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必备的财税管控思维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成本基础

(一)成本的定义及含义

成本是指为了一定目的而付出的(或可能付出的)用货币测定的价值牺牲,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成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之中。中国成本协会发布的CCA2101:2005《成本管理体系术语》标准中第2.1.2条中对成本术语的定义是:为过程增值和结果有效已付出或应付出的资源代价。成本定义的关键词是“付出”的“代价”,这个代价就是“资源”的价值牺牲。成本法则告诉我们“成本一定消耗资源;不消耗资源的成本不存在”。资源对一个组织来说一般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设施、设备和材料等)、财力资源和信息资源等。这些资源都是构成成本的资源,这种资源代价应是一个总和的概念,是全部的,不是部分的。作为成本一定消耗资源,不消耗资源的成本不存在。成本有以下几方面的含义。

(1)成本属于商品经济的价值范畴。成本是构成商品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商品生产中生产要素耗费的货币表现。

(2)成本具有补偿的性质。成本是为了保证企业再生产而应从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的价值。

(3)成本本质上是一种价值牺牲。成本作为实现一定的目的而付出资源的价值牺牲,可以是多种资源的价值牺牲,也可以是某些方面的资源价值牺牲;甚至从更广的含义看,成本是为达到一种目的而放弃另一种目的所牺牲的经济价值,在经营决策中所用的机会成本就有这种含义。

知识链接

1.成本的经济性质

关于成本的经济性质,马克思曾经在《资本论》一书中进行了如下叙述:“按照资本主义方式生产的每一个商品W的价值,用公式来表示是W=C+V+M。如果我们从这个产品价值中减去剩余价值M,那么,在商品剩下来的,只是一个在生产要素上耗费的资本价值C+V的等价物或补偿价值。商品价值的这个部分,即补偿所消耗的生产资料价格和所使用的劳动力价格的部分,只是补偿商品使资本家自身耗费的东西,所以对资本家来说,这就是商品的成本价格”。

马克思的这段话,说明了在一定的产品销售量和销售价格的条件下,产品成本水平的高低,不但制约着企业的生存,而且决定着剩余价值M即利润的多少,从而制约着企业再生产扩大的可能性。马克思对于成本的考察,既看到耗费,又重视补偿,这是对成本性质完整的理解。在商品生产条件下,耗费和补偿是对立统一的。任何耗费总是个别生产者的事,而补偿则是社会的过程。耗费要求得到补偿和能否得到补偿是两个不同的事情。这就使得领导者需要重视成本,努力加强管理,力求以较少的耗费来寻求补偿,并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

2.机会成本是什么

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例如,当一个厂商决定利用自己所拥有的经济资源生产一辆汽车时,这就意味着该厂商不可能再利用相同的经济资源生产200辆自行车。于是,可以说,生产一辆汽车的机会成本是所放弃生产的200辆自行车。如果用货币数量来代替对实物商品数量的表述,且假定200辆自行车的价值是10万元,则可以说,一辆汽车的机会成本是价值为10万元的其他商品。

3.资源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劳动和土地,是财富两个原始的形成要素。”恩格斯的定义是:“其实,劳动和自然界在一起它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转变为财富。”马克思、恩格斯的定义,既指出了自然资源的客观存在,又把人(包括劳动力和技术)的因素视为财富的另一个不可或缺的来源。可见,资源的来源及组成,不仅是自然资源,而且还包括人类劳动的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还包括人力、人才、智力(信息、知识)等资源。据此,所谓资源指的是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总称,它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是一种自然存在物或能够给人类带来财富的财富。或者说,资源就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一种可以用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具有一定量的积累的客观存在形态,如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海洋资源、石油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等。资源是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客观存在。资源一般可分为经济资源与非经济资源两大类。经济学研究的资源是不同于地理资源(非经济资源)的经济资源,它具有使用价值,可以为人类开发和利用。《经济学解说》一书中将“资源”定义为“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投入”,这一定义很好地反映了“资源”一词的经济学内涵,资源从本质上讲就是生产要素的代名词。“按照常见的划分方法,资源被划分为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加工资源。”

(二)成本的构成

根据成本的定义,成本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

(1)产品生产中所耗用的物化劳动的价值(即已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价值)。

(2)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即归个人支配的部分,主要是以工资形式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3)劳动者剩余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即归社会支配的部分,包括税金和利润)。

按照国家规定成本的构成内容主要包括如下几项。

(1)原料、材料、燃料等费用,表现商品生产中已耗费的劳动对象的价值。

(2)折旧费用,表现商品生产中已耗费的劳动对象的价值。

(3)工资,表现生产者的必要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促使企业厉行节约,减少损失,加强企业的经济责任,对于一些不形成产品价值的损失性支出(如工业企业里的废品损失、停工损失等),也列入产品成本之中。此外,对某些应从为社会创造的价值中进行分配的部分(如财产的保险费用等)也列入产品成本。这说明产品成本的实际内容,一方面要求反映成本的客观经济实质,另一方面又要按照国家的分配方针和财务管理制度规定,把某些不属于产品价值支出的内容列入成本,而把某些属于生活劳动耗费性质的费用列为营业外支出或从留利中开支。

知识链接

剩余劳动指什么?

剩余劳动是必要劳动的对称。超过维持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需要的劳动。在私有制社会中即为剥削者所占有的劳动。社会主义社会中剩余产品为社会占有,因此有人认为一切劳动都是必要的,不再存在“必要劳动”与“剩余劳动”的范畴。它是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也是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

(三)成本的分类及重要作用

成本按不同角度分类有各种形态:计划成本、报告成本、个别成本、社会成本、试制成本、正式生产成本、正常生产成本、非正常生产成本、设计成本、预测成本等,各自体现不同范围或不同含义的成本,各有不同的作用。成本作为生产中的各项费用支出,是商品生产的“投入”。借助成本可以反映国家和企业经济活动中“投入”和“产出”的关系。它也是衡量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的一项综合指标,因为它可以反映企业劳动生产率高低、原料和劳动力的消耗状况、设备利用率、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高低。

成本的重要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成本是补偿生产耗费的尺度。

(2)成本是制订产品价格的基础。

(3)成本是计算企业盈亏的依据。

(4)成本是企业进行决策的依据。

(5)成本是综合反映企业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