为我们中医药现代化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以上实例告诉我们:要让数据说话;只有始终强调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立足根基,挖掘精华,保持特色,中医药才能根深叶茂、生生不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中医药摆在国家战略的重要位置,要切实把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