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郭后传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1章 见郭女王

第61章:见郭女王

就连毛夫人和侍中司马懿,都不敢跟他如此说话;她郭阳区区一个奴婢,哪来这么大的胆子?

可郭阳却在这时不卑不亢,只真诚地看着他的双眸:“奴婢所言一字一句,均发自肺腑;若有触怒王爷之处,还请王爷责罚。”

“呵。你方才还在自请离开王府,现在却冒着触怒本王受罚的风险,也要同本王说这番话,”曹叡的语气虽怒意不减,但也带了几分探究性,“郭阳,你到底想干什么?”

“几个月前在西平,奴婢也是亲眼所见,父亲在奴婢面前身首异处。因此王爷所经历的丧母之痛,奴婢亦感同身受。方才奴婢说,不愿整个王府和朝堂之上支持王爷的家族均受到牵连,其实奴婢更在意的是王爷。”

“王爷虽为陛下嫡长子,但陛下子嗣众多,也不会太过顾及这血脉之亲,尤其此番还涉及到了雍丘王。奴婢不愿王爷无端卷入这是非之中,甚至性命不保。”

“你担心本王?真的?”曹叡冷不丁打断了她,那语气中的怒意也消下去很多;只是他这样的问题就不免让郭阳有些意外了——他堂堂王爷,怎会稀罕她区区一个奴婢的担心?

因此她并未回答他这个问题,而是继续劝道:“即便王爷不在意整个平原王府,不在意朝堂之上那些支持王爷的世家,甚至不在意自己的性命与前途;但王爷有没有想过,若王爷因此而死,非但雍丘王在劫难逃,甄夫人也会因此被废,永远背负污名长眠地下?”

“我们所有活着的人的兴衰荣辱,和已故之人的身后清明,这一刻全系于王爷一身,还请王爷务必三思。”

郭阳这番话,才真正说进了曹叡的心里。不仅因为她有理有据,更是因为,她骤然抓住了曹叡最在意的人——已故的甄夫人。

甄夫人虽在去年被曹丕赐死,但却到现在都还没有被废,依旧是曹丕的正妻。即便这头衔对于已故之人而言并没有什么用,可一旦甄夫人被追废,那她与雍丘王好不容易才平息的流言便会再度四起。到时候一盆盆脏水泼向甄夫人,这显然不是曹叡想看到的。

而要避免这样的悲剧,保住甄夫人死后的清静,就唯有让自己强大起来,安然度过此劫;甚至讨得曹丕欢心,被立为太子,日后继承大统……

到那时,不仅再也没有人敢欺辱他与甄夫人,他还可以追封甄夫人为皇后,尊她为太后,让她堂堂正正地出现在所有人面前,出现在史册上……

为了这样的大获全胜,有什么是他不能忍,不能做的?不过只是去讨好那个女人而已,他就这样受不了了吗?

因此思虑良久后,他便朝她弯下腰,微微伸出双手,想要扶她起来:“你不必担心,我下午便进宫去见皇后娘娘。”

听到他终于松口了,郭阳这才长吁了一口气。而她刚想站起来,当一个念头在她脑海里一闪而过后,她又赶紧朝他建议:“王爷,如今陛下虽已解了您的软禁,但雍丘王还被关在廷尉,陛下对您亦未放松警惕。您切不可公然去找皇后娘娘,需乔装打扮,谨慎些为好。”

“本王知道了。你心思果然缜密,起来吧。”曹叡听得出来,今日她所说的每一句都是真心为他好。

他突然很有兴趣知道,她这么一心为他,所求的到底是什么。

曹叡是扮做河东王曹霖的随从,混进宫中的。曹丕诸子大多忌惮他嫡长子的身份,唯有曹霖自小就跟他颇为要好,是他唯一一个信得过的弟弟。

郭女王所在的长秋宫虽戒备森严,但自小在宫中长大的曹叡想要跟着曹霖混进去,也并非难事。只是当他弯着腰走到正殿门口时,刚想进去,竟听得里面传来司马懿那苍老而浑厚的声音:“臣知晓陛下早有明言,后宫不得干政,外臣亦不得随意进内宫。但臣甘愿冒死前来,实为大魏国祚;还望皇后娘娘能恕臣之罪,听臣一言。”

“司马侍中言重了。有什么话,请讲。”好在郭女王非但没有半点愠色,还一副洗耳恭听的模样。

“是。娘娘近来应已知晓,皇长子平原王被雍丘王牵连,遭陛下软禁之事,”司马懿说,“近日陛下虽已解除王爷的软禁,但对他依旧心结未解;若不加以纾解,日后必酿成大祸。而自古以来立嫡立长,袁绍刘表之辈皆因偏爱幼子而使功业摧毁,臣不愿大魏重蹈覆辙。娘娘膝下无子,王爷又刚丧母;娘娘不如收王爷为养子,母子二人也可互相照拂。”

司马懿这样的建议对于郭女王和曹叡而言,均大有好处。郭女王如今虽贵为皇后,又颇得圣心;但她终究是膝下无子,曹丕百年之后她便无依无靠。曹叡又是皇长子,收他为养子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而曹叡一旦被郭女王收为养子,则会子凭母贵。不但能够安然度过此番危机,日后被立为太子的可能性更是翻了一番。

但即便如此,郭女王思索片刻后却还是拒绝了:“司马侍中所言有理。但叡儿一向不喜欢本宫;即便本宫答应,叡儿也定不会认本宫这个母亲。本宫只能有负侍中好意了。”

“娘娘此言差矣。虞氏乃卞太后亲自指婚于王爷的王妃,但前些时日娘娘中了小灵猫香,王爷日日担忧;在得知罪魁祸首竟是虞氏后,丝毫不念旧情,亦无半点隐瞒,就将此事告知陛下任凭圣断,可见王爷心中时时牵挂娘娘。”司马懿语气十分坚定,“臣敢担保,王爷定不会拒绝娘娘这个母亲。娘娘可否收王爷为养子,保得我大魏国祚绵长?”

殿外的曹叡听到这里,心中只是五味杂陈。他既感动于司马懿不顾宫规,私自觐见皇后,只是为了他的安危;又不悦于此事司马懿都未曾跟他商讨过,就直接替他做主,不给他任何选择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