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化传承与现代乡村发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一、文化生态释义

朱利安·斯图尔德1955年曾在其著作《文化变迁的理论——多线进化的方法论》中首次明确地提出文化生态学的概念,他的灵感来源于生物环境中各物种与自然环境之间的适应关系。在该书中,他提出了“文化核心”的概念,是指文化中易受社会环境因素影响的特定部分,也是与生计活动和社会安排有最密切关系的特征。同时,他认为,某一文化现象是某种特定的生态特征的产物,文化之间的差异是由社会与环境相互影响的特殊适应过程引起的。其主要目的是通过研究人类对环境的适应性,来确定该适应过程是否能够引起社会进化与变革。这就像朱利安·斯图尔德在研究美国西南部土著人群体时提出的“文化内核”一样,它是文化中与自然界关系最直接的部分——生产或生产策略。文化生态学主要探究具有地域性差异的特殊文化特征及文化模式的来源。它旨在从人类、自然、社会、文化的各种变量的交互作用中研究文化产生及发展的规律,达到寻求不同民族文化发展的特殊模式和形态面貌的目标。

但是,这绝不是说环境就能决定人类的一切文化生产。环境决定论者一直认为环境是决定人类社会和文化特点的关键因素,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习俗等文化特征和社会结构都可以通过所处的自然环境来解释,其合理性在于充分认识到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但它过于强调简单的线性因果决定关系,而忽视了人、环境与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文化生态学研究方法应该对社会和社会机构之间以及它们与自然环境之间进行互动考察。这种观点与之前把文化和生物基础割裂的分析方法明显不同,这样更能正确理解文化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从此以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以及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的探讨也开始进入了新的纪元。

文化与其生态环境应该相互作用,互为因果。这是斯图尔德自始至终都坚持的观点。在文化生态学视角下进行的民族学、人类学研究在方法论上,既要强调研究开发技术或生产技术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又要研究与开发利用特定区域的环境资源的特殊技术有直接关联的人们的行为模式,同时还要研究受开发技术直接制约的行为方式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文化的其他方面。服饰作为民族艺术的一部分,也是由其周边的自然环境、文化习俗、民族心境等综合条件所决定的。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出特殊的生产方式,地理环境的性质决定了生产方式的类型,而不同的生产方式又产生了不同的服饰文化,在其产生的初期无时无刻不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