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跃进大别山
1947年3月起,国民党军队向陕北和山东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审时度势,决定由战略防御直接转入战略进攻,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入国民党区域。根据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抢渡黄河天险,在鲁西南地区连续激战28天,歼敌6万余人,打开了南下通路。
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图为胜利到达大别山后,邓小平在干部大会上讲话
1947年8月9日,毛泽东给刘伯承和邓小平的电报
7月23日,毛泽东提出刘邓部队“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个月行程,直出大别山”的意见,即不再采取有根据地依托逐步而南的渐进方式,而是采取“不要后方”的跃进方式,吸引国民党军南下,以缓解山东和陕北两个战场人民解放军的压力。要知道,从鲁西南到大别山有千里之遥,又有汝河、淮河等天险阻隔,更面临数倍于我的国民党军队的围追阻截,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大兵团无后方作战,困难之大可想而知。7月30日,刘邓下定决心立即脱离根据地“直趋大别山”,实行宽大机动的无后方作战。这前后不到10天时间,邓小平后来说,当时我们形势很好,趁势还能够在晋冀鲁豫地区继续歼灭一些敌人。毛主席打了个极秘密的电报给刘邓,写的是陕北“甚为困难”。当时我们二话没说,立即复电,跃进到敌人后方去,直出大别山。
8月7日黄昏,刘邓大军12万人,乘各路国民党军合围圈将拢未拢之际,分左、右、中三路,从鲁西南的巨野、郓城地区出发,开始了千里挺进大别山的征程。蒋介石立即调集几十个旅的兵力追击,并企图利用刘邓大军南进途中的陇海路、黄泛区及沙河、颍河、淮河等天然障碍,将刘邓部队拖垮。此时,正值酷暑雨季,河水猛涨,道路泥泞,暑气蒸人,率领这支连续作战没有休整,对跃进大别山还没有进行充分准备的大部队真是困难重重。
8月13日晚,刘邓部队在河南虞城古心王集附近越过陇海铁路。8月17日晨,开始了黄泛区的艰苦行军。刘伯承、邓小平命令炮兵将笨重的武器和卡车就地埋藏或炸毁,以减轻部队负重,加快行军的速度。8月18日夜,部队全部走出黄泛区,8月19日晚顺利地渡过沙河。
这时,蒋介石调集重兵到达汝河南岸和平汉铁路,阻止刘邓部队南下、西进,企图在沙河以南、平汉路以东、汝河以北地区歼灭刘邓部队。面对强敌,刘邓向全体部队正式宣布跃进大别山的任务,刘伯承说:“狭路相逢勇者胜!”邓小平说:“走到大别山就是胜利。”先头部队实行敌前强渡,从敌军炮火中夺取了第一个“桥头堡”大雷岗村,在汝河上架设起了一座简易浮桥。8月25日下午,各部队先后渡过汝河。
刘邓部队继续向南前进,后面国民党军19个旅,紧紧尾追不舍。如果部队不能在两天内渡过淮河,势必将背水作战。8月正值雨季,淮河水情变化无常。部队缺少渡船,只能徒涉。8月27日凌晨,刘伯承亲自测到淮河水浅处可以涉渡,立即命令部队抢渡。当日,主力部队赶在洪峰的间隙时间全部徒涉过了淮河。国民党军的数十万追兵赶到北岸时,上游洪峰下来,河水暴涨,只能望河兴叹了。过了淮河,即进入大别山。当日,邓小平在给中央军委的电报中高兴地说:“我军已胜利完成渡过淮河、进入大别山之跃进任务,敌人追击计划完全失败。”
1947年8月,刘邓大军涉越黄泛区
晋冀鲁豫野战军进入大别山区,直接对国民党的统治中心造成威胁,就像在其心脏上插了一把尖刀,拉开了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这使得中原地区由国民党军队进攻解放区的重要后方变成我军夺取全国胜利的前线阵地。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大转折。40多年后,邓小平在回忆这段历史时说道:当时形势相当严峻,相当险恶。撇开一切困难,坚决地挺进一千里。整个解放战争最困难的是挑这个担子,是挑的重担啊。二野应该说是很顺利地实现了战略反攻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