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炼石
雪芹作书,用什么“故事”开头?用的娲皇炼石。只这一端,就包含了好几层艺术联想:
一、《封神演义》的开头是纣王入庙,见了女娲的塑像。由此引起一部大书。
二、一部书的主人公,是由石头变成的,这个念头是受了《西游记》石头产猴王的启示,加以运化创新。
三、书中人是“正邪”两气所赋而采的一批“异样”之人,是受了《水浒传》所写:将大石镇压下的“黑气”放走了,便化生出一百单八位草莽英雄、绿林好汉的影响。
四、绿林好汉共计一百单八将,所以雪芹用“红粉英豪”来“对”它,因而原书的《情榜》也是一百单八位人物。此数由娲炼遗石高十二丈,四边见方的宽度各二十四丈而来,故十二照应正钗,24×4=96,照应各级副钗,合计12+96=108,丝毫不差。
五、女娲炼石,剩有遗者不堪入补天之用,此想象直接来自雪芹祖父楝亭先生咏三峡石的诗句:“娲皇采炼古所遗,廉角磨砻用不得。”(其他诗文来源可看《红楼梦新证》増订本初版插图页背所记多条资料。)
六、万物皆有灵性,雪芹具此思想。所以石头“通灵”,灵石可变玉,美玉可投胎做人。这“三段”,是中华的“进化论”,东方达尔文。哲思妙理,不是形式逻辑死方程式,是“生命活理”。
[附说]
女娲炼石,似为神话,其实是中华文化文明古史的一大主题,即陶器的创造发明。这事实细读《淮南子》便恍然而大悟!
原来,女娲所遭的是霪雨不停,洪水泛滥的大灾难。所谓“炼石补天”,是远古第一次想出办法:用人工建筑来遮雨定居。所谓炼石,不是将天然石料用火“加工”(无此工艺与必要),是说用技术烧炼成类似石料的人造硬物——即陶土烧成原始砖瓦之义。
证据何在?就在女娲同时“造人”的故事里面——
女娲造人是用什么“原料”?明明白白:用黄土和水,“抟”成的人类(或中华民族的老祖先)。土,用水和成泥,再加以“炼”,还不就是创造了陶器科技的真实记载吗?
读古书,古人有古人的文字语言的习惯,须善悟其实,而勿泥于俗解浅释。
由此也就大悟:雪芹说女儿是水做,男人是泥做,早已表明炼石造人的真谛。
再有一点也很重要。依照现代基因遗传科学的理论,子女的聪明智慧之高低敏钝,取决于母亲方面的遗传,而非男性父方。此说一出,方悟雪芹早明此理,因为:娲皇炼石、造人,若仅仅是赋以形体,那就仍是“蠢物”而不具灵性,即无人类智慧可言,焉能夸称“万物之灵”?是故:娲皇造人,不只躯体,还赋以精神性情;只有这样,她才也能使石头“灵性已通”,即具有了知觉感受、思维性情。这是“物”的精华所在,却是由娲皇女神赋予的!
这层意义,尤其耐人寻味。
在中华古神话中,女娲是婚嫁之神,生殖之神。曹雪芹绝口不提伏羲的事,大约就是因为他属于“浊物”之故。
大哉娲皇功,大哉雪芹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