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小学语文课本里的飞花令(全三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收入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一年级下册)

解析

孟浩然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隐居中度过,这首《春晓》就是他隐居鹿门山时所作。

这首惜春诗,全诗贴近生活,仅用二十个字就将美好的瞬间凝聚成永恒,初读平淡无奇,反复诵读却回味无穷。

诗人抓住了春日清晨醒来后很生活化的一个场景,用短暂瞬间捕捉典型而细微的春天气息,展现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在这首诗里,诗人没有用视觉去发现春天的美好,而是用听觉引发联想:

我在春天的夜晚睡得很香甜,不知不觉就已经天亮了,醒来以后到处都能听到鸟的叫声。想起了昨天晚上的风雨之声,不知道春花被吹落了多少呢?

如此一来,读到此诗的人就好像真的听到了鸟叫,甚至看到了花落。

作者小传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襄阳(今属湖北)人,世称“孟襄阳”。他年轻的时候就隐居在家乡的鹿门山,四十岁去长安(今陕西西安)参加科举考试,没有考中。他是唐代第一位大量写作山水田园诗的诗人,尤其擅长五言绝句,诗歌风格清淡简朴,不事雕琢,与王维并称“王孟”。

语文小课堂

孟浩然四十岁时已有诗名,因为内心其实还是很想做官,他便前往长安,想得个一官半职。到长安后,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遇见了当时的皇帝唐玄宗,皇帝就让他写一首诗来展示才华。孟浩然写了一首《岁暮归南山》,因为其中的“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没有才能让君王弃我不用,身体多病让朋友与我疏离)有发牢骚的嫌疑,所以惹恼了皇帝。孟浩然错失当官的良机,最后只能回到隐居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