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望3D从入门到精通](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313/33831313/b_33831313.jpg)
4.2 特征操作
在基础造型的基础上运用特征操作,可以对造型进行进一步的细节设计,从而建立复杂的产品造型。
4.2.1 圆角
1.倒圆角
单击工具栏中的【造型】→【工程特征】→【圆角】功能图标,系统弹出“圆角”对话框,如图4-35所示。圆角功能是指对所选择实体的边进行倒圆角操作,包含圆角、椭圆圆角、圆环圆角和顶点圆角4种类型。
【圆角】 完成一般的倒圆角操作。
● 边E:选择需要倒圆角的边。
● 半径R:设定倒圆角的半径。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32CC82/18096060708239706/epubprivate/OEBPS/Images/39369_117_1.jpg?sign=1739632325-KXyQrDje2lLc30Eae8gsuueQ5G75Vbzm-0-aefcb7fb78b60592167f2cc9be66a51b)
图4-35 “圆角”对话框
● 过渡:控制转角处的平滑度,当该值大于零时为转角增加额外的过渡,如图4-36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32CC82/18096060708239706/epubprivate/OEBPS/Images/39369_117_2.jpg?sign=1739632325-ddYDKQaq3zVnOScOKIXyBnfVjVuLFmMr-0-1cce3f618b1267cb912bedaa86d94358)
图4-36 圆角过渡
● 圆弧类型:包含圆弧和二次曲线两种。当选择二次曲线时,可以设定二次曲线比率。
● 保持圆角到边:勾选该复选框后,圆角保持至边,如图4-37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32CC82/18096060708239706/epubprivate/OEBPS/Images/39369_117_3.jpg?sign=1739632325-Y2d9FJzA9amTv8ikhZLQ8cgsvEau5iQR-0-2ac1b2453469287614606bdcd77ec695)
图4-37 保持圆角到边
● 搜索根切:勾选该复选框后,搜索其他特征被新圆角完全根切的区域,并延伸或修剪其他特征,如图4-38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32CC82/18096060708239706/epubprivate/OEBPS/Images/39369_118_1.jpg?sign=1739632325-oklCmYuXthNJ9BiA7srNShVyLgTW9p7S-0-3e6069f66838bf0b7ea395d8b3d94e8f)
图4-38 搜索根切
● 斜接角部:勾选该复选框后,角部圆角使用斜接方法,如图4-39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32CC82/18096060708239706/epubprivate/OEBPS/Images/39369_118_2.jpg?sign=1739632325-BRpTHXFyoOp9qxHP5nUB1XgxQBoc19lS-0-548ec86402e5ed3b88d8fc9d34977ed5)
图4-39 斜接角部
● 追踪角部:勾选该复选框后,4个收聚圆角面中的一对会组成一个连续的链,消除补面间可能存在的一些不连续连接,如图4-40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32CC82/18096060708239706/epubprivate/OEBPS/Images/39369_118_3.jpg?sign=1739632325-aJEcoCMaBGMVNpdgvz0ImqVPqWbEYPuw-0-acb3d98c01473598f2885c2b8ea672a3)
图4-40 追踪角部
● 桥接角部:通过FEM的曲面拟合,为每个转角创建一个光滑的修剪面。勾选该复选框后,可以指定FEM面的采样密度,如图4-41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32CC82/18096060708239706/epubprivate/OEBPS/Images/39369_118_4.jpg?sign=1739632325-TKApI9rNwdtxGIDWMLvMjlN53F9rGzTz-0-eb89abff3d3971721d4dd70ee11cdbd8)
图4-41 桥接角部
● 基础面:圆角与相邻面的修剪和连接方法,包含4种处理方式,如图4-42所示。
□ 无操作:基础面保持不变。
□ 分开:沿着相切的圆角边分割基础面,但是不修剪。
□ 修剪:分割并修剪基础面。
□ 缝合:修剪并缝合基础面。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32CC82/18096060708239706/epubprivate/OEBPS/Images/39369_119_1.jpg?sign=1739632325-gfdROGX9gw4z966ULxPTyG42H7kg3UlM-0-4ca25f17f44164c57da289cd655c2d8f)
图4-42 基础面处理
● 圆角面:当相邻面的边不完全重合时使用,包含3种处理方式,如图4-43所示。
□ 相切匹配:倒角连接相邻面,过渡平顺。
□ 最大:以相邻面最长边做倒角。
□ 最小:以相邻面最短边做倒角。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32CC82/18096060708239706/epubprivate/OEBPS/Images/39369_119_2.jpg?sign=1739632325-6UNOhOSZHIQoUcN2UV9sH8r5TlW6Q0bE-0-109ddf94aeba111de39ee0c67912a510)
图4-43 圆角面处理
【可变半径】在圆角边上增加点和该点需要的圆角半径,从而完成同一边上半径不同的变半径倒圆角,如图4-44所示。
● 保持线:选择一条线,圆角将会经过这条线生成,此时圆角半径设定不发挥作用,如图4-45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32CC82/18096060708239706/epubprivate/OEBPS/Images/39369_119_3.jpg?sign=1739632325-aW4k4kamjKjSV4SlyyISXgbDXpc5SIVI-0-6da88f87d7b759d43ed476399425693d)
图4-44 可变半径圆角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32CC82/18096060708239706/epubprivate/OEBPS/Images/39369_119_4.jpg?sign=1739632325-qmeZ4gGUgC1ZM5TL7w7cYdLIxYDo8MEc-0-6ff1022a0553b54aaa144b02b8e63e2d)
图4-45 保持线示例
● 添加:增加变半径点。单击“添加”按钮后,系统弹出“添加半径点”对话框,在此页面添加半径点和半径大小,如图4-46所示。
● 修改:更改已设定的变半径值。
● 删除:删除已设定的变半径值。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32CC82/18096060708239706/epubprivate/OEBPS/Images/39369_120_1.jpg?sign=1739632325-4rMs19OXJC67BuUP34H3urAVsDV6BrNR-0-b52b56eb7eebdc9fbf4768c99ab166c3)
图4-46 添加变半径圆角
【椭圆圆角】 完成椭圆类型的圆角操作。单击“椭圆圆角”图标后,进入椭圆圆角页面,其中包含“角度”和“倒角距离”两种椭圆圆角方式。
● 角度:以角度的方式倒圆角,需指定椭圆角第一个方向的侧面、距离和角度(当角度小于45°时为正圆角),如图4-47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32CC82/18096060708239706/epubprivate/OEBPS/Images/39369_120_3.jpg?sign=1739632325-eHgMJdRknWYuwjSKmeQubXzML3qI3sLY-0-114cf59eb7310f80ce8de9b1e39fbb7c)
图4-47 “角度”椭圆圆角
● 倒角距离:以指定两个距离的方式倒圆角,需指定椭圆角第一个方向的侧面边、距离1和距离2,如图4-48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32CC82/18096060708239706/epubprivate/OEBPS/Images/39369_120_4.jpg?sign=1739632325-Df9llEMSZgHUiuTdwD8omVHPT5wDAtNy-0-fd81429b0bd324701d214fb14ad4b172)
图4-48 “倒角距离”椭圆圆角
【环形圆角】 设定需要倒圆角的面来完成圆角。可以将其设置为内、外、共有、边界、所有和选择,效果如图4-49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32CC82/18096060708239706/epubprivate/OEBPS/Images/39369_121_1.jpg?sign=1739632325-X3EFedpB1JD5lAxEL2GZRhAucblM7hLY-0-0205fdb28b0a2ce8fe2808c724c4e63a)
图4-49 环形圆角
【顶点圆角】 设定需要倒圆角的顶点来完成圆角,效果如图4-50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32CC82/18096060708239706/epubprivate/OEBPS/Images/39369_121_3.jpg?sign=1739632325-PMTyUsegzZY4zNGHEkDyBJGtI8LsTcTy-0-ab991c83631d6f033d6b462a475b59be)
图4-50 顶点圆角
2.修改圆角
单击工具栏中的【造型】→【工程特征】→【圆角】下的,选择【修改圆角】功能图标
,系统弹出“修改圆角”对话框,如图4-51所示。该功能可以在无历史特征的情况下修改圆角;对于通过中间格式导入的模型,通过此功能可以完成圆角的修改。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32CC82/18096060708239706/epubprivate/OEBPS/Images/39369_121_6.jpg?sign=1739632325-tJLkOygSgi9FBPTx9QZFjoRi1gNcyRku-0-9174684d650ba844b9032b6afbc97ddf)
图4-51 “修改圆角”对话框
3.标记圆角面
单击工具栏中的【造型】→【工程特征】→【圆角】下的,选择【标记圆角面】功能图标
,选择需要标记的圆角面,确认后即可完成圆角面的标记。在一些通过中间格式导入的模型圆角无法自动识别的情况下,需要标记圆角面,才能使用修改圆角命令。
4.2.2 倒角
倒角是指对实体的边或顶点进行倒斜角的操作,包括倒角、不对称倒角和顶点倒角3种类型。倒角操作方法与倒圆角类似。
单击工具栏中的【造型】→【工程特征】→【倒角】功能图标,系统弹出“倒角”对话框,如图4-52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32CC82/18096060708239706/epubprivate/OEBPS/Images/39369_122_2.jpg?sign=1739632325-pBxUDpWsgs4iIXTnFCsKlrRY6xCuyuVm-0-1cc61341afbf6d690e730995be6a51ed)
图4-52 “倒角”对话框
【倒角】 一般倒角,即对称的倒角。
● 边E:定义需要倒角的边。
● 倒角距离S:指定倒角的距离。
【变距倒角】与变半径圆角类似,可以在倒角边上增加点和该点需要的倒角距离,从而达到变距倒角的效果,如图4-53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32CC82/18096060708239706/epubprivate/OEBPS/Images/39369_122_4.jpg?sign=1739632325-LnxOZ9pg5FloSz0qQp0G1pvJ7Ei04VmI-0-85077421badaff1bb6d0b74289b1ad1e)
图4-53 变距倒角示例
【不对称倒角】 与椭圆圆角类似,通过角度或不等距离来完成不对称的倒角,效果如图4-54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32CC82/18096060708239706/epubprivate/OEBPS/Images/39369_123_1.jpg?sign=1739632325-XXoBXgOoFNmVmqam4JbzJeAAa0nY1qqz-0-5c9c62fc91d9aedcc70f642c58a3006b)
图4-54 不对称倒角
【顶点倒角】 与顶点圆角类似,通过定义一个顶点来完成顶点倒角,效果如图4-55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32CC82/18096060708239706/epubprivate/OEBPS/Images/39369_123_3.jpg?sign=1739632325-DhgZDmTJPaVjOTTh6VkttExIGbfmtmvC-0-88740614f89683056c430bfedc115eb5)
图4-55 顶点倒角
4.2.3 拔模
1.拔模操作
单击工具栏中的【造型】→【工程特征】→【拔模】功能图标,系统弹出“拔模”对话框,如图4-56所示。该功能可以通过边或面来完成拔模特征。
● 拔模体D:定义需要拔模的参考几何体。可以选择平面、基准面、实体边。当选择平面或基准面时,系统默认以垂直于定义平面的方向对整个造型进行拔模;当选择实体边时,系统默认对与该边相连的面进行拔模,具体拔模的面通过定义方向来决定。
● 角度A:定义拔模的角度。
● 方向P:定义拔模的方向。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32CC82/18096060708239706/epubprivate/OEBPS/Images/39369_124_1.jpg?sign=1739632325-QsVeHBWX2r8Gnlkb797cXAbufRSpRyAS-0-eed3444f43345bf07d212dd022821054)
图4-56 “拔模”对话框
● 延伸:该选项用于控制拔模面的路径,各选项效果如图4-57所示。
□ 线性:沿一条线性路径进行延伸。
□ 圆形:沿着曲率方向形成一个圆形轨迹进行延伸。
□ 反射:沿着与曲率方向相反的反射路径进行延伸。
□ 曲率递减:该选项兼具了线性和圆形延伸的优点。在起始处保持曲率匹配,但是随着曲率逐渐减小,延伸将会变为线性方式,逐渐远离原来的曲线或曲面。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32CC82/18096060708239706/epubprivate/OEBPS/Images/39369_124_2.jpg?sign=1739632325-PmznPP2Z0uH0e2Au2IJq4wRE5iqqlwzc-0-facfe1d28cf7ff2e39332820c3c377a0)
图4-57 延伸类型
● 拔模面:指定需要拔模的面。当不定义拔模面时,系统默认对整个造型进行拔模,如图4-58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32CC82/18096060708239706/epubprivate/OEBPS/Images/39369_124_3.jpg?sign=1739632325-zmmH89bu4hL4PvYmA8jMunfcdf67OLF6-0-832df31cf4250508c09a7526ab90910e)
图4-58 选择拔模面
● 重新计算圆角:勾选该复选框后,圆角处的拔模和圆角半径无变化,否则圆角随拔模一起变化,如图4-59所示(练习文件:配套素材\EX\CH4\4-10.Z3)。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32CC82/18096060708239706/epubprivate/OEBPS/Images/39369_125_1.jpg?sign=1739632325-ZGju5o9hodt12mBcZX8SmDwgDUMPGnpE-0-657fb5f3700b7e74141417bd8a669eaf)
图4-59 重新计算圆角示例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32CC82/18096060708239706/epubprivate/OEBPS/Images/39369_125_2.jpg?sign=1739632325-X1qCiZAU1y9IOSSscVT5sUXKAmVr4f05-0-a3c088cde843eed2096f65ee413bc213)
(扫码获取素材)
● 面S:当拔模体选择的是平面或基准面时,可以设定拔模的侧面,如图4-60所示。
□ 顶面:对拔模体顶部侧拔模。
□ 底面:对拔模体底部侧拔模。
□ 分割边:从拔模处分开,上、下都拔模。
□ 中性面:对整体进行拔模,以拔模体所在位置为基准。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32CC82/18096060708239706/epubprivate/OEBPS/Images/39369_125_3.jpg?sign=1739632325-4UvY4lYBIUBLjlphxZz4MUHABghYs0UO-0-3e90585f3c0b3e093d9b2d6daa8fa364)
图4-60 面S示例
● 相交:在拔模中,如果产生拔模面相交,可以设置相交面的处理方式,如图4-61所示。
□ 不移除:保留相交面。
□ 全部移除:将相交面全部移除。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32CC82/18096060708239706/epubprivate/OEBPS/Images/39369_125_4.jpg?sign=1739632325-cNoAa6LRpLhc3cbmSbTgrPqH1h0q9hl5-0-cdf88aa5f6afa15f2a3cfd46044da939)
图4-61 相交示例
【可变拔模】定义不同的拔模角度。通过单击“添加拔模”按钮可添加拔模面、设定拔模角度;通过单击“删除拔模”按钮可删除已定义的可变拔模角,效果如图4-62所示。
2.检查拔模角度
单击工具栏中的【造型】→【工程特征】→【拔模】下的,选择【检查拔模】功能图标
,系统弹出“检查拔模”对话框,如图4-63所示。该功能可以直接显示所选面的拔模角度。
● 面:定义需要检查的面。
● 拔模角度:定义检查拔模的角度。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32CC82/18096060708239706/epubprivate/OEBPS/Images/39369_126_1.jpg?sign=1739632325-V0L4ITrOw896Q8JyihbUsKKZvjDNLRyP-0-dd5bac09ad1e9b9988c961f4c25f5e59)
图4-62 可变拔模示例
● 方向:定义拔模的方向。当不定义时,默认为Z轴方向。
● 浏览角度:实时动态浏览鼠标所在面的拔模角度,如图4-64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32CC82/18096060708239706/epubprivate/OEBPS/Images/39369_126_2.jpg?sign=1739632325-vLbc4wqBlEkFBfZga9dMrYqYlnuvvcZj-0-254e3bbd658a2c0e0c556c99f50bcd95)
图4-63 “检查拔模”对话框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32CC82/18096060708239706/epubprivate/OEBPS/Images/39369_126_3.jpg?sign=1739632325-GCBUnbS3agf51QSHCs4cnTjJMFMvpG5i-0-98dee3fdbafc411091a45adff300500b)
图4-64 浏览角度示例
经验参考:不需定义面和拔模角度,直接用鼠标单击“浏览角度”后,再将鼠标移动到造型面上,系统可即时反馈该面以Z轴正方向为参考的拔模角度。可以自定义参考方向。
4.2.4 孔
1.孔操作
单击工具栏中的【造型】→【工程特征】→【孔】功能图标,系统弹出“孔”对话框,如图4-65所示,该功能可以在所选面上进行打孔(包括简单孔、锥形孔、台阶孔等类型),同时还支持直接在孔中添加螺纹特征。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32CC82/18096060708239706/epubprivate/OEBPS/Images/39369_127_1.jpg?sign=1739632325-jcUADlIzV5nLxsH1froo01ipen4WKs3X-0-aed2b229685562835a2194fe9a4b9c14)
图4-65 “孔”对话框
● 孔类型:包含的孔类型有简单孔、锥形孔、台阶孔、沉孔和台阶面孔。选择类型后会显示该孔的示例图片,相应的孔的尺寸选项也随之变化,如图4-66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32CC82/18096060708239706/epubprivate/OEBPS/Images/39369_127_2.jpg?sign=1739632325-t7xzq5cOTRCV9tddeVHJC3BsQ9sQ8Ock-0-32c82fb121cfb5d4f0009aca8e727e4e)
图4-66 各种孔类型的示例
● 位置:在绘图区单击鼠标右键,系统弹出各种点的定位选项,可以通过这些选项对孔进行精确定位。定义孔中心的位置,可以定义多个孔。
● 面:定义放置孔的面。支持面、基准面和草图。
● 方向:一般孔的轴向垂直于放置平面或面的法向方向。该选项用于定义打孔的方向。
● 孔轴向与面法向对齐:如果在一个面上定义了多个孔位置,勾选该复选框后,系统将保持每个孔的轴向都指向定位点的面的法向方向。
【布尔运算】当孔穿过多个造型时,通过该选项定义运行孔穿过的造型。
● 造型:选择运行孔穿过的造型。
【孔规格】定义孔的各项参数。
● 直径:定义孔的直径。如果孔类型为台阶孔,还需要定义台阶孔的直径及台阶深度。
● 深度:当“结束端”设置为“盲孔”时有效,定义孔的深度值。
● 结束端:设置孔结束端的方式,包含盲孔、终止面和通孔3种。
□ 盲孔:将孔结束端设置为盲孔,通过“深度”选项来定义孔的深度。□终止面:以所选择的面作为孔的结束面。
□ 通孔:完全贯穿整个实体。
● 孔尖:当“结束端”设置为“盲孔”时有效,定义孔尖的角度。
经验参考:如果不需要孔尖,可将孔尖角度设置为180°。
● 螺纹:定义孔的螺纹属性。当添加了孔螺纹后,三维图中会以装饰螺纹显示。
● 公差:指定孔的公差范围。
● 编号标签:设置孔编号,该编号在工程图的孔表中以“插图文字”属性显示。
● 不加工:勾选该复选框后,孔在CAM加工时将被忽略。
● 保留实体:设置是否保留用于定位孔的位置而使用的草图、点和线等。
经验参考:设置孔的各种属性,如直径、螺纹等,在工程图中可以自动生成孔表。
2.修改孔
单击工具栏中的【造型】→【工程特征】→【孔】下的,选择【修改孔】功能图标
,系统弹出“修改孔”对话框(其各项参数与孔特征类似),通过该对话框可以修改选择的孔参数。与修改圆角功能一样,可以在无历史特征的情况下对孔的大小进行修改。
3.标记孔特征
如果一个面包含非孔特征命令创建的孔,可以使用“标记孔特征”命令为此孔添加孔属性,以确保工程图能识别出此为孔特征。如果没有这些属性,此孔在工程图中将不会自动产生中心线或螺纹,甚至连孔表也无法识别。
该命令只能识别在一个面上的孔,但此面可以包含很多个孔。这些孔既可以是简单孔、锥形孔、台阶孔和沉孔,也可以是盲孔(包含孔尖)或通孔。如果不希望将孔属性分配给所选面上的所有孔,可以只选择组成孔的面。
单击工具栏中的【造型】→【工程特征】→【孔】下的,选择【标记孔特征】功能图标
,系统弹出“标记孔特征”对话框,选择需要标记为孔属性的孔面即可。
4.2.5 筋
在结构设计过程中,可能出现结构体悬出面过大或跨度过大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结构件本身能够承受的载荷不足,可以在两个结合体的公共垂直面上增加筋,以增加结合面的强度。中望3D有专门绘制筋的功能,它利用筋的轮廓草图拉伸为实体图,同时可以设置拔模角度和筋的终止面。
1.加强筋
单击工具栏中的【造型】→【工程特征】→【筋】功能图标,系统弹出如图4-67所示的对话框,该功能可创建普通的加强筋。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32CC82/18096060708239706/epubprivate/OEBPS/Images/39369_129_1.jpg?sign=1739632325-zKQeQLD0su3L6nUp8mzqy5BLswo4JVCm-0-8512a7bd89066cb6e7d5b6702a60ee5f)
图4-67 “筋”对话框
● 轮廓P1:指定筋的开放轮廓草图,可以在该选项上单击鼠标右键,进入草图创建界面。
● 方向:包含平行和垂直两个选项。平行表示与轮廓草图所在平面的方向平行,垂直表示与轮廓草图所在平面的方向垂直。程序将自动选取轮廓某一侧的方向,若与所需结果不符,可勾选“反转材料方向”选项。
● 宽度类型:定义轮廓线在筋厚度的位置,包含第一边、第二边和两者3个选项。选中两者时,轮廓线处于筋厚度的中间位置。
● 宽度W:定义筋的总厚度。
● 角度A:定义筋的拔模角度。
● 参考平面P2:如果定义了一个拔模角度,该选项定义拔模角度的参考平面。支持基准面和平面。
● 边界面B:定义筋的接触面。
● 反转材料方向:勾选该复选框后,更改筋拉伸的方向。
加强筋操作步骤如下(练习文件:配套素材\EX\CH4\4-11.Z3)。
➢ 单击工具栏中的【造型】→【筋】功能图标。
➢ 选择加强筋的轮廓,或进入草图绘制轮廓。
➢ 设置加强筋的方向、宽度、宽度类型和角度等参数。
➢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加强筋的创建,效果如图4-68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32CC82/18096060708239706/epubprivate/OEBPS/Images/39369_129_3.jpg?sign=1739632325-JnfNjZPU0BJdvs9tWq0Pri6EXcrMwEAt-0-1d32e74e4f06d3154014e9f01013c70a)
图4-68 加强筋示例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32CC82/18096060708239706/epubprivate/OEBPS/Images/39369_129_4.jpg?sign=1739632325-CNs89BQhSs2LnfOx2USSKcVOHaSoKbdn-0-85e216a62f58f98c7bf88aaa849301c8)
(扫码获取素材)
经验参考:绘制加强筋的轮廓时,可以穿过边界面。
2.网状筋
单击工具栏中的【造型】→【工程特征】→【筋】下的,选择【网状筋】功能图标
,弹出“网状筋”对话框,如图4-69所示,该功能可以完成网状式的筋特征创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32CC82/18096060708239706/epubprivate/OEBPS/Images/39369_130_3.jpg?sign=1739632325-jBcqFxFMWW1qS1mdsgK3LCWaqarmptdZ-0-aec3ab8dd072b263cf188ee662968103)
图4-69 “网状筋”对话框
● 轮廓:定义筋的开放轮廓草图,可以在该选项上单击鼠标右键进入草图创建界面。轮廓允许自相交,但必须在一个平面上。
● 加厚:定义网状筋的宽度。可以通过“可变厚度”选项添加可变的筋厚度。
● 起点/端面:定义网状筋拉伸的起始点和终止点位置,注意要在终止位置选择实体平面。
● 拔模角度:定义网状筋的拔模角度,以轮廓平面为参考方向。
● 边界:定义与网状筋相交的边界面。设定后,网状筋的范围将不会超过这个范围。
● 反转方向:勾选该复选框后,网状筋拉伸方向相反。
网状筋操作步骤如下(练习文件:配套素材\EX\CH4\4-13.Z3)。
➢ 单击工具栏中的【造型】→【工程特征】→【网状筋】功能图标。
➢ 选择网状筋的轮廓,或进入草图绘制轮廓。
➢ 设定网状筋的厚度、拔模角度等选项。
➢ 选择网状筋的边界面。
➢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网状筋的创建,效果如图4-70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32CC82/18096060708239706/epubprivate/OEBPS/Images/39369_130_5.jpg?sign=1739632325-GbP1DyPBJhD2uv3aPccArwVBR21NTbR7-0-01037ff9dee2d85b7059b5c73eb53a0a)
图4-70 网状筋示例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32CC82/18096060708239706/epubprivate/OEBPS/Images/39369_130_6.jpg?sign=1739632325-mG9eiDlxX4VvfysbhE4d0J64BKGGTUUe-0-421685f8faa262857b54af95305b29e6)
(扫码获取素材)
4.2.6 唇缘
单击工具栏中的【造型】→【工程特征】→【唇缘】功能图标,系统弹出“唇缘”对话框,如图4-71所示,该功能主要用于创建腔体零件配合部位的卡口形状。
● 边E:定义需要创建唇缘特征的实体边。选择边后,还需要选择一个侧面方向,以确定偏距1的方向。
● 偏距1 D1:设定唇缘的深度值。
● 偏距2 D2:设定偏移的宽度值。
唇缘操作步骤如下(练习文件:配套素材\EX\CH4\4-13.Z3)。
➢ 单击【造型】→【工程特征】→【唇缘】功能图标。
➢ 选择唇缘的轮廓。
➢ 选择偏距1的侧面方向。
➢ 设定唇缘的深度和宽度方向上的偏移量。
➢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唇缘的创建,效果如图4-72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32CC82/18096060708239706/epubprivate/OEBPS/Images/39369_131_3.jpg?sign=1739632325-rrCuUeXaLH2cG2CQ2cZydyznFeRSumTK-0-95afb983425245b529e56c05c433f02c)
图4-71 “唇缘”对话框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32CC82/18096060708239706/epubprivate/OEBPS/Images/39369_131_4.jpg?sign=1739632325-YxKeYKbHAaGKChTRFJKeWe6nA5LeGsia-0-690e1271fc89a0e80905b0888e3b0fdd)
图4-72 唇缘示例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32CC82/18096060708239706/epubprivate/OEBPS/Images/39369_131_5.jpg?sign=1739632325-GTTI2wnTAGJSNs1Iy9U58l7rYv6vv8eM-0-fb5888eb8ae99536bef0acf4d6a6233a)
(扫码获取素材)
提醒:选择唇缘边时,先在绘图区域的空白位置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菜单栏中选择“曲线”选项,再选择唇缘上的任意一条边,并完成所有边的选择。
4.2.7 螺纹
螺纹是指围绕圆柱面或孔生成螺纹特征,包含两个命令:螺纹和标记螺纹,其中标记螺纹是指在圆柱面上增加螺纹属性,三维实体里显示的是螺纹贴图形式,这样有助于减少实体的特征数量,提高软件运行速度。
1.螺纹
单击工具栏中的【造型】→【工程特征】→【螺纹】功能图标,系统弹出“螺纹”对话框,如图4-73所示。该功能利用螺纹的截面轮廓,在圆柱面上扫掠形成螺纹特征。
● 面F:生成螺纹的圆柱面。
● 轮廓P:选择螺纹截面轮廓,可以选择草图、曲线、边和曲线列表。
● 匝数T:螺纹旋转圈数。
● 距离D:螺纹每圈的距离。
【布尔运算】定义螺纹特征与造型的运算方式。
➢ 基体:用于创建独立的螺纹特征。
➢ 加运算:螺纹特征与造型执行布尔加运算操作,一般用于凸形螺纹。
➢ 减运算:螺纹特征与造型执行布尔减运算操作,一般用于凹形螺纹。
➢ 交运算:螺纹特征与造型执行布尔交运算操作。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32CC82/18096060708239706/epubprivate/OEBPS/Images/39369_132_1.jpg?sign=1739632325-tOYPF45OWyS1YzKMvTfSECumowGwHr6h-0-5679f0d445f4524b21ee72c0fca64d0a)
图4-73 “螺纹”对话框
● 收尾:设定在螺纹起始点和结束点处是否增加圆角光滑过渡,包含4个选项:空、起点、终点、两端。可以用半径数值控制进刀和退刀弧度的大小。该选项只有在进行加运算或减运算时才可用,效果如图4-74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32CC82/18096060708239706/epubprivate/OEBPS/Images/39369_132_2.jpg?sign=1739632325-ewT1bRdiPcoI6ofnFLY6zzM8jXPAxyAI-0-f206dfce6f13c66b29f2f1b3127cd199)
图4-74 螺纹收尾示例图
● 顺时针旋转:勾选该复选框后,将螺纹旋转的方向改为顺时针。一般默认为逆时针旋转。
● 反螺旋方向:定义螺纹拉伸轴向的方向,勾选该复选框后反向伸展。
螺纹操作步骤如下(练习文件:配套素材\EX\CH4\4-14.Z3)。
➢ 单击工具栏中的【造型】→【工程特征】→【螺纹】功能图标。
➢ 选择螺纹生成的圆柱面和轮廓。
➢ 设置螺纹的匝数和螺距。
➢ 根据需要设置其他参数。
➢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螺纹的创建,效果如图4-75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32CC82/18096060708239706/epubprivate/OEBPS/Images/39369_133_2.jpg?sign=1739632325-O4Wah4yhdMa1uxTVyde2BjA28tLlEaR4-0-0d181565ab81f0d90df5290fbe6c9e89)
图4-75 螺纹示例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32CC82/18096060708239706/epubprivate/OEBPS/Images/39369_133_3.jpg?sign=1739632325-9WUQCimorFUauMxQniw32eFlb1ff8ri3-0-89ccb62bf125c6a89abcb10f112aebb6)
(扫码获取素材)
2.标记螺纹
单击工具栏中的【造型】→【工程特征】→【标记螺纹】功能图标,弹出“标记螺纹”对话框,如图4-76所示。该功能创建的螺纹不具有三维实体形态,而以贴图方式显示,在生成工程图时具有螺纹属性。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32CC82/18096060708239706/epubprivate/OEBPS/Images/39369_133_5.jpg?sign=1739632325-swSVZTNTUMgnD3BmxtX2B9VdIhtcPOdw-0-28e7a0cb729d9573d2142c1714a12634)
图4-76 “标记螺纹”对话框
● 面:选择生成螺纹的圆柱面。
● 类型:生成螺纹的标准类型。螺纹的一些参数可以在这里定义,如螺距、长度等,默认直径为圆柱面的直径。
● 端部倒角:为螺纹的端部增加倒角特征。
标记螺纹操作步骤如下(练习文件:配套素材\EX\CH4\4-15.Z3)。
➢ 单击工具栏中的【造型】→【工程特征】→【标记螺纹】功能图标。
➢ 选择标记螺纹生成的圆柱面。
➢ 设置标记螺纹的类型和螺纹参数等。
➢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标记螺纹的创建,效果如图4-77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32CC82/18096060708239706/epubprivate/OEBPS/Images/39369_134_1.jpg?sign=1739632325-QBCrI6vRKu2qiVm9qO0xUjdOpojoE8Zi-0-9ddc5d6e5a95191e729859e86859a014)
图4-77 标记螺纹示例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32CC82/18096060708239706/epubprivate/OEBPS/Images/39369_134_2.jpg?sign=1739632325-eFWrigwIJMYVXBaysEE6LukH2UvKzpMA-0-a0f45c2ca22f33a9b22c2f4667b86fa2)
(扫码获取素材)
经验参考:绘制标准螺纹时使用标记螺纹,无须绘制螺纹截面轮廓,生成的是贴图效果,同时可以减少计算机的运算负荷。
4.2.8 偏移
造型中的偏移包含面偏移和体积偏移。面偏移可以通过直接将实体中的某个面偏移来更改实体;体积偏移就是以实体为单位,对实体全部的面进行偏移,因此体积偏移也是面偏移的一种。偏移功能是沿偏移面法向方向产生偏移的,因此无法更改偏移方向。
1.面偏移
单击工具栏中的【造型】→【编辑模型】→【面偏移】功能图标,系统弹出“面偏移”对话框,如图4-78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32CC82/18096060708239706/epubprivate/OEBPS/Images/39369_134_4.jpg?sign=1739632325-3WAAzbSOMQ5pzgmwPC6cfgJ0FDrSuqCi-0-6985696d01c7316d73936e168579c953)
图4-78 “面偏移”对话框
● 面F:定义需要偏移的面;支持实体中的面和片体面。
● 偏移T:定义偏移距离,正值表示向外偏移,负值表示向内偏移。
● 侧面:设置在偏移出现间隙时是否创建侧面。
● 延伸:当曲面在偏移时,由于是按面的法向方向偏移的,所以有时需要在延伸方向上进行拉伸才能填补整个曲面,这时就需要用到延伸功能。延伸有线性、圆形、反射和曲率递减4种方式,如图4-79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32CC82/18096060708239706/epubprivate/OEBPS/Images/39369_135_1.jpg?sign=1739632325-VtP7elLIZHe890wA8iVEblaqzTPGG6Vt-0-401d5aae62a2d405b1970a72a1508c0e)
图4-79 4种延伸方式
● 相交:若在偏移中产生相交情况,可以用该选项选择是否移除相交部分。
2.体积偏移
单击工具栏中的【造型】→【编辑模型】→【面偏移】下的,选择【体积偏移】功能图标
,系统弹出“体积偏移”对话框,如图4-80所示。体积偏移是以造型为单位产生整体偏移的。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32CC82/18096060708239706/epubprivate/OEBPS/Images/39369_135_4.jpg?sign=1739632325-lNbUuLFF8NopJxNtn9OQc0On8vEYvbH9-0-559f5b59e8b308cabb4d783a334dadd5)
图4-80 “体积偏移”对话框
● 造型S:选择需要偏移的造型。一般情况下为实体造型;如果是片体造型,效果和面偏移类似。
● 偏移T:指定偏移的距离值。
● 固定面:指定造型上不需要偏移的面。该选项可以不指定。
● 保留原造型:勾选该复选框后,偏移操作的原造型保留不变,生成新造型,否则新造型生成后原造型被删除。
4.2.9 抽壳
抽壳功能主要用于设计壳类零件,先创建出实心的零件,再通过抽壳命令生成薄壳零件。
单击工具栏中的【造型】→【编辑模型】→【抽壳】功能图标,系统弹出“抽壳”对话框,如图4-81所示,通过该功能可完成零件的抽壳操作。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32CC82/18096060708239706/epubprivate/OEBPS/Images/39369_136_2.jpg?sign=1739632325-luM4eCr3LnMiA2B3eVpPqIZBqdhnK2CI-0-9ff06cc894f2095130e350e51151bb75)
图4-81 “抽壳”对话框
● 造型S:选择需要抽壳的实体造型。
● 厚度T:定义薄壳的厚度。负值表示实体表面向内偏移生成薄壳,正值表示实体表面向外偏移生成薄壳。
● 开放面O:定义抽壳后需要移除面。
● 创建侧面:针对开放面的抽壳。勾选该复选框后,抽壳命令会自动创建侧面形成实体,否则只对面进行偏移,如图4-82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32CC82/18096060708239706/epubprivate/OEBPS/Images/39369_136_3.jpg?sign=1739632325-8L9gyE3jXXEmc2QUy2TztcADnLcPQBsb-0-07472876ede40035582194c1b91e6061)
图4-82 创建侧面示例
● 相交:当使用抽壳命令产生自相交情况时,可以通过该选项设置处理自相交,如图4-83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32CC82/18096060708239706/epubprivate/OEBPS/Images/39369_137_1.jpg?sign=1739632325-7X5grh0n8jawtljQS19JlxL4AKuEp1sP-0-5c3f9b5df58e9f8fd4b86971a41934c0)
图4-83 相交示例
● 面F/偏移T:如果需要在同一实体上抽壳出不同的厚度,可通过该选项来增加需要不同厚度的面、设定偏移的值,这些面将按特定的厚度进行偏移,如图4-84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32CC82/18096060708239706/epubprivate/OEBPS/Images/39369_137_2.jpg?sign=1739632325-9yWuaGUc15A4UW2CKR7zrVsjpz0frh4L-0-51ae6ea3b8f500f74eaa900dbd9e4ac3)
图4-84 不同厚度抽壳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32CC82/18096060708239706/epubprivate/OEBPS/Images/39369_137_3.jpg?sign=1739632325-3dFqf7UuKBCTkY7QpatL2P29FNIbkMrV-0-4b498e49a050a4d446383915758123ae)
(扫码获取素材)
抽壳操作步骤如下(练习文件:配套素材\EX\CH4\4-16.Z3)。
➢ 单击工具栏中的【造型】→【编辑模型】→【抽壳】功能图标。
➢ 选择需要抽壳的实体。
➢ 设置抽壳的厚度和开放面。
➢ 如有需要可设定其他抽壳项,如增加不同面的抽壳厚度等。
➢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抽壳的创建。
4.2.10 组合
组合是指对已经存在的多个实体进行布尔运算,操作中可设置多个基体和合并体,操作后多个实体成为一个实体。布尔运算有3种:添加实体(加运算),移除实体(减运算)和相交实体(交运算)。
单击工具栏中的【造型】→【编辑模型】→【添加实体】功能图标,系统弹出“添加实体”对话框,如图4-85所示。
● 基体:组合时的基本造型,如果是减运算,将在基体上进行减除。
● 合并体(工具体):参与运算的造型,和基体一样,本项至少有一个实体,组合效果如图4-86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32CC82/18096060708239706/epubprivate/OEBPS/Images/39369_138_1.jpg?sign=1739632325-JbPgXYxgbnV5SNvJtcNyHXgtyIm50oqR-0-2946e9f501434e0a8b63357bebf9649e)
图4-85 “添加实体”对话框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32CC82/18096060708239706/epubprivate/OEBPS/Images/39369_138_2.jpg?sign=1739632325-UTwVdnhLLIT4aQ3Ex0vGHhc70Kvqk4Qf-0-5547b3f99baf597588ee9de7bb00e7ee)
图4-86 组合示例
● 边界:当合并体与基体相交时,可以选择边界所在的面,利用该面可以对合并体进行修剪,如图4-87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32CC82/18096060708239706/epubprivate/OEBPS/Images/39369_138_3.jpg?sign=1739632325-x34UA6RxLMRlbMbP8TOb8kRwnkYBeb3x-0-75808b5ff640e38afbcd14951cc12461)
图4-87 边界示例
● 保留添加实体:勾选该复选框后,参与运算的造型将会保留原型,否则参与运算的原实体将被删除。
提醒:中望3D具有强大的混合建模技术,可以使实体与曲面交互自由。因此,组合功能除了支持针对实体的操作,同样支持针对曲面(片体)的操作。
4.2.11 分割和修剪
利用实体造型或面,可以对实体进行分割或修剪,被分割或修剪后的实体单独成为造型。同时,分割和修剪功能支持对开放造型的操作。
1.分割实体
单击工具栏中的【造型】→【编辑模型】→【分割】功能图标,系统弹出“分割实体”对话框,如图4-88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32CC82/18096060708239706/epubprivate/OEBPS/Images/39369_139_1.jpg?sign=1739632325-Osvinl4YEagvw7f7yf9jBue69H0dQidu-0-0d1e91473090e1df7255163cb66980cf)
图4-88 “分割实体”对话框
● 基体B:定义需要分割的实体或造型。
● 分割面C:定义分割的边界面或实体造型,如果是实体造型,将以基体接触的面为边界进行分割,如图4-89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32CC82/18096060708239706/epubprivate/OEBPS/Images/39369_139_2.jpg?sign=1739632325-aAgec377TzgZi5tVsmRxy8LesVqrEi1g-0-dd9e50ccb99047ee99601433b07c4e94)
图4-89 分割面示例
● 分割C:设置对分割面的处理方式,包含3个选项:保留、删除和分割。
➢ 保留:分割后保留分割面或造型。
➢ 删除:分割后将分割面或造型删除。
➢ 分割:分割后分割面或造型不被删除,但同时也被分割。
● 封口修剪区域:如果勾选该复选框,分割出的将是实体造型;如果不勾选该复选框,分割面不会自动产生封口面,因此,分割后为开放造型。
● 延伸:只有在分割体为面时才能使用。如果分割面没有贯穿基体,可以设置让系统自动延伸分割面使之能顺利分割,如图4-90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32CC82/18096060708239706/epubprivate/OEBPS/Images/39369_139_3.jpg?sign=1739632325-8mwtpB2XWO8cDIdksTvhTAzw94vYe3ix-0-44fa8b38ef2292b519f9e2f64885e18c)
图4-90 延伸分割面示例
2.修剪实体
单击工具栏中的【造型】→【编辑模型】→【分割】下的,选择【修剪】功能图标
,系统弹出“修剪实体”对话框,如图4-91所示。修剪实体的操作和分割实体基本一样,但只保留分割面方向一侧的造型,其他将被删除,效果如图4-92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32CC82/18096060708239706/epubprivate/OEBPS/Images/39369_140_1.jpg?sign=1739632325-98siK9jCBO0sYAqiMistoAjFsk6zW1Qo-0-3b7aa7760ee06ef7c2b39f651579e695)
图4-91 “修剪实体”对话框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32CC82/18096060708239706/epubprivate/OEBPS/Images/39369_140_2.jpg?sign=1739632325-sHFaw6xAxDqonnfEKjSaIWbI8wTPp3rP-0-1c1ffb485efac6da1d76b1fe16027876)
图4-92 修剪实体示例
该功能中的参数设定大部分和分割实体相同,请参考“分割实体”功能的介绍。以下仅介绍不同的2个选项。
● 保留相反侧:定义了基体和修剪面后,修剪面上有箭头标出需要保留的实体的一侧,如果要保留反侧,请勾选该复选框。
● 全部同时修剪:该选项针对相交的实体使用。使用这个选项来指定修剪操作是连续(按顺序)进行还是同时进行。
4.2.12 简化
单击工具栏中的【造型】→【编辑模型】→【简化】功能图标,系统弹出“简化”对话框,如图4-93所示。简化功能通过删除所选面或特征来简化某个造型。这个功能会试图通过延伸和重新连接面来闭合零件中的间隙。如果不能合理闭合这个零件,系统会反馈一个错误信息。可以选择要删除的面,然后单击鼠标中键或单击“确定”按钮进行删除。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32CC82/18096060708239706/epubprivate/OEBPS/Images/39369_140_4.jpg?sign=1739632325-qbNDlBxdUMaYoKa3SgYmtqMdfsF930e8-0-357e288f40f9e71e9bf3a59fa257ba4a)
图4-93 “简化”对话框
4.2.13 替换
单击工具栏中的【造型】→【编辑模型】→【替换】功能图标,系统弹出“替换”对话框,如图4-94所示。该功能可以用一个面替换实体上的一个或多个面,替换后形成新的实体特征,效果如图4-95所示(练习文件:配套素材\EX\CH4\4-17.Z3)。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32CC82/18096060708239706/epubprivate/OEBPS/Images/39369_140_6.jpg?sign=1739632325-gUKGO7Ehk4KvxUn6HD5fj1Acq7JPqqMg-0-32c4cc1399d2137027379fb1832ce1c1)
图4-94 “替换”对话框
● 基体B:定义需要被替换的面。
● 置换面R:定义用于替换的面。
● 保留置换面R:勾选该复选框,完成替换操作后,置换面仍然保留,否则置换面被删除。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32CC82/18096060708239706/epubprivate/OEBPS/Images/39369_141_1.jpg?sign=1739632325-QPfmEFphp0AJ7uARrjPoS2SFPh7BMWWV-0-6f5d2afed84b5c57cae44b2593be1dbd)
图4-95 替换示例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32CC82/18096060708239706/epubprivate/OEBPS/Images/39369_141_2.jpg?sign=1739632325-iV3zXWNRZZdEhuFhn6fmZnLDg67ZtsxL-0-d9bac641e37b74dfeb6ce10c13756416)
(扫码获取素材)
经验参考:替换中的置换面可以不用全部贯穿实体,软件会根据置换面的趋势自动延伸来进行替换。
4.2.14 解析自相交
单击工具栏中的【造型】→【编辑模型】→【解析自相交】功能图标,系统弹出“解析自相交”对话框,如图4-96所示。在绘制实体图形时,有时由于操作失误或形状复杂,产生了自相交的特征,用该功能可以移除自相交部分,效果如图4-97所示(练习文件:配套素材\EX\CH4\4-18.Z3)。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32CC82/18096060708239706/epubprivate/OEBPS/Images/39369_141_4.jpg?sign=1739632325-rkDPYlgb0vPcQQTGa694qUjsFiZHocu4-0-9ec4f78a278362bb8a1b51b9bcd4423d)
图4-96 “解析自相交”对话框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32CC82/18096060708239706/epubprivate/OEBPS/Images/39369_141_5.jpg?sign=1739632325-ggvBzPmbkZYO2l9HF9sSINCODNmMWCKy-0-2c973392fc510227411f79693395b5a7)
图4-97 解析自相交示例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32CC82/18096060708239706/epubprivate/OEBPS/Images/39369_141_6.jpg?sign=1739632325-eSS4VSRlaPsE1PyGxdl9vqJmFVEGA7Ez-0-55610cce3ea25f11f472bdedaced8c79)
(扫码获取素材)
● 实体:定义需要删除自相交部分的造型。
● 移除反转区域:在有反转区域的情况下,使用该选项能顺利移除自相交。建议勾选该复选框。
4.2.15 镶嵌
单击工具栏中的【造型】→【编辑模型】→【镶嵌】功能图标,系统弹出“镶嵌”对话框,如图4-98所示。该功能可以在一个面上根据草图或其他面上的曲线产生镶嵌特征。
● 面F:定义需要进行镶嵌的面。
● 曲线C:定义需要镶嵌的曲线,支持草图和曲线。
● 偏移T:定义镶嵌特征的偏移值。当数值为负时向平面法向反面偏移,一般生成凹陷特征;当数值为正时沿法向方向偏移。
● 拔模:为镶嵌特征的侧壁增加拔模角。
□ 拔模体:定义拔模平面的位置,包含“基础面”、“偏移”和“中间”3个选项。
基础面是指镶嵌曲线的面,偏移是指拉伸出的面,中间是指基础面和偏移面中间虚拟一个面作为拔模体。
□ 拔模角度:定义一个拔模角度值。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32CC82/18096060708239706/epubprivate/OEBPS/Images/39369_142_1.jpg?sign=1739632325-7oJjc9nX9rJtLZx4UYAda6ndjgr49Ss2-0-3b36a4d700dd7d6544875c05b3280cd1)
图4-98 “镶嵌”对话框
● 圆角类型:对拉伸的造型进行倒圆角或倒斜角。
● 圆角:定义需要倒角的边。可以选择基础面、两边、底边或偏移。底边是指曲线所在的面,偏移是指曲线拉伸出的面,两边是指底边和偏移的面都包含。
● 圆角半径:定义倒圆角的半径或倒斜角的距离值。
镶嵌曲线操作步骤如下(练习文件:配套素材\EX\CH4\4-19.Z3)。
➢ 单击工具栏中的【造型】→【编辑模型】→【镶嵌曲线】功能图标。
➢ 定义镶嵌的面和曲线。
➢ 设置偏移的厚度。正值为凸台特征,负值为凹陷特征。
➢ 如果有需要,可进行倒角和拔模的设置。
➢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镶嵌曲线操作,效果如图4-99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32CC82/18096060708239706/epubprivate/OEBPS/Images/39369_142_3.jpg?sign=1739632325-XQDzF5cxf9EVWUhtLH9XE99g2NFs3X7f-0-d9ecdf60b64fe187524bbf4adae170cb)
图4-99 镶嵌曲线示例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32CC82/18096060708239706/epubprivate/OEBPS/Images/39369_142_4.jpg?sign=1739632325-nq1x7hD0G8n1gRY6ZCMsMCa3PN7cAZCA-0-eb741668e7001848cea06ebae75a2afa)
(扫码获取素材)
4.2.16 拉伸成型
单击工具栏中的【造型】→【编辑模型】→【拉伸成型】功能图标,弹出“拉伸成型”对话框。执行拉伸成型功能时,需要有两个实体,其中一个实体为基体,另一个为冲压体,冲压后产生一个类似抽壳的效果,如图4-100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32CC82/18096060708239706/epubprivate/OEBPS/Images/39369_143_2.jpg?sign=1739632325-TyLKmI57cSp7CaTqPUKC2IygwTwCiQoI-0-fafd76f31e2fd281a10d4bd3c2813988)
图4-100 “拉伸成型”对话框
● 基体B:定义拉伸成型基础实体。
● 冲压体P:定义需要冲压出的形状的造型,即冲头。
● 边界F:在基体上定义一个边界面,定义边界面后实际就指定了冲压的方向。
● 厚度T:冲压体在经过冲压操作后,形成腔体的薄壳厚度。
冲压操作步骤如下。
➢ 单击工具栏中的【造型】→【编辑模型】→【拉伸成型】功能图标。
➢ 分别选择基体和冲压体的造型。
➢ 选择冲压边界。
➢ 输入厚度值。
➢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冲压操作。
提醒:完成拉伸成型操作后,基体和冲压体两个造型合并为一个造型。允许对冲压特征进行阵列操作。
4.2.17 合并
单击工具栏中的【造型】→【编辑模型】→【合并】功能图标,弹出“合并”对话框,如图4-101所示。合并是指把装配的组件转换为非装配的实体造型。选择需要转换的组件,确认即可完成转换。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32CC82/18096060708239706/epubprivate/OEBPS/Images/39369_143_5.jpg?sign=1739632325-3c8tWECBBtdY1vbM1jaa7dNTHpdpHxn5-0-63e8a81d15593c4ac84717a8cc5bbe9a)
图4-101 “合并”对话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