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向者如何成为沟通高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内向者产生不自信的原因

其实相关的原因,在第一章第一节中就有较为详细的论述,这里只做一些补充。

从心理学的角度,我对自卑的了解,主要以弗洛伊德和阿德勒的理论为基础。弗洛伊德提出将人的主观“意识”部分比喻为冰山露在水面上的一角,而“潜意识”却是冰山在水面以下的巨大部分,潜意识潜移默化支配着人的行为。

弗洛伊德还提出“童年阴影理论”,你在幼年、青少年时期遭受的挫折、打击或其他负面影响,如果没有获得及时引导,会产生心理创伤,因人的自我保护机制,大多被压抑到潜意识区域,而一旦被触发就容易引发情绪或行为失控。

阿德勒是和弗洛伊德同时代的另一位伟大心理学家。他认为人的自卑有三个最主要的来源:身体缺陷、娇纵和忽略。阿德勒认为一个人在五岁之前,其生活经验已经决定了他成年后解释自身遭遇和回应的方式,并对于“对这个世界和自己应该期待些什么”这个问题有了基本的答案。

从社会学的角度,人的自信在逐步成长的过程中,同时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1. 中国的教育方式(家庭、学校)

欧美的教育是鼓励个性发展,不打骂,不打压,讲究沟通。我认识的很多来自欧美的老外都很活泼、健谈、自信。

在中国,刚出生或几岁大的孩子大多都天性开朗,想笑就笑,想哭就哭。但随着成长的环境、社会化的影响,家庭父母、学校老师的教育都会要求你达到一定条件才能开心,比如,考试100分,做个听话的孩子,等等,最后使人的负担越来越重。并且中国的教育环境(家庭、学校)大多比较压抑个性,比如从小就被要求不能调皮捣蛋,要做一个听话的孩子,不能随便吵闹,一吵闹就会被训斥或被打,刚开始还是会继续吵,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年纪变大,吃到的苦头够多(断掉零钱、体罚打骂等),慢慢也就被驯服了,就像动物园里被拔了牙的老虎被大妈骑着拍照一样无奈。同时还有一些因为父母对孩子的不重视,或工作原因与孩子接触较少,这种忽略也会造成孩子缺乏关爱和自信肯定的培养。

2. 他人对你的评价(你在他人眼中的形象)

年幼的你,三观还未成熟,父母、老师对你的评价会直接影响你的价值感。比如:父母要求严厉,即使你考到98分的好成绩,他们也不会夸奖你,鼓励你,而是告诉你,不要骄傲,要思考那2分是怎么丢的。他们这样的行为有可能传承自他们自己的父母。这种过于苛责的行为,日积月累会让你成为一个过分追求完美的人。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物是绝对完美的。太过刻意追求,自然会有压力,当你承受不了时,焦虑感会影响你的身心健康。这是中国从古至今的教育方式,也让我们从本来的开朗天性逐渐变得谦虚谨慎起来。

从小到大,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你也渐渐地习惯了,需要对方的评价、认同,你才能确认自己的价值感。如果对方对你是负面评价,而他攻击的点又是你很在意的地方,如外貌、学历、家庭背景等,如果你自尊心强,还会和对方争辩。

人有两套评价系统:一套是自我评价系统;另一套是他人评价系统。未成年时,更多地依赖他人评价;心理成熟后,更加相信自我评价。过于在意别人想法和评价的人,自我评价系统弱小,就会显得不够自信,或者自信都来源于外界。这种追求外在条件认可的自信,也并非真正的自信,一旦条件不具备或消失了,你就会手足无措。

3. 生活中的各种挫折(学习、事业、爱情等)

有了前面的铺垫,你现在自信心非常脆弱,俗称玻璃心。你对各种困难对你产生的挫折感的抵抗力是很弱的。类似于,在你已经千疮百孔的小心脏上,又多插了几刀。最常见的就是爱情上的挫折,自信心缺乏的朋友,在异性面前,不容易放得开。你本来只是想表现得更好,却会适得其反。学习、工作是你天天都在使用练习的,再不擅长,时间久了,怎么也能熟练了,即使做砸了,大不了换个工作,工作相对容易找。而恋爱则不然,由于自卑的人很需要外界认可,而缺乏自信,某种程度上就是缺乏魅力和吸引力。

以上因素的日积月累,会让你的思维模式都处于较为负面的状态。常见的就是遇到一些挫折或压力,就容易放弃,退缩,逃避。曾有人想改变,已经下定决心来参加我的课程,但他的负面情绪一旦复发,就会萌生退意。

总之,内向者之所以不自信,尤其是后天内向者,和他们的成长环境与教育经历有密切关系,基本上内向和自卑两种状态是同时受到影响的,有可能是先变得内向,然后影响了自信心,以致变得自卑;也有可能是因为遇到使自信心受挫的事情太多,从而导致性格逐步内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