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妇女儿童的健康是民族兴盛的基础,妇幼卫生水平的提高是社会文明进步和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标志。近年来,随着国家生育政策的调整、全面两孩政策落地实施,高龄、高危孕产妇明显增加,对国内各大妇幼保健医疗机构的助产服务提出了新的挑战。
国际上,助产士是助产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助产士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时刻关系着母婴的健康安全。她们为孕产妇及其家庭提供孕期、产时以及产后等一系列必要的支持,包括个体化产前检查、健康问题咨询、产时技术指导、接生以及产后追踪随访等连续性服务,以促进正常分娩,帮助孕产妇获取积极的妊娠分娩体验。
助产学发展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上海市红房子妇产科医院)具有悠久的历史。1884年,红房子医院创始人伊丽莎白·罗施奈德(Elizabeth Reifsnyder)女士创建了“西门妇孺医院”,与其同期来医院的伊丽莎白·麦基奇尼(Elizabeth Mckechnie)女士,作为第一个来沪的传教士护士,和同事们将助产及护理的工作理念和服务技术带进红房子医院。1887年,伊丽莎白·麦基奇尼在西门妇孺医院开设全国第一个护士培训班,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助产士和护士,使红房子医院成为中国近代护理的发源地。1920年,红房子医院创办了协和高级护士学校,开启了我国助产和护理专业的现代人才培养体系。
秉承着“博爱、崇德、传承、创新”的院训,红房子助产人继往开来,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以临床需求为导向,近十年来,在围产期保健服务及助产专科化探索实践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通过组建高级实践助产士专科团队,把助产专业工作从原来的产时功能制服务拓展延伸为以孕产妇及其家庭为中心,贯穿产前、产时和产后的全程、专业、连续性支持服务。在高级助产服务的探索实践中,红房子助产团队注重点滴积累,不断总结经验体会,同时关注国内外助产专业动态,密切跟进产科医疗进展,形成了具有红房子特色的高级助产实践服务工作模式,并凝炼撰写了这本《实用助产操作实践规范》,作为开展临床助产工作以及助产士培训学习的工具书。我们希望能与国内助产同道们共同分享红房子医院的助产实践工作经验,并和各位同道开展更多的助产领域交流合作,全面增强我国助产士服务实践能力,进一步提升妇幼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