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摸鱼泼水”庆新婚
三十二、“摸鱼泼水”庆新婚
黎族还有“摸鱼泼水“庆新婚的风俗。这使我想到了一则科学趣味。古人说:“女人头发长,见识短“。这话丝毫没有贬低女同胞的意思,还有女的为什么特别爱逛商店,特别爱买东西,这都是人类在悠久的历史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据说,在远古的时候,男女分工特别的明显,男的在外狩猎农耕,女的在家育儿织布做饭。男的在外狩猎,眼睛要往远处看,早点发现猎物的踪迹,蹲守、围捕、设陷阱、射杀、捕捉,要有很强的计划,具体的分工和合作才能成功,久而久之,男的的习惯了往远处看,做事有很强的计划性和分工合作。女的在家,活动范围在屋子里,尺寸间织布,灶台间打转,盯着指尖看,久而久之,习惯了近看。科学家设计了两份视图,一张适合远看,一张适合近看。适合远看的视图,男的看准确率很高,女的看准确率很低;适合近看的视图,男的看准确率很低,女的看准确率很高。在远古,男的打猎回来,将猎物挂在氏族的栅栏上,标明是谁猎捕的。空地燃起篝火。一宿没睡的出击狩猎的男人们纷纷回到自己的洞屋里补觉,女人们则开始忙碌着在火边处理那些肉,首先参观丰收成果,然后庖丁解牛一般把骨头和肉分离。在这个过程中,女人们通过猎物知道了谁是捕猎的高手,谁是部落的英雄,并通过了解狩猎的故事,了解男人的英勇,智慧,技能,比较男人的优秀和强壮及勇敢,选择自己心仪的配偶,结合生出最优秀的孩子。久而久之,男的喜欢劳动和捕猎取得成果,却不管取得成果后的琐碎生计,女的喜欢看男人带来的猎物和收获,喜欢琳琅满目的成果,喜欢挑挑拣拣,喜欢消费男人带来的东西。
在这个进化过程中,在婚姻中融合了狩猎,如印第安人的传统,新郎在婚前要猎获一头糜鹿以证明自己的诚意和能力,同时也为婚礼的宴席提供肉食。我国的鄂伦春族,蒙古族,还有好多保留狩猎生活的民族,都保留了类似的习俗。
海南黎族也是这样。
五指山区一条流水清澈的大溪里,一群光着脚的青年男女在河水里追逐泼水嬉闹,两位身着鲜艳结婚服装的新郎新娘也在其中。新人们在众人的簇拥下弯腰在河水中摸着什么。岸上站着许多捧场助兴的男女老幼乡亲们。不时有人喊着:“新郎、新娘,摸到鱼了吗?”漂亮、害羞的新娘脸上飞起红晕,笑而不答,只顾低着头,双手在水中摸来摸去。新郎官也在一旁,手忙脚乱地在水中抓来划去。水中站着的青年男女们故意围着新人们哄闹,有人用河水泼新娘,有人把新郎推来拉去,总是变着法儿阻挡两位新人摸鱼,岸上观看的人仍然叫喊着助兴。
与此同时,河水里的一位小伙子借机向另一位站在流水里的姑娘泼洒清水,姑娘只好躲闪,可她跑到哪里,小伙子追到哪里,泼去的水更多更猛,岸上观望的人也对这一对嬉闹的人发出欢呼声。一会儿其他青年男女也互相追逐泼水嬉闹起来。只见河水中的青年们一会儿拥到新娘新郎身边逗趣,一会儿又互相玩耍。岸上观望的人群一时朝新娘新郎欢呼,一时又朝追逐泼水嬉闹的青年男女叫喊,谁的衣裳被河水淋得最湿,人们就朝他(她)呼喊得最起劲。一时间,水花飞溅,男追女躲,男欢女笑,响成一片,场面热闹、喜庆。
终于,新娘新郎经过种种努力,每人从河水中摸到一条鱼,高高举起来,在岸边人群的欢呼声中一起走上岸来。河水中的青年男女也同时停止嬉闹,一个个衣服水淋淋地随同走上岸,这场摸鱼泼水喜剧才告结束。大家簇拥着新郎佳人朝远处的山寨走去。这就是发生在五指山下雅南村的黎族摸鱼泼水婚礼仪式。
爱的形式,多种多样,拔水、摸鱼、狩猎、学习、工作、劳动……爱的路上,唯有真心,才能守得云开见月明;唯有真诚,才能柳暗花明又一村;唯有互相信任,才能更上一层楼海阔天高。
摸鱼泼水的婚礼仪式历时两天两夜。头一天,新娘被迎进山寨,村民们在一起欢庆通宵,喝山兰甜米酒,对歌跳舞。第二天上午,村里的人事先捉住几条鱼,用绳子串起来养在河水里的一个秘密地点。然后,安排一大群青年男女,陪伴新娘新郎到山寨附近的河水里摸鱼。若没有鱼,则用河蚌代替,新人们在河中摸鱼,陪伴下水的青年男女则借机寻找自己的心上人。未婚姑娘们并不在意小伙子泼水淋湿她们的衣裳,她们常常是从泼水追逐她们的小伙子中间找到自己的如意郎君。这次是陪伴别人被泼水,下一回就可轮到自己跟可意的人儿摸鱼了。
摸鱼泼水的活动结束后,接下来便是喜庆宴席。参加了这项活动的人都重新换上新衣服。姑娘们一个个换上漂亮衣裙,来到了宴席旁,有的人一边晾着湿淋淋的头发和发辫装饰物,一边意味深长地对同她打趣逗乐的人说:
幸福是一趟旅程,爱是快乐的源泉。去爱吧,像不曾受过一次伤一样;跳舞吧,像没有人欣赏一样;唱歌吧,像没有人聆听一样;生活吧,像今天是末日一样。这是一首黎族中间广为传唱的情歌。槟榔不通性灵,更无媒婆那张油滑之嘴,然而,却在男女青年交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槟榔牵动黎族青年男女的情思,沟通双方的心灵。男女双方吃着槟榔,互相交往。槟榔嚼在口中,情意生在心中。若是再进一步深交,心心相映,就要彼此唱订婚歌了。这首歌又唱道:“槟榔成双做标志,天定姻缘做夫妻。”既相遇,必相惜;既相知,必相守。一念天涯咫尺,一念咫尺天涯,许多时候,缘深缘浅,一念之间,情长情短,一刹之间。看来,槟榔在黎族人民心目中占居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的成双被视为喜结伉俪的标志。只要是真爱,就会千磨万击还坚劲;只要是真情,就会真金不怕火炼。爱的其间,最美好的感觉,我想,就是当你痴心爱着他的时候,他却不知不觉爱你更深更浓。
按照黎族的传统婚俗,男女正式订婚之际,是由男方向女家求婚。求婚要选择吉日良辰,由男方父母出面,或由媒人前往。求亲者要带礼物去女家,在聘礼之中,必须有槟榔。所以求婚民歌唱道:“槟榔衣裙放桌面,多多少少请领认。”女家若是同意婚事,便将槟榔衣裙等物收下。这种订婚程序,民间俗称“放槟榔”。槟榔成为黎族儿女缔结婚约不可缺少的聘礼。
黎族“放槟榔”婚俗是怎样兴起的呢?它体现了黎族儿女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呢?在BTLZMZ自治县的黎寨内,流传着《槟榔的故事》,叙述了一段美丽动人的民间情话:很久以前,五指山下的一个黎寨里,住着一位勤劳善良聪明的佰廖(黎语,意即美丽)姑娘。四周几百里的黎族后生,一个个慕名前来向她求婚。佰廖姑娘对求婚的后生们说:“我只爱对爱情忠贞的人。谁能把五指山顶上的槟榔摘给我,谁就是我最亲爱的人。”五指山峰高耸入云,原始森林密布,又有野兽出没。一个个求婚的后生听后都不敢前行。唯有青年猎手椰果只身踏上征途。他克服种种艰苦磨难,从山顶上摘取了槟榔,向佰廖姑娘奉献了这份珍贵的礼品。从此以后,两人过上了男耕女织的幸福生活。据说,后世五指山区那成行成排成片的槟榔树,就是当年椰果从五指山上带回的槟榔传种培育的。
这个故事和放槟榔的婚俗是黎族人民思想感情的表达。槟榔易于栽培,花可作药材,果实味道鲜美。它需求的少,奉献的多,其精神与最早献身开发和建设海南宝岛的黎族人民是多么相似!槟榔质朴无华,没有艳丽的色彩,只有纯净的青绿,但它那坚挺笔直的躯干,舒展向上的枝叶,四季青绿素菜,永藻绿色生命,这不正是黎族人民正直、朴实品格的象征吗?槟榔面迎台风的袭击,经受烈日的暴晒,遭受暴雨的洗刷,但它在大自然面前从不低头折腰,总是那样壮实昂首,生机蓬勃,这形象不也正是黎族人民古往今来始终勇于探索、创造生活的那种民族气质的生动体现吗?因此,黎族人民把槟榔的美同人们美好的爱情相联系,在人们婚姻大事中给槟榔赋予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并予以颂扬和讴歌,从而表现他们对美好爱情的追求。
如今,到海南旅游的人有兴趣的话可以品尝到槟榔树的果实。
太阳尚远,但必有日出;爱情不易,但必有真爱。你是快乐的,因为你有一颗敢爱的心;你是迷人的,因为你有一颗大海般宽容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