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七节 年老不可怕,最美夕阳红
古人云:“体壮曰健,心怡曰康”。心理健康对于老年人营养状况的改善和身体功能的保持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机体的衰老、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变,以及社会角色、生活方式变化等,心理问题在老年群体中也尤为突出。美国调查显示,约有23%的65岁以上老年人在某种程度上达到心理障碍的诊断标准;而在我国,老年人心理问题也日益突显,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情绪障碍等,社区老年人抑郁、焦虑的检出率也可到17%左右。
心理健康与否密切关系到老年人的营养状况、生理功能及生活质量。如果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良好,能与周围协调、适应,善于调整自己的负面情绪,老化现象就会大大降低,表现出老有所为、老当益壮的精神面貌,真正做到欢度幸福的晚年。
一、什么是老年心理健康
现在心理健康还没有明确的定义,但其含义基本可以概括为:① 个体心理活动内部一致,各项心理情绪协调;② 个体心理活动与外部环境统一,表现一致,即情绪受周围环境影响感染;③ 个体与环境协调,人际关系和谐;④ 人格健全,个性心理特征稳定,即能够正常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并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而对于老年人来说,随着生理老化和社会角色的变化,心理也产生了一系列变化,主要集中在认知能力和适应能力上。其心理健康标准大致表现为:性格健全,开朗乐观;情绪稳定,善于调适;社会适应良好,能应对应激事件;有一定的交往能力,人际关系和谐;认知功能基本正常。心理健康的老年人善于平衡自己的心态,正确面对自己生理功能的衰退;在情绪上淡定、平和、克制;能主动协助子女料理家务,利用自己的人生经验和阅历正确处理工作和人际关系中的各种矛盾问题。与青中年相比,老年人在情绪表达上要适度和平缓,用平常心去面对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而老年心理健康与营养状况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老年人的心理和情绪影响着食物的摄取:部分老年人对退休后的生活不能适应,精神情绪发生了巨大改变,加剧了进食情绪的恶化;有的老年人不与子女同住,出现空巢现象,更降低了进食的欲望,往往饮食品种单一,甚至连续数天食用相同的食物。研究显示,精神状态可以影响人体的消化功能。在积极、愉快的情绪状态下,一般会食欲旺盛,胃肠蠕动增强,消化腺分泌正常,利于进食及食物的消化吸收;而在抑郁、焦虑、悲痛等不良情绪状态下时,消化吸收功能则截然相反。因此,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其食物、营养素的摄取,甚至影响着营养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二、老年人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
老年人心理会随着生理功能的衰老而逐渐变化,很容易出现一些不良心理,影响身心健康,不利于晚年的幸福安宁。
1.恐惧心理
不良的情绪可以导致疾病。相应的,疾病的发生发展也会造成情绪的波动起伏。老年人如果身患疾病,健康状况不佳,药物不断,加之没有必要的心理疏导,往往会产生恐惧疾病、死亡的心理。表现为焦虑、强迫,对于自己身体的变化过分敏感和关注,医院就诊时反复地询问医生治疗方案、用药方法等。
2.多疑心理
多疑是人到老年最容易产生的一种心理问题,它的形成与老年的生理心理变化密不可分。出现这种心理的人往往使自己陷入痛苦、迷惘、惊恐的精神状态中,怀疑周围的人有事情瞒着自己,怀疑饮食不干净、不安全等,经过家人反复解释,效果不明显。
3.失落心理
由于社会角色的变化,一些离退休老干部原来在工作中精神振奋、精力充沛,退休后没有或未能很好地转变生活态度,一时间难以适应,导致闷闷不乐、郁郁寡欢,难以融入周围人群,对人爱答不理。还有一些人不服老,觉得壮志未酬,吃不好,睡不好,对什么事都提不起精神。
4.抑郁心理
一些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周围事物变得敏感,遇到不如意的事情转不过弯,在挫折面前停滞不前。特别是一些老年人不幸丧偶,失去亲人,终日抑郁苦闷,茶不思饭不想,导致自身营养状况大受影响,免疫力下降,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
三、如何调节达到最佳心理状态
要保持老年心理健康,使老年朋友调节到最佳的心理状态,不仅需要自身提高心理调节能力,也需要家人的帮助和社会的关注。
1.加强老年人自身心理健康的维护
老年心理是老年人自我情绪的变化,自身的调节可以在老年心理健康中起到关键性作用。自身的生命质量需要自己来把握,学会自我调节,做好自己的“心理医生”,积极去适应角色和生活节奏的变化,培养兴趣,安享晚年。有老年朋友总结了心理健康的要点:“一个中心,两个要点,三个忘记,四个有,五个要”。即:一个中心,以健康为中心;两个要点,想开一点、糊涂一点;三个忘记,忘记年龄、忘记疾病、忘记恩怨;四个有,有个老伴、有个老窝、有点兴趣、有些老友;五个要,要掉(放下架子)、要俏、要笑、要跳、要聊。对老年朋友可以说是非常不错的建议。
2.家庭氛围不可少
很多老年心理问题的出现根源都在于老人空巢之后的孤独和寂寞,他们往往更加需要子女的尊重和孝敬。一方面,作为子女要多陪伴,陪他们看看电视、说说话、吃吃饭。《中国老年人膳食指南(2016)》也把陪伴饮食作为其中一个重要饮食原则,不仅可以提高老年人摄食的欲望,也有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另一方面,家庭要多换位、多理解。老人和子女之间都要多换位思考,子女用角色互换的心情去照顾、爱护老人,老人也对子女的消费观念、饮食起居、育儿方法多一些理解和接受。
3.社区养老作用巨大,老年教育势在必行
随着社区养老服务的不断完善,以及养老观念的变化,养老院的作用在老人身心健康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养老院里面有专业的人员对其心理问题进行诊治和疏导,对其膳食进行搭配和供应。同时有专门人员对身体不便的老人进行照顾,老人之间也能互相沟通交流,解除内心孤寂,从而保持年轻的心态,活出新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