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事件处置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突发中毒事件的日常信息监测

一般来说,突发事件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偶然性事件的发生又有一定的必然性。事件发生需要一定的要素,否则就不可能发生。有汽油、有火种,没有火种靠近汽油的条件,燃烧、爆炸就不会发生。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即使有许多毒物,毒物不进入人体就不可能导致中毒;进入人体的毒物没有达到一定数量,也不会发生中毒。消除事件发生的这些要素,就可避免事件的发生。
因此,掌握中毒事件发生的各种影响因素,对于预防中毒事件的发生、及时妥善处置中毒事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做好中毒事件的日常信息监测,是发现中毒事件线索、了解中毒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因素、确保快速响应的重要途径。

(一) 信息的种类

中毒事件相关信息一般可分为中毒源信息、中毒事件信息和中毒事件影响因素信息三类。
1.中毒源信息
指所有可能导致中毒事件的毒物及毒物来源信息,包括毒物特性、毒物种类、毒物来源、毒物的形成、产生、分布等信息。主要有:

(1) 化工产品:

生产、储存、运输、销售、使用,化学污染物处理、排放,农药的品种、数量、生产、储存、销售、应用等信息;

(2) 药品:

药品原材料、生产、销售、使用等信息;

(3) 食品:

食品原料、添加剂、包装材料等的生产、销售、使用等信息;

(4) 中草药:

有毒中草药的种类、数量、性状、分布、应用等信息;

(5) 有毒生物:

如毒蛇、有毒鱼类、毒蜂、毒蚂蚁、毒蘑菇、有毒植物等的地理分布、生长、繁殖等信息。
2.中毒事件信息
指中毒事件发生和处置工作相关的信息,包括事件概况、处置经过、经验和教训等信息。

(1) 事件概况:

中毒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暴露人数、中毒人数、死亡人数,以及中毒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转归等信息。

(2) 处置经过:

中毒原因调查分析,病人的诊断、抢救、治疗,事件的控制和善后处理等信息。

(3) 经验和教训:

事件的行政性总结、技术报告等信息。
3.中毒事件影响因素信息
指影响中毒事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各种因素。包括人群特征、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医疗卫生条件等信息。主要有:

(1) 人群特征:

人口密度、生活习惯、文化水平、防护意识、防护水平、健康状况、人体内主要毒物的本底值或正常范围等信息;

(2) 自然因素:

空气、水、土壤中毒物的本底水平,矿藏、水源分布,地理、地质、气象、灾害等情况;

(3) 社会因素:

信仰、文化、习俗、民风等,社会管理组织、道路、交通、通信、贸易等,应急机构的分布及其救援能力等信息;

(4) 医疗卫生资源:

医疗卫生机构分布、应急救援资源及能力、毒物检测实验室分布及检测能力、防护条件及防护能力等信息。

(二) 信息监测网络

中毒信息监测网络是中毒事件日常监测的基本条件,也是日常监测的根本保障。没有信息监测网络,中毒事件的日常监测就难以开展。
1953年美国芝加哥建立了以毒物信息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中毒控制中心,此后北美及其他国家相继建立了类似的服务网络,其功能包括中毒信息咨询服务和中毒信息监测。美国中毒控制体系由约60个区域中毒控制中心组成,服务覆盖全美100%人口。
我国中毒控制中心起步较晚,尚不足以起到中毒信息监测网络的作用。
2004年原卫生部建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网络覆盖了全国乡及其以上绝大多数的医疗机构,对监测突发中毒事件起到重要作用。但从实践来看,漏报、误报比例较高,仍有较大改进余地。
在以上工作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条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中毒信息监测网络,如:
1.卫生行政部门主导的中毒信息监测网络
充分发挥卫生行政部门的行政主导作用,建立中毒信息监测机制,循行政机构设置在全国选择合适的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中毒信息监测点,组成信息监测网络,开展中毒信息监测。
2.疾病控制体系兼容的中毒信息监测网络
以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中现有信息监测系统为基础,充实其中毒信息监测的条件,扩大中毒信息监测职能,建立中毒信息监测机制,开展中毒信息监测。
3.独立的区域覆盖的中毒信息监测专业网络
在有条件的区域,可以借鉴美国中毒控制中心网络模式,建立功能完善、规模适度、区域覆盖的中毒控制中心网络,承担中毒信息监测职能。

(三) 信息的收集

中毒信息的收集是中毒信息监测的首要环节,是中毒信息全面性、系统性、及时性和真实性的重要前提。
1.信息的来源
不同类型的中毒信息有不同的来源,也有不同的分布规律。

(1) 中毒源信息:

有毒化学品、药品、食品的信息主要来源于生产、销售和应用等环节相关的企业以及有关的行政监管部门。

(2) 中毒事件信息:

主要来源于公民个人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报告、媒体报道、统计报表等。

(3) 中毒事件影响因素信息:

主要来源于经济社会发展公报、卫生统计年鉴、地方志、大事记、健康监护报告、媒体报道、民间记忆等。
2.收集信息的途径
收集信息的途径取决于信息的来源,主要有:
(1) 突发事件报告系统;
(2) 中毒咨询热线;
(3) 媒体;
(4) 统计报表;
(5) 行政监管部门审批材料;
(6) 文献;
(7) 档案和历史资料等。
3.收集信息的方法
可分为主动收集和被动接收,主动收集方法主要有:
(1) 建立中毒信息报告制度,使中毒信息报告制度化。
(2) 定期向有关部门和机构收集信息:如向农业部门收集农药有关信息,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收集食品、药品生产等有关信息和药品不良反应信息,向化学品生产企业及其安全生产监管管理部门收集化学品生产、应用有关信息,向环保部门收集新化学品和进口化学品信息,向卫生行政部门收集中毒事件、疾病谱信息、健康监护信息和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等。
(3) 通过文献检索和媒体监测收集信息。
(4) 通过开展专项调查收集信息。

(四) 信息的甄别

中毒信息从产生、传递到被收集的各个环节,都可能使信息失真和延误,也可能夹杂有虚假的、陈旧的、冗余的甚至错误的信息。因此,对收集到的信息必须进行甄别,以保证中毒信息的客观性、真实性、准确性和有效性。中毒信息甄别的主要方法有:
1.根据信息来源途径判别
一般情况下,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技术机构、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有关监管部门报告或提供的信息是可靠的,而从匿名电话、个人博客、街谈巷议得到的信息可信度就比较低;来源于多数人的信息可信度较高,来源于个别人的信息可信度就偏低;来源于科技文献的信息可信度高,而来源于新闻报道的信息可信度就偏低。
2.多渠道获取中毒信息并进行比较判别
要尽可能多渠道获得中毒信息,以利判断信息的真伪。如果多渠道获得的信息是一致的,说明是可靠的;如果不同渠道获得的信息不一致,则其中必有不客观、不真实的信息,需要通过认真核对以分别真伪。
3.根据拥有的可靠信息和原有的经验判别
要善于运用拥有的可靠信息和原有的经验去与新获得的信息比较,如果新信息含有与拥有的可靠信息或原有经验一致的内容,则新信息可信度较高;反之,则可信度偏低。
4.根据客观规律和科学原则进行判别
符合科学原则和客观规律的信息是可靠的,反之是不可靠的。例如,原材料、产品都是固体,不使用和生产溶剂的工厂发生职业性二氯乙烷事件就是不可靠的信息,因为它违背科学原则。
5.向基层机构核实
对中毒事件信息,直接向基层机构核实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直接向中毒事件发生地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核实,不仅有利于掌握中毒事件的第一手材料,也有利于掌握事件最新进展情况,还可以直接向基层传递如何妥善处置事件的信息和技术。即使所获得的信息较为可靠,直接向基层核实仍然是一个必要的环节。
6.实验和实践判别
对一些难以通过信息渠道判别的信息,尤其是新毒物导致的中毒信息,也可以通过实验验证或实践验证进行判别。
中毒信息的甄别是一项难度和工作量都很大的工作,有些信息运用上述某个单一方法是难以判别的,需要多种方法并用,才能完全识别真伪。

(五) 信息的加工和利用

未经加工的信息,犹如未经冶炼的铁矿石,用途和使用价值都十分有限,但经过冶炼锻造之后,变成钢铁或机器部件,其价值就显著上升。
1.建立中毒源信息库
对收集到的信息,要及时整理,分类建立信息库。
2.编制中毒源数据地图
充分利用各类中毒源数据,分层编制数据地图。
3.发布中毒信息报告
及时统计汇总中毒信息,按季度或按年度定期发布中毒信息报告。
4.研究中毒事件原因、特点、规律和影响因素
通过对中毒信息的系统分析和研究,阐明中毒事件原因、特点、发生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筛选和优化有效、经济、实用的中毒预防、控制和治疗技术,为制定突发中毒事件应急预案提供科学依据。
5.开展中毒事件风险评估和预测
根据日常监测得到的中毒事件信息,评估和预测发生中毒事件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报告中毒事件预测结果和危险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