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9章 何以解忧
第9章:何以解忧
张春华的确是个性情中人。即便现在还在军营里,她也挑了座宽敞明亮的军帐给郭阳住,丝毫不怠慢于她,甚至还让她随他们共进晚膳。
晚膳虽然丰盛,但面对着阴狠老辣的司马懿和冷漠无情的司马师,郭阳分外拘束与恐惧,也吃不了几口。不过却叫她得知,明日司马师要去见,来西平郡游历的多年好友夏侯玄,不会再守在城门严查,那明日便是她逃出城去的唯一机会。
只是,她该如何悄无声息地离开司马大营,出城而去呢?
张春华自然不知她心中所想,只是一个劲地关照司马师:“师儿,明日去见你夏侯兄,必得殷勤些。毕竟日后我与你父亲,还得去夏侯家为你提亲呢。”
夏侯玄的胞妹夏侯徽,就是司马家看中的大儿媳。只因夏侯徽是镇西将军曹真的外甥女,曹真又是宗亲;司马师若是娶了夏侯徽,也是给司马家多添了一份保障,这是很典型的政治联姻。
只是夏侯家毕竟与皇室沾亲带故,地位尊贵,曹真更是不好糊弄;因此这桩婚事想要如愿,还是颇为困难的。
司马昭听到这里,眼神却有意无意地往郭阳脸上撇了撇,有些怅然——司马师的婚事已经在司马懿的掌控之中了,那日后他也定免不了娶一位贵族小姐。因为知道不可避免,从小到大他也一直都很坦然接受这样的命运;可不知为何,此刻他心里却莫名有些刺疼……
而他这样的眼神与表情,却全然落入了旁边一言不发的司马懿眼中。
许是这几日太过惊惧劳累,用过晚膳的郭阳竟很快就睡着了,却陷入了幼年时那残碎而恐怖的记忆当中。
十岁那年,她刚随母亲从长安迁到安定,就听闻安定大族何氏因为反叛朝廷,被下令夷三族。
当时她并不明白夷三族是什么意思,又好奇得很;因此即便母亲如何也不让她去看,顽皮的她还是设法摆脱了母亲的控制,偷偷去了。
她眼睁睁看着身穿白色囚服,被五花大绑跪在刑场上的百余人,在一众刽子手的手起刀落之下,人头纷纷落地,滚得到处都是;飞溅的鲜血很快染红了那一片白,甚至将地面也染得一片鲜红,最后顺着那高高的刑台,一点点流淌下来……
那令人毛骨悚然的画面,让她当场便被吓得晕厥过去,一连发了七八日高烧。
后来烧虽然退了,但那画面却如梦魇般,一直在她脑海中挥散不去。以至于直到现在,她一听到“夷三族”三字,都会近乎本能地不寒而栗。
“啊——”郭阳尖叫着从梦中惊醒,入眼是一片恐怖到几乎要让人窒息的漆黑。过了片刻,帐外火把那微弱的光芒才逐渐透进来,让她记起她此刻还身处司马军营当中。
可如若她再不赶紧离开去洛阳去找陈群,待郭家真被夷三族之日,她便也很有可能会成为那刑场上,众多身首异处,鲜血淋漓之人当中的一个……
就在她整个人蜷缩在床榻上,双手紧紧抱着双腿瑟瑟发抖之际;帐帘突然被掀开,一个娇小的身影快速钻了进来,就急切地问道:“姐姐,你怎么了?”
郭阳一抬头,当看到是司马昭后,她心里一阵局促,立即扯过被子,将自己从头到脚都包了个严严实实,只露着一个头在外面,语气支支吾吾:“没……没什么。”
她这样的反应让司马昭骤然意识到,如今他虽然还年幼,但到底不同五年前;她更是快要及笄了,他已经不能再这样随意闯进她的房间了。于是他立马恭恭敬敬地弯腰朝她行了个礼:“姐姐,冒犯了。”
“无妨,”缓和过来的郭阳,目光落在了他身上。看到他虽卸下了甲胄,但还穿着外袍,那英俊的脸庞上也没有一丝睡意。她不禁有些疑惑,“阿晋到现在还没睡下吗?”
看帐外的夜色,此时应该已至亥时。
“还没。今夜毕竟是姐姐在司马家的第一夜,姐姐家中又遭逢大难;我担心姐姐,便在外面守着。”司马昭说到这里,还有些不好意思地挪过了眼神,“姐姐方才是……做噩梦了?”
“对。我梦见了小时候曾见过的,夷三族的情景,”郭阳直到现在还毛骨悚然,不禁又将棉被裹紧了些。不过如此夜深人静,面对着还像儿时那般关心着她的司马昭,她便有了倾诉的欲望,“我不仅是害怕。一想到郭家满门二百余条人命均要身首异处,身为郭家人的我却无能为力,又无比痛心……”
“姐姐别这么想。郭家的谋反之罪若是得以证实,便是挑了当今圣上的神经,夷三族是不可避免的。姐姐再痛心也当想方设法保全自己,也算保全了郭家的一点血脉,”司马昭宽慰着她,然后嘴角突然微微勾起,眼里透着些许狡黠,“但若姐姐实在伤心,我也有个法子能让姐姐解忧。”
“什么?”郭阳看着他那晶亮的双眸,有些好奇。
“姐姐等我,”司马昭说着便转身往外走,“我马上回来。”
等他再回来时,郭阳已经披好外袍,稍微整理了一番,跪坐在案几后。可当她瞧见他手上捧着的一小坛酒和两只酒盏后,就自然觉得好笑:“这就是能让我解忧的法子?”
“武帝说过,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司马昭有些不羁地把酒盏在案几上摆好后,就给她倒了一小杯,“姐姐方才梦魇,现在喝一点也好入睡。”
“可我从未喝过酒。”此时郭阳是既为难又疑惑——他毕竟是司马家的二公子,自小应当深谙礼仪之道,怎会劝她一个还未出阁的女子饮酒?
“再过几个时辰便是重九,姐姐喝一些也无妨。”司马昭继续劝着,还自顾自地拿起面前的酒盏,仰头一饮而尽。
重九即是重阳节,在此时虽然已经有了登高赏菊和饮酒的习俗,但主要还只是在达官显贵中流行,寻常百姓是没有这个条件的。可既然他一直劝着,郭阳盛情难却,也只能端起酒盏抿了一小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