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状态的心理调节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以情动人:令对方不忍拒绝

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任何人的一生,都不可能不求助于人,真正成大事者,往往懂得借助他人的力量,而善借外力,必懂攻心谋略;善攻心者,必能用言语感动人。因为人都是感情动物,世间之事也逃不过一个“情”字,求人办事时更是如此。情真方能动人,再铁石心肠的人也难免不为真情所动。

山东某企业家张先生原是东北吉林人。张先生虽已成家立业,但时时刻刻都想念着家乡,因为工作繁忙,一直没时间回去。

王某是张先生家乡所在城市对外联络办的工作人员,最近他在工作上遇到了一点问题——市政府为了创办当地特有产品加工厂,需要一笔不小的资金,当地政府千筹万措,才筹到了总数的三分之一,怎么办呢?王某准备找张先生帮忙。他看了张先生的详细资料后,就判断张先生这时很可能有回家乡投资的意向。因此,在没有任何人员陪同,也没有准备任何礼品的情况下,王某独自一人前往山东。

当张先生听到家乡来人时,欣喜之余也感到有些惊讶,因为久不闻家乡的信息,突然有人来了,该不会是招摇撞骗之徒吧!张先生心里不由得生出阵阵疑心,但出于礼节,他还是同王某见了面。

王某一见张先生这种神情,知道他还没有完全相信自己。于是他挑起了家乡的话题,只讲家乡新中国成立前及这些年来的风貌变化,他那生动的语言,特别是那浓浓的爱乡之情溢于言表,令张先生深受感动,也将他带回了童年及少年时代,想起了那时的家乡,那里的爷爷奶奶,还有邻里亲戚……很显然,张先生内心深处对家乡的记忆已全被王某唤起,蕴藏在心中的那份几十年的思乡之情全部流露了出来,欲罢不能。

就这样,经过3个小时的“聊天”,王某对借钱一事只字未提,只是犹如放电影一般与张先生回忆了家乡的变迁,然而最后,张先生不但主动提出要为家乡捐款一事,还答应了与家乡合资办厂的要求。

俗话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案例中的王某就是通过展现乡情来打动张先生的,的确,乡情是以地缘为纽带而结成的特殊缘分,人们在说话办事时可以靠乡情套近乎、拉关系,可以利用乡情打通关节,办成事情。

当然,在求人办事时,打动人心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前提必须是要了解对方的心理,说对味的话,才能真正起到以情动人的目的。通常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第一,申述自己的处境,以表示求助于人是不得已之举。

20世纪90年代,某国有工厂某车间接到国库券认购任务。这是一个有上百号工人的大厂子,绝大多数工人认购了不同的数额,但偏偏有几个不愿认购的“老顽固”。这几个拥有30年左右工龄的老工人,任凭车间主任磨破了嘴皮,依然不肯认购:

“不是说要自愿吗?我不自愿!”

前后已经开了三次动员会,依然毫无结果。下班时,车间主任把这几位老工人送到车间门口,轻声说:“我只讲最后一句:我现在很为难,请大家帮个,奇怪的是,原先态度还强硬的老工人听了这句语重心长的话,竟纷纷表示:“主任,我们不会让你为难。”说完,大家立即转身回去签名认购。

很快,国库券的认购任务就完成了。

一句充满人情味的求助的话,居然比通篇大道理更具有说服力。作为老工人,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重情义。现在,领导不是讲大道理,而是请他们帮忙。他们想:领导看得上咱,岂能不给面子?就这样,气一下顺了。那位车间主任,在正面强攻不下的情况下,改用避实就虚、迂回包抄的战术,先了解对方的心理需求,然后对症下药,从而达到目的。可见,诚恳的请求,实为有效的说服方法。

第二,充分阐明自己所请求之事并非与被请求者无关,使对方不忍无动于衷、袖手旁观。

当然,表现“情”时不能冷冰冰的毫无感情,也不能表现得过度热情。求人办事时,“情”的展现也只是一种客套而已。怎么恰当地“客套”是值得注意的。欲知其人,先善其思!意思就是说只有先了解了对方的心中所思,才能在语言、行为上知其客套,赢得对方的好感。

用情打动别人这一求人办事的方法,一般用于比较大的或较为重要的事情上,需要我们把对别人的请求融人动情的叙述中。通常来说,一句富有人情味的话,往往比那些大道理更具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