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编植物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域不同,物产有别。勤劳智慧的人们,会用当地特产来丰富自己的生活,草编便是这种智慧的集大成者。所谓草编,是利用各种柔软的草本植物为原料,加工编织成的日用品或工艺品。在现在科技发达,编织材料不断改进,生产工艺日新月异的情况下,手工草编制品,仍有很大的市场。特别是人们环保意识不断增强,返璞归真的愿望日益强烈,来自于大自然的草编,老年人为了怀旧,年轻人觉得新奇,市场越来越大。
我们这里可以做草编的植物很多。根据植物的特性,来确定它适合做哪种草编。马绊草是枝节植物,利用它的蔓长,是编织草帽、帽圈儿的上佳植物。我植物学知识很贫乏,到农林局工作后,接触了一些植物学书籍,加之身边有许多科班出身的同事指点,才知道马绊草的学名叫獐毛。这种草属盐生植物的一种,是湿地特有的植物。生长特点是必须有水,但又喜欢地势比较高、盐碱相对比较轻的地方,一般路边比较多。它的特点是匍匐生长,一节一节地长长延伸,顾名思义,长多长厚了会绊马脚。一般在夏末初秋,马绊草长成熟了,把它采来,拾掇整齐,用锅蒸煮使其变柔软光亮。蒸煮一般要用较长时间,实际上是用热水浸泡,以后即便干燥了,也轻易不会折断。
芦苇做草编,首先要破篾。用量少时用擀面杖,用量大时用碌碡碾压。本来坚脆硬棒的芦苇破成篾子后,柔软无比,在手巧的人手里,宛如游龙,翻转弯扭自如。孙梨的小说《荷花淀》将白洋淀女人手下的苇编描写得出神入化:“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即篾)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苇编除了苇席,还有锅盖、酱笸笼、篓子等。
蒲草(即香蒲)为挺水植物,与芦苇生长在相同环境,在水里其生命力强过芦苇。只要在同一水域有芦苇和蒲草共生,用不了几年,芦苇就会被蒲草“吃”掉。因为蒲草有一特性,新发芽时它会从芦苇的根系钻出,随着蒲草的生长,芦苇会死掉。但另一方面,它不如芦苇顽强。芦苇可以在水边,甚至离水很近的陆地都能生长,而蒲草一旦离开水,马上玩完。蒲草由三部分组成,即蒲茎、蒲叶、蒲秆,各有各的用途。蒲茎适合编织蒲包、草鞋等,蒲秆则是锅盖、蒲帘等用具的上好原料,蒲叶可以做蒲墩。晒干后的蒲草无论是茎还是叶都很脆,所以蒲草的工艺处理很重要。如果处理得好,纤维长、韧性好、拉力强、耐磨耐压。我们可以从古典诗词里看到蒲草的这一特性,汉乐府著名篇章《孔雀东南飞》里,女主人公刘兰芝为表达对丈夫焦仲卿的爱情矢志不移,投水自尽前,发出“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的誓言,可见古人把蒲苇的坚韧与磐石的坚硬是相提并论的。
香蒲·秋/李克东 摄
香蒲·冬/李克东 摄
蓑衣草,毫无疑问,是用来编织蓑衣的草而得名,在漫长的人类历史进程中,农民用做防雨的器具,就是蓑衣了。在古代诗歌里,有许多以蓑笠为描写对象的优美诗句,诸如“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但这都是描写江南的,南方的蓑衣一般是用树棕编织而成。瞻仰过毛泽东故居韶山冲的,会看到墙上挂着的蓑衣,也是用树棕编的。而冀东一带老农曾经穿过的蓑衣,却是地地道道用蓑衣草编成的。蓑衣草,又叫龙须草,一看这个名字,就可以想象出它的样子。我们这里沟渠、池塘或水边的潮湿地带,都可以见到这种丛生植物。它有一大特点,就是滤水性能好,雨水打在上面,马上变成水珠滚落下来。下雨天,雾蒙蒙的条件下,穿上蓑衣,如果站着不动,从远处看,很像一堆草立在那里,与大自然真的融为一体了。这种情形,只能存在深深的记忆中了。
李庆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