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1医院营养心家:老年人饮食营养一本通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粗细搭配,比例均衡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我国居民主食的摄入量减少,食物加工越来越精细。现在餐桌上的主食变化不小,米饭愈来愈白,面粉越来越精,而粗粮和杂粮很少见到。

什么是细粮呢?细粮一般指大米、面粉,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精米、精白面。精白米面是指加工精度高的稻米和小麦面粉,出米率低,色白,口感好,其缺点有:谷类中损失的营养素较多,尤其是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长期食用细粮易引起B族维生素缺乏,轻者出现疲倦、烦躁、食欲下降等症状,重者引起脚气病、头痛、失眠、多发性神经炎、全身水肿等;另外,谷类加工越精细,摄入后血糖越高,精白米面由于糠麸丢失,其中的纤维素减少,长期食用细粮容易导致便秘、痔疮等疾病。

什么是粗粮呢?粗粮泛指没有经过精加工的所有粮食,共分为三类。① 谷物类:小米、红米、黑米、紫米、高粱、玉米、荞麦、燕麦、薏米、大麦、麦麸。② 杂豆类:黄豆、绿豆、红豆、芸豆、黑豆、青豆、蚕豆、豌豆。③ 根茎类:红薯、马铃薯、山药、木薯。优点:粗粮中含有大量纤维素,纤维素可以抑制胆固醇的吸收,减少高脂血症,促进肠蠕动,预防便秘;而B族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B1则可以预防脚气病。缺点:口感稍差,不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食用过多的粗粮容易导致胃胀、胃酸。另外,由于粗粮中含有的纤维素和植酸较多,长期食用,会使人的蛋白质补充受阻、脂肪利用率降低,造成骨骼、心脏、血液等脏器功能的损害,降低人体的免疫能力,甚至影响到生殖力。如果只是一味吃粗粮,容易造成营养吸收不均衡,从而导致缺乏营养。

我们所吃的主食通常都以谷物加工而来。中医古籍《黄帝内经》很早就指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这“五谷为养”是提示我们谷类在人类饮食中的基础地位,但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理解“五谷为养”,它也告诉我们谷类食物不应只局限于小麦和稻米,各种谷物都要吃。生活中,咱们可以把全麦面包、荞麦面条、玉米面粥、棒子面贴饼子、燕麦片、小米粥等食物轮换着吃,做到谷物种类多样化。我们除了要做到谷物种类多样化,还要把多种谷物放在一起做成混合主食。主食原料的多样化可以起到营养素互补的作用、提高食物的营养价值。通过各种主食原料的互相搭配,各种蛋白质互相取长补短,就可以更加接近人体需要,提高吸收利用率,即蛋白质的互补作用。二米饭、八宝饭、豆饭、豆包都是混合主食的典范。此外,薯类也是出色的主食原料。薯类的钾、镁含量高于精白米和精白面粉,薯类含有谷物中缺乏的维生素C。可在主食中加入薯类,或是定期以薯类代替主食来吃,土豆泥、红薯粥、红薯饭都是不错的做法。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饮食中以6分粗粮、4分细粮最为适宜,每天最好进食50~100g的粗粮。可以在一天饮食中安排一餐细粮为主,一餐粗粮为主;也可以在同一餐中,粗粮和细粮混搭。生活中吃粗粮也应讲究方法。从营养学上来讲,玉米、小米、大豆单独食用不如将它们按1∶1∶2的比例混合食用营养价值高,因为这样可以使蛋白质起到互补作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吃的腊八粥、八宝粥等,都是很好的粗细粮混吃食物。

科学饮食,就是要按照均衡营养的原则,将食物进行合理搭配,使粗细粮中的各种营养素相互补充,保证人体需要的各种营养素摄入充足,以促进身心健康、减少疾病、延缓衰老、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