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苏“夜雨对床”考述
苏轼与苏辙兄弟之间感情深挚,正如《宋史·苏辙传》所说:“辙与兄进退出处无不相同,患难之中,友爱弥笃,无少怨尤,近古罕见。”夜雨对床是展现二苏手足情深的著名典故。苏辙《逍遥堂会宿二首并引》云:“辙幼从子瞻读书,未尝一日相舍。既壮,将游宦四方,读韦苏州诗,至‘安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恻然感之,乃相约早退,为闲居之乐。”
韦应物的这二句诗表达出亲人意外相逢、同床而眠的欣喜、快慰,风雨交加的外部环境使得这份亲情显得弥足珍贵、分外温馨。这引起了苏轼兄弟的强烈共鸣,二人对此诗、此约念念不忘,在诗文之中反复提及。苏轼在乌台诗案期间所作的《予以事系御史台狱,狱吏稍见侵,自度不能堪死狱中,不得一别子由,故作二诗授狱卒梁成,以遗子由》一诗中,他不以生死为意“是处青山可埋骨”,但深感遗憾的却是自己不能兑现夜雨对床之约,而使弟弟“他年夜雨独伤神”。苏辙在《再祭亡兄端明文》中凄然感怀的也是:“昔始宦游,诵韦氏诗。夜雨对床,后勿有违。”
韦应物原诗句在二苏之前几乎寂寂无闻,而一经二苏化用,由于二人的巨大影响,夜雨对床遂成表现兄弟情深的著名典故,为后人津津乐道,频频化用,成为一个颇有影响的文学现象。然据笔者检索,目前尚未有论著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拟在对夜雨对床与韦诗原文文字差异进行考辨的基础上,细致考察后世对这一典故的群体认同与化用方式,尤其是对它在建筑物命名及绘画艺术中的呈现情况,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力图较为清晰地勾勒出后世对夜雨对床的接受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