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 新蓝海:2020两会专题报道(《21世纪经济报道》深度观察)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2020两会访谈录

(一)专访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要补上识别和直接资助低收入人群体系的短板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赋予省级政府建设用地更大自主权。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地方政府更了解本地情况,能将这些指标运用得更加切合实际,更有助于推动都市圈的发展。

未来国家层面或可尝试不提具体经济增长指标

刘世锦指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没有设定具体的经济增速目标。但是今年特别强调就业优先,设定了关于就业的指标。稳增长是为了稳就业,如果就业达到合适水平,比如说达到充分就业,那么从经济学的角度上也意味着全社会的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实际增长率达到了潜在增长率的水平。

刘世锦还建议,以后在国家层面或许可不再提具体的经济增长指标,而是提出就业指标,然后再提出一些关于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比如物价水平、风险防控、环境可持续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等等,不一定是具体指标。在省级层面,可以提增长速度的指标。

这样的探索有何好处?

刘世锦解释道,各省可以从当地实际出发设定增长速度的指标,同时各地也可以适当竞争,推动经济增长。在这一基础上,国家还可以按照就业指标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的要求对各省发展做出评估,也可将配套政策的支持与否和各省发展情况挂钩。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提出,今年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上述2万亿元全部转给地方。

刘世锦认为,这2万亿主要是用于救助,而且是要减少中间环节,直接下到基层,这对提高政策效果是很有必要的,且这一操作在技术上也是可行的。

他还进一步提出,这次特别国债的救助不仅对提高政策效果有积极意义。可能也将给下一步财政政策实施带来新的探索,即能否利用一些新的技术手段、新的机制,通过数字技术提高政策实施的透明度、提升实施效率,推进数字政务发展。

地方政府能将用地指标运用得更切合实际

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指出,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赋予省级政府建设用地更大自主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近段时间以来,中央发文明确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推动建设用地资源向中心城市和重点城市群倾斜。

3月12日,国务院还印发《关于授权和委托用地审批权的决定》,在严格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的前提下,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改革土地管理制度,赋予省级人民政府更大用地自主权。首批试点省份为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广东、重庆,试点期限1年。

授权省级政府建设用地更大自主权将带来哪些变化?对于都市圈的发展有哪些作用?

刘世锦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强调,把用地审批权下放给地方政府,并非意味着没有指标控制。指标控制依然存在,但因为各个地方政府更了解本地的情况,能将这些指标运用得更加切合实际。

“特别是中国下一步要发展都市圈,地方政府更清楚哪些区域最需要土地,土地利用效率最高。从实际效果来看,赋予省级政府建设用地更大自主权有助于推动都市圈的发展。”刘世锦表示。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小微企业和低收入人群受到重大冲击。

刘世锦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近期多地政府发消费券的行为并非直接针对困难的中小微企业和低收入人群,与救助初衷有一定距离,建议对低收入人群的直接补贴,可与救助企业结合起来。

他解释道,对于中国来说,当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我们识别和直接资助低收入人群的体系还不完备,这样一种社会保障方面的基础设施现在还不健全。下一步也要补上这一短板。从短期来看,建议给中小微企业,特别是其中经营比较困难的企业,由政府给这些企业中收入低于一定水平的员工直接进行工资补贴,或者发放消费券。消费券的好处在于员工拿到消费券后只能用于消费,不能用于其他方面。

“在这些中小微企业中,可能相当多的就业人员都是城市的农民工。他们为城市发展做出很大贡献,但目前的社保体系基本上还没有将他们覆盖。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这一部分人群反而是收入明显降低,是非常需要救助的一部分人群。”刘世锦强调。

因而,刘世锦建议,可以采取政府直接资助,比如发放消费券的方式。这样既能帮企业降低了工资支出成本,相当于相对减轻了企业负担;也能给这部分低收入人群带来实际帮助。

作者:卜羽勤 编辑:张星

202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