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境四仙姑
宝玉到太虚幻境,第一个迎头遇上的是“神仙姐姐”警幻,是为第一仙姑——这一仙姑随即唤出了更多的仙姑,题名者计有四位:痴梦仙姑、钟情大士、引愁金女、度恨菩提。
依刘心武先生的解读破译,这四位实是影射黛玉、湘云、宝钗、妙玉。
这是一个发现,我觉得大有道理。
第一仙姑出场时,是先听她念有歌词:
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
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
这首歌,首句隐湘云,次句隐黛玉等人。
湘云的“曲文”是“云散高唐”,而她掣的花名酒筹是“香梦沉酣”。可知这与首句俱为前呼后应。
“飞花逐水”,即《葬花吟》的“花谢花飞”。“逐水流”,在写宝玉将桃花瓣兜起,撒入沁芳溪水时,已然清清楚楚,完全合符。
可知,湘、黛二人在全书中的地位。
那么,“四仙姑”的排次,也是黛、湘居前,钗、妙位后。
黛玉是“痴”,由回目中“慰痴颦”即可证知;而她的菊花诗正是《菊梦》。
为什么说“钟情大士”是史湘云?这须多一个曲折,费些注解,放在后面再解。
先说钗、妙。
世人皆知“金童玉女”,没听说过“金女”。而这里偏偏题之曰“金”,这就明显是点破“金锁”的故事了。“引”,有“指引”“引惹”“招引”等义,在此“引愁”者何指?似乎是“引发”“招致”的意思,符合原旨。
“度恨”的“度”,有“济度”“超度”“度化”之义。“菩提”一词规定了是指妙玉,是“觉者”的意思——梵语“菩提”是“觉”(醒、悟)义,“菩提萨埵”是觉悟者,简化为“菩萨”。
以上都较易诠释。如今剩下一个“钟情大士”,我和刘心武先生认为是指史湘云。
定然有质疑:“从未把儿女私情略萦心上”的史大姑娘,如何又会成为钟情的大士?
莫忘:湘云一到荣府,必先问“二哥哥”。她一见翠缕拾来了那个雄麒麟,托于掌上,默默不语……她是宝玉的真知己,所谓“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唯有我知音”。谁也没资格敢说这一番意蕴情怀。
至于一个“大”字,舍湘而外,大约谁也当不起吧。正是“英豪阔大”“大说大笑”的风度,绝无第二人。
此四姑者,是宝玉一生所遇的四个最重要的女子,不但是宝玉心目中最敬重倾慕之人,也是关系到他一生所历悲欢离合的“阶段性”人物。
四仙姑起先不“理解”宝玉之来临,以“浊物”视之,警幻为之作了解说介绍。
有大名家发表鸿文,说大观园即是太虚幻境,是“虚构”的“理想世界”云云,不少人从而和之。真是这样吗?
大观园是为了“皇家”的“旷古盛典”,特许嫔妃等贵人回家省亲的“规制”布置营建,从工程材料到图纸设计、经费来源、验收工程、题咏匾额……般般落在实处——它与“警幻”和“太虚圣母”有什么共同点可言?
先弄懂中华民俗文化传统,不要盲目一味搬来西方理念中的什么“乌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