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庶子开始问鼎天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3章 晋升文海境

乍一看,姬云还以为自己真的是进入了陶渊明所写的桃花源中。

姬云驻足在小桃园门口,闭目感悟。

在他的学宫下方,由诸多诗文汇聚的文海中,忽然出现一抹光点。

这颗光点不断的上升,同时也变得越发璀璨。

某一时刻,它忽然炸裂开来,变成了一个个文字漂浮在学宫前列。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光点代表的文章是《桃花源记》。

文章浮现后,刹那间变成了滚滚元力,重新汇聚到文海之中,与此同时,姬云的境界在这一刻开始晋升,他的气息也在不断上升。

文海初境!

良久过后,姬云睁开双眸,他的气息变得越发出尘逸然。

“果然如此,我的猜测是对的。”

姬云脸上露出一抹欣喜之色。

从学宫境晋升文海,这虽然说之是一小步,但对姬云实力的提升确是一大步。

以他如今的手段,便是对上杜清河这种早就迈入文海的强者也能不落下风了。

穿越到此方世界,在得知这个世界的修行之道后,姬云惊喜无比。

以文入道,前世的诸多名篇经典在这个世界都是没有的。

因此在学宫修复后,姬云曾偷偷的在学宫内写下了数十篇的传世经典。

诗词歌赋,皆有所涉及。

可让他不解的是,尽管学宫下方已经有文海雏形,但他始终无法突破到文海境。

这让姬云醒悟过来,起点里儒道流的小说都是唬人的。

什么随手写下个传世经典就能大道皆动,立马晋升天人境,无敌于世界。

这些经典的文章在这个世界是首创,但是姬云在学宫镌刻下它们时根本就不懂其中的真谛奥义,所以也就无法真正的凝聚文海。

只有其形,没有其神。

这样的文章写得再好也没用。

想晋入文海境,除非姬云自己有所感悟,写出自己的诗文,或者是这个世界出现契合前世文章的事物,如此才能引发天地共鸣。

两种方式,前者姬云自问以他现在的学识,写出一些优秀的文章不在话下,可要是和老祖宗们相比,根本比不上的。

既然这样,那自然是后者更简单些。

现在也得到了印证,小桃源的一切纵然比不上陶渊明桃花源记中记载的那样,但现在已经有了些许雏形。

所以他文海中代表着《桃花源记》的光点自行运转,成功转化成了真正的文海。

这和这个世界的某些百家弟子的修行方式一致。

诸子百家,每一家的开山师祖都是不得了的大人物,他们也留下了诸多传世经典。

后辈的许多弟子在修行他们的秘籍功法时候,自己无法创造出好的诗文,所以就遵循祖师的主张,仿照祖师的行为,以此修行。

这样虽说没有自创诗文来的强,但胜在有迹可循,不必走弯路。

毕竟世界上天才哪有那么多呢。

同比他们,姬云这么做的的bug就是这个世界没有陶渊明,没有李白……他只要让符合诗文的事物再现,就相当于是他原创。

感谢老祖宗啊。

彻底明悟之后,姬云心情大好。

如此说来,待岷城稳定之后,自己有必要和孔圣一般周游列国了。

姬云心中升起一个想法。

毕竟只待在岷城闭门造车,远不如行万里路,这一路上遇到的种种事情,都可能成为姬云实力飙升的助力。

将这些念头暂时放到一边,姬云迈步朝山上走去。

他晋升文海境时,天地元力波动剧烈,让整个小桃源的灵气都浓郁了些许,林成他们自然也感受到了这动静,带着一队人赶了过来。

“公子!”

看到姬云,林成等人顿时跪拜在地上。

姬云看向林成,发现他现在也已经是学宫初境的学士了。

而他后面的几十人里,之前拦路打劫姬云的几人全都在聚神后期。

望气术下,姬云心中道了一声可惜。

这几个人,全都无法凝聚学宫。

换句话说,他们没有文窍,就算有修行秘籍也没用。

对于姬云,林成现在是发自内心的尊敬。

姬云改变了他的人生。

得到姬云赐予的兵家秘籍后,林成便根据上面的方式修行,在山寨里组织了一支护卫军,既是负责保护山寨中的人,也会进入到深山中练兵打猎。

此去符合兵家之道。

再加上他本就是岷城衙役,一直无法晋升的根本原因就是不知道该如何入门,所以在得到秘籍后没过多久就突破了。

“起来吧。”

“说说现在的情况。”

临走之际,姬云可是给林成下达了任务的。

“公子请随我来!”

林成吩咐其他人将刚刚捕捉到的猎物带回山寨,他则是带着姬云朝另外一个方向走去。

“公子,按照您的吩咐,您之前留下的种子全都播种下去,其中红薯、土豆、高粱这种作物一月一熟,除了留下来用作粮食的外,剩下的所有全都种植下去,如今已经是第三季了。”

“而水稻、小麦这两种作物成熟周期较长,现在才刚刚是第二季。”

林成在前面带路,同时也在给姬云说着如今小桃源的现状。

将近三个月的时间,山寨里的人口又翻了几番,这些都是从岷城逃出来,或者其他地方的流民,被林成吸纳进来。

现在在原本的山寨位置,已经盖起了数十座茅草屋,整个小桃源更像是村落了。

而人口多了,又不缺食物,小桃源中的百姓全都致力于开垦农田,种植粮食。

说话间,他们已经到了良田的位置。

一眼望去,四处皆是碧绿的一片。

水稻田、小麦田……

姬云粗略估计,等这一季的水稻、小麦丰收后,能够满足万人一个月的口粮。

在他改良下的‘杂交水稻’,结合两个世界的核心技术后,亩产保底能达到两千斤。

更别说还有对土地要求不那么高,随便埋在哪个地方都就能顺利生长的红薯、土豆等了。

这些才是姬云关注的重点。

雨季将来,岷城百姓少不得又要受灾,姬云来此就是尽可能的提升它们的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