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的内容包括无菌持物钳使用法、无菌包使用法、铺无菌盘法、无菌容器使用法、取无菌溶液法和戴无菌手套法等内容。
基本概念
1.无菌物品:经过物理或化学方法灭菌后,未被污染的物品称无菌物品。
2.无菌区域:经过灭菌处理而未被污染的区域,称无菌区域。
3.非无菌物品或区域:未经灭菌或经灭菌后又被污染的物品或区域,称非无菌物品或区域。
无菌操作目的
1.熟练掌握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方法。
2.保证已灭菌的无菌物品处于无菌状态。
3.保证无菌物品、无菌溶液和无菌区域不被污染。
4.熟练掌握无菌手套的使用方法。
无菌技术实施原则
1.操作中保持无菌:进行无菌操作时,应首先明确无菌区与非无菌区,操作者身体应与无菌区保持一定距离(>20cm),手臂应保持在腰部或治疗台面以上,不可面对无菌区讲话、咳嗽、打喷嚏。
2.取无菌物品时须用无菌持物钳,面向无菌区。
3.一套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个病人使用,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4.无菌物品一经取出,即使未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
5.无菌物品已被污染或疑有污染,均不可再用,应重新灭菌。
无菌物品的保管
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灭菌物品应存放在无菌物品存放间的存放架或存放柜内,应距地面20~25cm,距墙壁5~10cm,距天花板50cm。存放架或存放柜应便于清洁,不易生锈;保存环境应清洁、明亮、通风或有空气净化装置,照明光线充足;温度低于24℃,湿度低于70%(图8-1)。

图8-1 无菌物品的保管
无菌操作前准备
1.环境准备:环境要清洁,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半小时须停止清扫地面等工作,避免不必要的人群流动以降低室内空气中的尘埃。治疗室每天应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一次(图8-2)。

图8-2 无菌操作环境准备
2.人员准备:进行无菌操作的医务人员应衣帽穿戴整洁,帽子要把全部头发遮盖,口罩须遮住口鼻,修剪指甲,洗手。必要时应穿无菌衣、戴无菌手套(图8-3)。

图8-3 无菌操作人员准备
无菌操作主要内容
(一)无菌持物钳使用法
1.无菌持物钳应浸泡在盛有消毒液的大口容器内,溶液应浸没钳轴关节以上2~3cm,每个容器只能放1把无菌持物钳(图8-4)。

图8-4 消毒液浸泡无菌持物钳
2.取放无菌持物钳时,应将钳端闭合,不可触及容器边缘或液面以上的容器内壁。使用持物钳时应保持钳端向下,用后立即放回容器中,并松开关节,将钳端打开(图8-5)。

图8-5 无菌持物钳使用法
3.取用无菌物品必须使用无菌持物钳,无菌持物钳只能用来夹取无菌物品,不能触碰非无菌物品,也不能用于换药或消毒皮肤。无菌物品一经取出,即使未使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或无菌包中。无菌容器一经开盖,24小时内有效(图8-6)。

图8-6 用无菌持物钳取无菌物品
4.为避免持物钳在空气中暴露过久,如欲到远处取物时应连同容器一起搬移,就地取出持物钳使用(图8-7)。

图8-7 持物钳远距离移送
5.无菌持物钳及其浸泡消毒容器,应每周清洁消毒两次,并更换消毒溶液及纱布。门诊换药室或使用较多的部门,应每天清洁消毒一次。
(二)无菌容器使用法
使用无菌容器时,不可污染容器盖的内面,不可用手接触容器边缘及内面。无菌容器应每周消毒灭菌一次。
1.打开无菌容器盖:盖的内面朝上,平放于桌上,夹取无菌物品后立即由近侧向对侧盖严(图8-8)。

图8-8 无菌容器使用法
2.手持无菌容器:手托无菌容器底部,不触及容器内面及边缘(图8-9)。

图8-9 手持无菌容器
(三)取无菌溶液法
1.用纱布擦净无菌液体瓶,仔细检查核对溶液后,撬去铝盖,用拇指将橡胶瓶盖边缘向上翻起松动,示指和中指套住皮塞拉出,手不能触及瓶口及盖的内面。(图8-10)。

图8-10 开启无菌液体瓶盖
2.用无菌持物钳在无菌储槽内夹取无菌治疗碗,放置于预定位置,手不能触及其内侧及治疗碗的边缘。
3.手握瓶签,先倒出少许溶液冲洗瓶口(倒入弯盘内),再由原处将溶液倒入无菌容器内(图8-11)。

图8-11 倒取无菌溶液
4.如有剩余液体,常规消毒后将橡胶瓶塞塞紧并下翻、盖严,不可用无菌敷料堵塞瓶口,不可用棉签等直接伸入溶液瓶内蘸液,以免污染剩余的溶液。
5.在瓶签上注明开瓶日期与时间,开封后的无菌溶液有效期为24小时。
(四)无菌包及其使用
1.无菌包:为使医疗护理用品便于消毒、保存和使用,须将各类物品用布类包裹、扎紧,此即称为无菌包。无菌包内根据需要放置不同物品,如无菌巾、医用敷料、手术衣、手术台布类用品、医疗器械、成套组合设备(如导尿设备、胸穿设备)等,无菌包外面贴有记录卡和灭菌效果检测条(图8-12)。

图8-12 无菌包
标签内容包括物品名称、包装/复核者、灭菌日期、失效日期、炉号炉次、消毒员等项目信息
2.包扎无菌包:待灭菌物品须用双层致密的厚棉布包扎打包,并在包外贴上标签和监测条,然后进行灭菌处理,灭菌后的无菌包存放备用。无菌包的包扎方法图示如下(图8-13)。

图8-13 无菌包包扎法
3.无菌包的保管:无菌包应注明物品名称、消毒灭菌日期,并按日期先后顺序摆放保存,以便取用。无菌包在未被污染的情况下,可保存7~14天,过期应重新灭菌(图8-14)。

图8-14 无菌包分类放置保存
4.取用无菌包:取用无菌包时,应检查包外标签(物品名称、灭菌日期),指示胶带是否变色,包布是否干燥等。
(1)打开无菌包:手只能接触包布外面,依次揭开包布四角逐层打开无菌包(图8-15)。

图8-15 打开无菌包顺序
(2)取出无菌物品:将包内无菌物品抛置于已铺好的无菌盘中,或用无菌钳夹取所需物品,并放置在预定位置(图8-16)。

图8-16 取出无菌物品方法
(3)重新包扎无菌包(回包):无菌物品一经使用或过期,应重新进行灭菌处理。取用部分灭菌物品后,可按原折痕重新包裹并用绑扎带将无菌包环形扎紧,并在标签上注明本次开包时间。重新包扎的无菌包在24小时内可以再次开包使用(图8-17)。

图8-17 重新包扎无菌包(回包)
(五)铺无菌盘法
无菌盘是将无菌巾铺在清洁、干燥的治疗盘内,形成一个无菌区,用以放置无菌物品,提供治疗、护理使用。无菌盘的铺法包括单层底铺盘法和双层底铺盘法(图8-18)。

图8-18 无菌盘
1.单层底铺盘法:
(1)铺巾:双手捏住无菌巾一边外面两角,轻轻抖开,双折平铺于治疗盘上,将上层呈扇形折至对侧,开口向外。
(2)放入无菌物品。
(3)覆盖:双手捏住扇形折叠层治疗巾外面,遮盖于物品上,对齐上下层边缘,将开口处向上翻折两次,两侧边缘分别向下折一次,露出治疗盘边缘(图8-19)。

图8-19 单层底铺盘法
2.双层底铺盘法:
(1)铺巾:双手捏住无菌巾一边外面两角,轻轻抖开,从远到近。三折成双层底,上层呈扇形折叠,开口向外。
(2)放入无菌物品。

图8-20 双层底铺盘法
(3)覆盖:拉平扇形折叠层,盖于物品上,边缘对齐。
(4)放置记录卡:在记录卡上注明铺盘日期、时间并签名,然后将记录卡放置于治疗盘内。铺好的无菌盘有效使用期为24小时(图8-20)。
(六)戴无菌手套
1.适用范围:各类小型手术一般不在手术室,而是在床旁进行。进行这类手术时,术者通常不需穿无菌手术衣,但必须在卫生手消毒后戴无菌手套。
2.戴无菌手套法:
(1)检查手套:检查无菌手套袋外面的号码及有效日期,或检查一次性手套的有效期;检查手套合格后,取滑石粉涂擦在两手掌和手背(图8-21)。

图8-21 检查手套
(2)戴手套:取出手套后,先戴右手手套,将右手指插入手套内并戴好;再用已戴好手套的右手指插入另一手套的翻边内面(手套外面),将左手五指插入手套并戴好(图8-22)。

图8-22 戴无菌手套
(3)冲洗手套:用消毒的0.9%氯化钠溶液洗净手套外面的滑石粉(图8-23)。

图8-23 冲洗滑石粉
(4)脱手套:操作完毕后,用清水洗净手套上的污物和血渍,脱去手套。
3.戴手套注意事项:
(1)手术人员应根据自己手的大小选择合适的手套。
(2)一定要掌握戴无菌手套的原则,即未戴手套的手,只允许接触手套内面,不可触及手套的外面;已戴手套的手则不可触及未戴手套的手或另一手套的内面。
(3)手套破损须及时更换,更换时应以手套完整的手脱去应更换的手套,但勿触及该手的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