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远临证七十年精华录(上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23.大建中汤治胃炎

蛔虫寄生在人体吸取营养,影响健康,使人面黄肌瘦,处于虚弱状态;主要在肠道活动,故《金匮要略》言“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除投乌梅丸(乌梅、细辛、干姜、黄连、当归、附子、蜀椒、桂枝、人参、黄柏),尚给大建中汤(蜀椒、干姜、人参、胶饴)温中降气、和胃扶正、杀虫,属传统名方。老朽临床开大建中汤治腹内寒痛,呕吐,舌苔白腻,脉象弦迟,欢喜手按,热敷则舒,习称“凉性胃炎”,颇见效果。根据前人经验,以蜀椒为君,干姜次之,人参益气相辅,胶饴缓急,且起温里补养作用。蜀椒功力热、散,抑制蛔虫,时间较短乃其缺点,止痛却占优势。

1957年于山东省中医进修学校诊一山区农民,经常恶心,腹内不断隐痛,纳呆,手足冰冷,大便如鸭溏,日行数次,医院印象浅表性胃炎。当时即按寒邪调理,授予本汤,计蜀椒15克、干姜30克、人参10克、胶饴60毫升,加了炮附子15克,每日一剂,分三次用,连饮七天,症状锐减,并排出蛔虫两条。由此可知,其温里与驱蛔的疗能,完全符合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