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一、续修家谱重任在肩
我们中国人重视饮水思源,不忘祖宗先人。千百年来,人们把祖宗的世系和事迹记录下来传给子孙,以此证明家族的存在,延续家族血脉。其实这就是家谱。家谱、族谱或宗谱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它不仅记录了该家族的来源、迁徙的轨迹,还包罗了该家族的生息、繁衍、婚姻、族规家约等历史文化档案。纵横古今,历朝历代,世系记载概莫能外。远古年代结绳记事,不乏上古帝王之世系记载;殷商时期甲骨文献铭刻成汤王室之生殁年考,从春秋到秦汉,专设机构管理王室家族之世系编纂,始有《帝系》《左传》和《史记》等巨著流传于后;隋唐两朝,从编修皇室玉牒进而扩大到撰修百姓家谱,宋代以后,编修宗谱蔚然成风,明清两朝更是高潮迭起,几近形成无姓不修谱之局面。当今进入新时代,寻根热和修谱热方兴未艾。由此观之,族谱家乘自古以来就是各姓氏、各家族的大事。
自2005年退休后,笔者就着手思考家史、研究家书,准备续修家谱。笔者读小学时,先父宗理公就讲,民国初年先祖父光廷公,趁舅公陈远达赴当时的川东重庆府涪州白里上四甲瓦厂坝(今属重庆市垫江县)陈氏老家的机会,委托他顺道去涪州长里上三甲送坪老家抄录家谱《三槐氏录》(见图1、图2)。20世纪70年代,先叔父宗铭公又将即将毁坏的《三槐氏录》手抄本重新誊录,并把在贵州省瓮安生长的三代裔孙一并记录在后面,这就是我们贵州瓮安钟鼓楼王氏的家谱。现在看来,正是祖父光廷公的远见卓识,舅公陈远达的跋山涉水和三叔宗铭公的孝道美德,给我们留下了重要的家史文献。

图1 《三槐氏录》封面



图2 《三槐氏录》手抄本
传家之宝《三槐氏录》手抄本,已经由贵州瓮安钟鼓楼王氏保存了100年,三叔宗铭公重新誊录已近50年。我们要在前辈的基础上继往开来,发扬光大。续修家谱重任在肩,笔者决心把自家的“传家之宝”重新撰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