鹖冠子(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卷上

博选第一

【题解】

博选,广泛地选拔人才的意思。此篇主要讨论选拔人才的重要性及其方法。广泛选拔人才,对统治者来说非常重要,统治者尊贤能之人为自己的老师,就可能成就帝业;视贤能之人为朋友,就可以成就王业;把贤能之人当作自己的私属贱奴或仆从,则可能会亡失天下。

统治者选拔、任用人才的方法有五种,也即此篇所说的“五至”;“五至”是否合于道,则可通过四个方面来考量,即证之于天之道、地之性、人之情、君之令,这就是所谓的“四稽”。本篇提出博选人才,重在因任人的不同性情、发挥人的不同才能,这似乎与道家“尊道贵德”“因循自然”的思想有相近处,但《老子》强调“不尚贤”,而此篇则重视广泛选拔人才,并提出选拔人才又当以人之中的贤能、圣明者为重点,还认为统治者选拔、任用人才一定要坚持名实相符、奖罚分明的原则,强调要根据人才所取得的功劳来给予赏赐、权衡其德行来给予恰当之任命,这便于道家思想中,又掺杂有儒、墨、法等诸家价值诉求。

非一世之器者,厚德隆俊也。道凡四稽:一曰天,二曰地,三曰人,四曰命

【注释】

①王鈇(fǔ):古代治理天下,其法有二:一曰德,一曰刑。德主生而刑主杀,铡刀、斧钺有肃杀之意,故旧注有以“王鈇”喻国之刑名、法制、王法者。鈇,斧。一世:三十年为一世。器:使用,器能。

②厚德隆俊:厚待善德之人、重视才俊之士。或谓此句当作“序德程俊”,乃序人之德品、量人之才能的意思。亦有谓首句当作“博选者,序德程俊也”,并疑“王鈇非一世之器者”与篇题及下文不相类属,当为后世编纂之误。隆,重视。俊,俊杰,才能之士。

③稽(jī):考察、考证之意。

④命:命令,制令。

【译文】

王者之制之所以不仅限于一世之用,要在其能厚待善德之人、重视才俊之士。其选拔、任用人才的方法是否合于道,大略通过以下四个方面来考量:一是证之于天之道,二是证之于地之性,三是证之于人之情,四是证之于君之令。

权人有五至:一曰伯己,二曰什己,三曰若己,四曰厮役,五曰徒隶

【注释】

①权人:衡量、考察人才。或谓上文“道凡四稽”,与此句“人有五至”相对,以此处之“权”字为衍文,当删。亦有谓“权”当与上文“命”相连属,读成“四曰命权”。权,衡量之意。五至:五种招引人才的渠道、路径,即下文的“伯己”“什己”“若己”“厮役”“徒隶”。至,引至、来到之意。或谓“五至”有五等的意思。

②伯己:德行、能力百倍优于自己的人。伯,通“百”。

③什己:德行、能力十倍优于自己的人。什,十倍。

④若己:德行、能力与己相当的人。若,如、像之意。

⑤厮(sī)役:供驱使的仆从。

⑥徒隶:私属贱奴。或谓服役的罪犯。

【译文】

衡量、考察人才,有五种路径:第一种是从德行、能力百倍优于自己的人中选取,第二种是从德行、能力十倍优于自己的人中选取,第三种是从德行、能力与自己相当的人中选取,第四种是视贤才为自己的仆从,第五种是视贤才为自己的私属贱奴。

所谓天者,物理情者也;所谓地者,常弗去者也;所谓人者,恶死乐生者也;所谓命者,靡不在君者也。君也者,端神明者也;神明者,以人为本者也;人者,以贤圣为本者也;贤圣者,以博选为本者也;博选者,以五至为本者也。

故北面而事之,则伯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默,则什己者至;人趋己趋,则若己者至;凭几据杖,指麾而使,则厮役者至;乐嗟苦咄,则徒隶之人至矣。故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亡主与徒处。

故德万人者谓之隽,德千人者谓之豪,德百人者谓之英。德音者,所谓声也,未闻音出而响过其声者也(21)。贵者有知(22),富者有财,贫者有身,信符不合(23),事举不成。不死不生(24),不断不成(25)。计功而偿(26),权德而言(27),王在此,孰能使营(28)

【注释】

①物理情者也:即“勿理情者也”,与下文“地者,常弗去者也”相应,可以理解为,天运有其恒常之道,非关人、物之情与性,如《荀子·天论》所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之意。物,通“勿”。或谓此句当作“理物情者也”,意指天之功能在于统理万物之情性。理,本意为顺玉之纹路而剖析之,引申为治、统之意。物,万物。情,此处指物之性。

②所谓地者,常弗去者也:大地恒承天之施气以生物、久而不失。常,恒久之意。弗去,不失去之意。

③恶死乐生:人之情,厌恶死而喜欢生,故生死关头尤其可以考察、验证一个人的品性。

④所谓命者,靡(mǐ)不在君者也:发号施令,无不自君上而出;号令得其正,则人皆听从之。靡,无。

⑤端:引出之意。神明:由人之精神所发生的玄明妙智。或谓“神明”为引出万物者。或谓“神明”即人之精神。

⑥神明者,以人为本者也:神明妙智以因循人之不同性情、发挥人的才能为根本。以,因循之意。本,根本。或谓精神寄于人体之中,故以人为本。

⑦贤圣:贤能、圣明之人。或谓“贤圣”当作“圣贤”,指明君。

⑧北面而事之:以弟子事师的礼节来厚待人才。或谓“北面而事之”,指以臣事君之恭敬来厚待人才。

⑨趋:原意为快步小跑,此有趋聘之意。息:气舒为息,气急则为喘。此处指气舒而身心安泰。

⑩问:问讯、问候之意。默:默然不语之意。博选之道,先要殷勤问候,待贤圣之人语尽,自己方敢默然。或谓此处“默”有潜而不显地追聘人才的意思。又谓“默”通“墨”,有以墨写聘书以聘贤之意。

⑪人趋:派使者趋聘。己趋:自己亲自趋聘。

⑫凭几:依靠在桌几旁。据杖:持握手杖。

⑬指麾(huī):即指挥。

⑭乐嗟(jiē)苦咄(duō):意谓心情好的时候,则赞美他;心情坏的时候,就对他大声呵斥。嗟,赞美。咄,吆喝,呵斥。

⑮帝:帝王,指能行天道、举措审谛、统治天下的人。

⑯王:汉代董仲舒认为,古代创制文字,三横画而又用竖线连接其中,称作“王”;三横画代表天道、地道、人道,而能够同时通达此三道的人,就可以称王。又说天下人归趋、向往的人就可以称王,而被天下背弃的人则可称之为亡。

⑰德万人者谓之隽(jùn):谓才德超万人方可称俊。隽,通“俊”,指优秀、才智出众的人。

⑱豪:才德超千人为“豪”。

⑲英:才德超百人为“英”。

⑳德音:有德之人的美好声誉。

(21)音出而响过其声:人说话或演奏音乐时,单独发出来的为“声”,和谐成旋律者为“音”,此句意指人所获得的外在声誉超过其本有之德行。

(22)知:同“智”,智慧。或谓此句“知”读为“制”。

(23)信符:兵符、虎符等取信于人的各种凭证。

(24)不死不生:无旧物之死,则亦无新物之生。

(25)不断不成:成须有断,无决断则不能成功;事之成,皆有其明确的标准和决断,若不合其标准与决断,则不可谓其事已获成功。此句意在表明,对待人与事,不能两可、骑墙而无明确态度,以此明王者选拔人才亦要名实相符、奖罚分明。《道藏》本此句缺一“不”字,作“断不成”。

(26)计:计算,统计。偿:酬报,回报。

(27)言:此处有令、使之意。

(28)营:迷惑。

【译文】

所说的天运有其恒常之道,无关人、物情性之私,所以博选之道当取法天之公正无私、不偏不倚;大地恒承天之施气以生物、久而不失,所以王者之制当取法地之性,恒久坚持、时刻不忘广泛选拔、任用人才;人情恶死而乐生,所以可于生死关头考察、验证一个人的品性;国之法令皆自君出,所以对人才也要验之以法令,看其能否遵王制、法令而行。人君之责重在博选人才,人君清静无为,便可能生发神明妙智;此神明妙智以顺应人之不同性情、发挥人的不同才能为根本;因任人之才能、性情,又当以人之中的贤能、圣明者为重点;要使人群中的贤能、圣明之才脱颖而出,有赖于王者之制的广博选拔之功;广博选拔人才,其妥当与否,又主要通过选拔、任用人才的五种路径来考察。

因此,以弟子事师之礼节、或者以臣事君之恭敬来厚待人才,就能够得到德才百倍优于自己的人来辅佐自己;恭敬地趋聘贤才,然后才敢气舒身泰,殷勤地致礼问候贤才,然后方敢默然心安,这样的人能够得到德才十倍优于自己的人来辅佐自己;对于贤才之士,先指派使者前往趋聘,然后自己亲自礼迎,这样的人能够得到德才与自己相当的人来辅佐自己;贤人来就,自己或倚桌几端然而坐,或持握手杖傲然而立,或对他们颐指气使,这样的人只能够得到仆从之类跟随在左右;心情好的时候,则赞美他,心情坏的时候,就对之大声呵斥,这样的人不可能得到贤者的辅佐,而只能够得到类似于私属贱奴这般人品的人依附自己。所以尊贤能之人为自己的老师,就可能成就帝业;把贤能之人当朋友对待,就可以成就王业;视贤能之人为自己的私属贱奴或仆从,就会亡失天下。

所以才德超出万人之上的,可以称其为俊杰之士;才德超出千人之上的,可以称其为豪杰之士;才德超出百人之上的,可以称其为英杰之士。有德之人所获之美誉,应该就是与其德行相符的名声;没听说一个人所获得的外在声誉可以超出其本有德行之上者。高贵之人必有智慧,富有之人必具财富,贫乏之人仅有其身,所以名与实必相符,方能取信于人;若不能取信于人,则事虽举也不能成功。无旧物之死,则也没有新物之生,事之成,皆有其明确的标准和决断;若不合其标准与决断,则不可谓其事已获成功。王者对待人与事不能两可、骑墙而无明确的态度,其选拔、任用人才一定要名实相符,奖罚分明。根据其所取得的功劳来给予赏赐,权衡其德行来给予恰当的任命,这就是王者之制的治事大法,有此治事大法,谁也不能够惑乱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