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慧文学作品选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总序:塞上江南,文艺沃壤

崔晓华

宁夏地处祖国西北,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南有六盘山,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是黄土高原上的绿色明珠;北有贺兰山,是蜿蜒五百里的驳马,是父亲一般伟岸的天然屏障,阻挡着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和风沙;黄河经秦渠流向宁夏平原,是母亲一样的哺育润泽,将荒地旱原变成美丽的塞上江南。“陇头流水,鸣声呜咽”“蝉鸣桑树间,八月萧关道”“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等,这些中国古代诗人留在塞上大地的名篇佳句,至今仍在流传。

正是春秋短暂、夏冬漫长、半湿润半干旱的气候特征,正是山川河湖、黄土高原、丘陵戈壁、草原沙漠的地理风貌,正是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的互相交流和融合,尤其是驻军戍边、移民屯垦,守望相助、建设美好家园的艰苦奋斗精神的传承与发扬,塑造和蕴蓄了雄浑与秀丽、阳刚与优雅、豪放与婉约交织的多样性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文化矿脉。宁夏文艺家得益于这片土地的孕育、滋养和成就,以其朴实的生活经历和历史记忆,独特的生命感悟和言说方式,形成了纯正、质朴、安静的文学艺术品格,在全国的文艺版图上独具一格,引人瞩目。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来,宁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群众生活日新月异、欣欣向荣。宁夏文艺事业伴随着自治区的不断发展繁荣,走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广大文艺工作者以更加饱满的热情,积极投身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与实干兴宁的火热实践,将文学艺术之根扎进这片沃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创作了大量思想性、艺术性和可读性俱佳的优秀作品。

为肯定宁夏前辈作家的文学成就,2006年10月,由宁夏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以下简称宁夏文联)编辑的《石天剧作选》《李震杰诗文选》,以“霜叶红丛书”的形式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得到了文艺界的好评。为弘扬“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文艺界核心价值观,秉承文联传统,服务文艺名家,汇集优秀作品,树立学习典范,宁夏文联于2014年启动“塞上文艺名家书系”工程,为德高望重、成就突出、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宁夏文艺家,以及为宁夏文艺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各个门类的领军人物,精选结集出版他们的代表性作品。第一辑《肖川诗选》《冯剑华文选》,第二辑《路展童话选》《吴淮生诗文选》《张贤亮诗词选》,第三辑《曾杏绯国画选》《高嵩文艺评论选》《马知遥文画选》,第四辑《荆竹文艺论评选》《朔方文札》,共10部。这些作品选集的出版,已经产生广泛影响,并进入高校人文学科研究序列,社会效益明显。此次编辑出版《余光慧文学作品选》《哈若蕙作品选》,是这个书系的继承和延续。

女作家余光慧和哈若蕙,都是20世纪50年代生人,她们亲历了不同时代的变化,有着各自丰富的人生经历,对文学的痴心、热情和追求却是一以贯之。多年来,她们既是宁夏作家队伍中的骨干和前辈,更是宁夏文学事业的组织者和助推者,尤其在发现、扶持和培养青年作家方面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成绩卓然。她们的作品数量虽然不是很多,但都是倾心劳神之作,不伪饰,不跟风,朴素诚恳,感情真挚,健康向上。编辑出版这两位作家的精选作品,是很有意义的,同样会对宁夏文艺的繁荣产生积极影响和作用。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深刻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会议进一步强调,必须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处在一个新的时间节点,“塞上文艺名家书系”工程进入重要的机遇期。宁夏文联对此给予高度重视,具体由宁夏文学艺术院负责实施。期望宁夏文学艺术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更加坚定文化自信,更加坚持服务人民,更加坚守艺术理想,共同谱写“建设美丽新宁夏,共圆伟大中国梦”的新篇章;努力发掘抢救文艺精品,做好资料搜集、编辑校对、设计印刷等各项具体而细致的工作,真正树立和强化品牌意识,拿得出,立得住,叫得响,走得远,不负这个伟大的时代,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品力作,使这项工程取得更加显著的社会效益,成为宁夏文艺事业兴盛繁荣的新亮点、宣传宁夏文化建设的重要窗口。

是为序。

崔晓华 宁夏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

2019年11月15日于银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