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小儿正常发育模式
一、0~6岁小儿动作、语言的发育及父母对小儿的教育帮助
(一)孩子1~3个月的发育
1个月
(1)婴儿被抱起时,头部可维持极短时间的直立位。
(2)直立抱起婴儿,使他的小脚与床面或桌面相接触,可见他的一条小腿伸直,另一条小腿抬起。
(3)当妈妈把手指放入婴儿的小手掌心时,他立刻抓牢。
(4)婴儿对妈妈的声音会有反应。
(5)可以看到头顶悬挂的颜色鲜艳的玩具。
2个月
(1)婴儿仰卧时,会用小脚踢东西。
(2)把婴儿抱起时,他的头部会摇摇晃晃地试图维持直立位。
(3)给婴儿玩具时,他可以手心向下无意识地抓握片刻。
(4)婴儿在有人逗他时会发笑。
(5)可发出“啊”、“喔”、“嗯”的语声。
(6)婴儿会用眼睛追随在他眼前移动的玩具。
3个月
(1)婴儿的头部能够随意地转动。
(2)婴儿趴在床上时,他的头部可抬起,用双肘支撑上半身。
(3)当抱着婴儿立起时,他会抬起一条腿迈一步,再抬起另一条腿迈一步。
(4)开始注意手中握着的玩具。
(5)会无意地扯动自己的衣服。
(6)开始认识妈妈。
(7)对黄色、红色的玩具能很快地产生反应。
● 父母对1~3个月孩子的帮助
把新生儿看作正在生长着的无知生命,因为他只能看,可是什么也认不出的看法是错误的。新生儿对他接触的人和事会有感觉,对妈妈的心理状态会有所反应,如安静或兴奋等。3个月的时候,妈妈的焦虑会影响孩子,孩子会用哭来表示焦虑。
应当让孩子尽量多与妈妈接触,如喂奶、背着、抱抱、爱抚等;应当让孩子活动,衣服不要穿得太紧,沐浴时也应让孩子充分活动;应当让孩子看到周围的事物,最好在摇篮上开一处口子,使孩子能看到周围的事物;应当让孩子有机会俯卧着,尽量把孩子放在有人的地方,在小床上挂上颜色鲜艳的能动的玩具,使孩子能够用眼跟踪。
玩具:颜色鲜艳的纸片、碎布和布制柔软易拿的东西。
(二)孩子4~6个月的发育
4个月
(1)孩子的动作多呈对称性;
(2)俯卧位时,孩子能把头抬起并与肩胛成90°角;
(3)将孩子扶立时,他的两腿能支撑着身体;
(4)手指经常伸开;
(5)经常把手中的玩具放入口中;
(6)经常抓着自己的衣服往头顶上拽;
(7)经常啃手指。
5个月
(1)孩子可以自如地翻身;
(2)在俯卧时,有想爬行的迹象;
(3)坐位时背挺得很直;
(4)会用一只手够自己想要的玩具,并能抓住;
(5)如果听不到熟悉的声音或看不见妈妈,会显得十分烦躁;
(6)喜欢不厌其烦地重复某一动作。
6个月
(1)在仰卧位时,可以抬起头和腿;
(2)翻身动作更加灵活;
(3)在俯卧位时,可以同时略微抬起头和腿;
(4)可以坐在椅子里;
(5)可以用双手支撑着坐在地上;
(6)在站立位时,喜欢跳跃;
(7)可以用手拿起边长约一寸的小木块;
(8)可同时用双手玩玩具;
(9)可跟随声音转动头部;
(10)眼睛开始注意手部的活动。
● 父母对4~6个月孩子的帮助
让孩子在母亲的膝上坐较长的时间或者让孩子半靠着坐在支着靠垫的小椅子上。
把孩子能玩的没有危险的玩具,如木制玩具、木匙等,放在孩子前面供他玩耍。
逗孩子笑、玩并讲故事。
玩具:小的没有危险的东西,如木圈、匙子、贝壳;有响声的玩具;小盒子;缝得很严实,内装豆子或种子的小布袋。
在这个年龄段,孩子不是用拇指和食指来拿东西,而是用手掌和其他四个手指头。认识事物的途径是口。
(三)孩子7~9个月的发育
7个月
(1)不喜欢长时间地躺在床上;
(2)在俯卧位时,能用一只手去拿眼前的玩具;
(3)在仰卧位时,能将自己的脚放到嘴里去啃或用手去玩自己的脚趾头;
(4)能把玩具从一只手递到另一只手中或送到嘴里去啃;
(5)在镜子中看见自己会微笑;
(6)能拿着玩具在桌子上敲着玩;
(7)扶着他坐着时,手能伸出拿玩具;
(8)能说“哒、哒”等固定语音;
(9)开始能够分辨陌生人。
8个月
(1)可独立坐大约1分钟;
(2)可以从坐位躺下;
(3)可以扶着床栏杆站立;
(4)可以由站立位坐下;
(5)可以用手去拿自己喜爱的玩具;
(6)经常用嘴咬玩具;
(7)在户外,孩子开始注意周围的人和景物;
(8)如果把孩子喜欢的玩具拿走,他会哭闹。
9个月
(1)可以持续坐上10分钟;
(2)可以灵活地向前、向后爬;
(3)能扶着床栏杆站着并沿着床栏行走;
(4)能够用瓶盖去盖瓶口;
(5)当叫他的名字时,他会答应;
(6)懂得一些简单的语意。
● 父母对7~9个月孩子的帮助
找个安全的位置,让孩子坐在垫子上;
帮助孩子站起来、坐起来、爬行,对他的每一个成功给予鼓励;
尽量多地让孩子接近妈妈,让孩子参与家庭生活;
注意孩子放入口中的东西,避免中毒或噎着;
收拾孩子常扔下的东西并放整齐;
对孩子说话要简单准确,避免说小孩话。利用穿衣和吃饭时间,陪孩子玩和跟孩子说话;
和孩子玩捉迷藏,鼓励孩子完成的每一个动怍。
玩具:软球、有色彩的积木块、布制小动物、小木块、小型厨房用具。
(四)孩子10~12个月的发育
10个月
(1)能够较长时间坐稳;
(2)能够扶着东西站得很稳;
(3)可用手去敲打或堆放放在桌子上的玩具;
(4)会招手、摆手等动作;
(5)可以说“爸爸”、“妈妈”等简单语句;
(6)可以冲着镜子微笑。
11~12个月
(1)坐着时能自由地转动身体;
(2)能够独立站立;
(3)扶着手能走;
(4)能用手捏起硬币、扣子、花生米等小物品;
(5)能把小玩具放入盒子里;
(6)可以把手中的玩具递给别人,但不松手;
(7)喜欢模仿大人的动作,如梳头;
(8)喜欢嘟嘟叽叽地说话。
● 父母对10~12个月孩子的帮助
帮助孩子学习行走,用两手扶住他并注意周围环境的安全,避免孩子摔跤或遭受其他意外;
教孩子普通的句子,并重复他发过的音。
(五)孩子13~17个月的发育
13~14个月
(1)能够一只手扶着行走;
(2)一只手可以拿两块小积木;
(3)用手拿皮球时,不易松开手,但改拿积木时,手却容易松开;
(4)可以重复大人说话句末的3~4个字;
(5)能够认识一些物体的名称,如床、门等。
15~17个月
(1)能够独立地小步行走;
(2)可以爬上、爬下台阶;
(3)能将两块积木搭在一起;
(4)看图画书时,能帮大人翻书页;
(5)开始对书中的图画有所认识;
(6)可以用手指出或向大人示意所要的东西。
● 父母对13~17个月孩子的帮助
让孩子看怎样将水倒入小的容器中,然后再倒干,在容器内可以放些小石子、小木块;
与孩子说话、讲故事,用“以前、以后、在前面、在后面、在旁边”等关联词。
玩具:小积木或者是可以把玩具拼摆在里面的小套盒;带轮子可以推拉的玩具车;图片。
(六)孩子18~23个月的发育
18~20个月
(1)能够独立步行,不用伸手去保持平衡,很少摔跤;
(2)能跑但比较笨拙;
(3)一只手扶着可以上楼梯;
(4)可以爬上成人用的椅子;
(5)能够追着皮球走,但不会踢;
(6)可以在地面上跳跃;
(7)可以扔皮球;
(8)可以把花生米之类的小物件放瓶中;
(9)喜欢锅、碗、杂志等物件;
(10)能够说2~3个词汇连在一起的句子;
(11)能够将三块积木叠在一起;
(12)可以听懂简单的句子。
21~23个月
(1)可以蹲着玩玩具;
(2)可以独自上楼梯,但下楼梯需要扶扶手;
(3)可以踢较大的皮球;
(4)能把5~6块积木叠在一起;
(5)能较好地拿水杯喝水;
(6)能说4~6个词汇连在一起的句子。
● 父母对18~23个月孩子的帮助
帮助和鼓励孩子上下攀登,让他克服困难并对他每一点进步表示祝贺;教他指出自己的口、鼻、耳等;
让孩子自己吃饭、不过量,要求整洁;
让孩子玩水和沙子,允许他弄乱;
和孩子说话,向他做简单的解释,给孩子看画,给他讲解画的是什么。
玩具:水、沙、球、布娃娃。
(七)孩子24~30个月的发育
24个月
(1)可以跑得很稳,不容易摔倒;
(2)能两只脚交替地上下台阶;
(3)可以倒着走;
(4)在步行中能跨越障碍物;
(5)可以把6~7块积木叠在一起;
(6)可以把水从一只茶杯倒入另一只茶杯;
(7)能够把瓶盖拧开;
(8)吃饭时,能将匙子送入口中;
(9)大约能掌握60个词汇;
30个月
(1)能够用脚尖行走;
(2)可以从较低的台阶上双脚跳下;
(3)能坐在小三轮童车上,靠双脚踩地前进。
● 父母对24~30个月孩子的帮助
通过图画、书来鼓励孩子的观察能力,帮助他认识日常事物的名称,区别身体的各部分,比较事物的大小及位置;
给孩子简单的任务,让他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玩具:纸、铅笔、粉笔、结构积木、模型。
(八)孩子3岁时的发育
(1)可以骑小三轮车;
(2)能独立地双脚交替上楼梯;
(3)有单脚站立的趋势;
(4)可以把9~10块积木叠在一起;
(5)能照着画一圆圈;
(6)还不会画十字;
(7)可以自己吃饭;
(8)可以自己解纽扣;
(9)能解释自己画的景物或东西;
(10)能够听懂简单的音乐或歌曲;
(11)可以用双脚跳一步;
(12)可以把瓶盖拧上;
(13)可以用手玩卡片。
● 父母对3岁孩子的帮助
鼓励孩子跑、跳、攀登,但要慎防危险,对孩子的每一成功表示祝贺;
听孩子说话,讲自编的故事,回答他的问题,并且采用不同的说法、词句来对孩子讲话;
让孩子负一点责任,如:拿个口袋或拿不易打破的东西,并且当他完成任务时谢谢他,帮助或鼓励他穿脱衣服。
(九)孩子4岁时的发育
(1)可以不规范地洗手、洗脸和刷牙;
(2)能把皮球扔过头顶;
(3)可以单脚站立但时间不长;
(4)可以说出两种甚至多种颜色的名称;
(5)可以照着画四边形和十字;
(6)可以数3~5个数;
(7)可以自己上厕所;
(8)能用两脚交替地下楼梯;
(9)可以双脚连续地跳2~3步;
(10)能够爬梯子。
● 父母对4岁孩子的帮助
教孩子用双脚跳或双脚交替跳,教孩子跳绳,教孩子调整站、坐、蹲、伏的姿势;
让孩子沿直线走,拿着装水的器皿走以及扔接球;
教孩子数数并认识颜色;
教孩子分辨动物的声音,认识水果、食物、树木;
教孩子唱歌和背诵歌诀,弹奏乐器;
教孩子按物品的形状、大小、颜色来分类;
让孩子表演一些有趣、简单的动作;
要求孩子自己盥洗。
(十)孩子5~6岁的发育
5岁
(1)可以跳绳;
(2)可以沿直线走“一”字步;
(3)单脚站立可维持8~10秒;
(4)能够画出一个有五官、穿上衣、裤子及鞋的人像;
(5)可以数10~20个数;
(6)能够画三角形;
(7)遇到不会的字和词会向大人询问;
(8)能自己穿脱衣服;
(9)能跑着上楼梯。
6岁
(1)能够闭眼单脚站立;
(2)能分清上、下午及左右方向;
(3)能踢迎面飞来的皮球;
(4)能做蛙跳动作。
● 父母对5~6岁孩子的帮助
教孩子尽可能地跳得越高越好;把小木棍放在地面上,让孩子在上面走;让孩子听音乐或按节奏跳舞;
准许孩子玩创造性的游戏,用各种零碎物品做各种东西,允许孩子收集石子、木块及其他杂物;
准许孩子观察事物,听他的描述和说明,回答孩子所有的问题,即使有些问题会令人难堪;
让孩子玩时使用安全的工具,偶尔可以让孩子烹饪,并在家务劳动中承担多一点的责任。
二、精细运动的发育
新生儿时期可引出握持反射,持续2~3个月,当主动握物动作出现时,此反射消失。
4周以内手常常握得很紧,得到12周时手就经常呈张开的姿势,将花棱棒放在手中,能握住数秒钟。
16周,两手能凑到一起玩,能玩衣服,把衣服拉到脸上,常常去抓东西,但距离判断不准,手常常伸过了物体。持物时用整个手掌握物(图2-1a),手握花棱棒的时间较以前长些,而且会摇晃。
20周,能主动握物,但动作不协调,不准确,能玩玩具,往往双手去拿,把东西放到嘴里。
24周,能握奶瓶,玩自己的脚,用手掌抓积木,开始时用掌的尺侧去抓,以后才会用桡侧,给另一块积木时,手中积木扔掉。
28周,可用拇指及另外2个手指握物(图2-1b)。会用一只手去触物,能自己将饼干放入口中,玩积木时可以将积木从一只手倒换到另一只手。给另一块积木时,能保留手中原有的一块。
36~40周,拇指能与其他指相对。
40周,可用食指去触物,能将手中物品放在桌上,当父母向小儿索取玩具时,不松手。
44周,能用拇指和食指捏拿较小的物体(图2-1c)。会将东西放入一大盒子中,并从盒中拿出另一个。
48周,能把玩具给检查者。
1岁,不再把东西经常放入口中。
12~15个月,能把东西往上扔,替他捡起来后,再继续扔。
15个月,可将1块或3块积木(边长为2.5cm正方体)搭成一个“塔”(图2-2a),不跌倒。
18个月,可搭3~4块积木的“塔”。
2岁,会搭6或7块的“塔”,模仿搭“火车”(图2-2e),但没有“烟囱”。会转动门把,旋转圆盖子。穿鞋、袜子和裤子。
2岁半,会搭8块积木的塔,模仿搭“火车”,可将“烟囱”搭出。会将铅笔握在手中(手呈拳状),会模仿画直线和圆圈。
3岁,会搭9块积木的“塔”。看过父母搭“桥”(图2-2b)的过程,然后会模仿去搭“桥”。会按着一个已画好的圆形画出圆形,看完父母画十字的过程后去画一个十字。会脱穿衣服,除了衣服背后的扣子外,会系其他扣子。
3岁半,不用看搭“桥”的过程,只根据搭好的样子,就能模仿搭“桥”。
4岁,看过父母搭的过程后,会模仿搭“大门”(图2-2c)。可以按已画好的十字图形画出十字。
4岁半,不用看父母搭“大门”的过程,根据搭好的样子,能搭“大门”。可以按已画好的方形画出方形。
5岁,可以按已画好的图形画三角形,此时尚不会用积木搭“台阶”(图2-2d)。
6岁,可以按已画好的图形画菱形。会搭“台阶”。
手的操作能力与智力发育水平密切相关,正常小儿手的动作发育很少出现延缓的情况。
若一个小儿在5个月时能去抓住一个物品;或6个月时能将一个物品从一只手倒换到另一只手中;或9~10个月时能用食指去碰触一件物品;或9~10个月时会用拇指或食指去拿一个小纸团,就可以判断此小儿神经发育大致正常。一个智力低下的小儿是达不到这些水平的。若手的操作能力发育很早很完善,预示着小儿将来的智力水平可能较高。
在手的功能发育过程中,1岁左右的小儿尚未形成左利或右利,到2岁左右才逐渐可以看出,如一个1岁以内小儿经常只用一只手接触物品或持物,要注意是否为偏瘫。
在英国的普通小学里,大约6%的儿童为左利,而在智力或运动有障碍的特殊学校中,12%的儿童为左利。在成人中,妇女4%是左利,男子6%为左利。
左利是遗传所致还是后天环境、教育训练的结果,目前看法还不一致。在双胎(单卵双胎或双卵双胎)中,左利者是一般人的三倍。左利在智力低下的人群中较多,其原因还不太清楚。
左利是否会引起阅读和学习困难,目前尚无一致意见。左利小儿在语言发育中没有显出落后。现在认识到,在训练左利小儿改用右手时不会引起口吃,除非训练的方式给孩子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书写能力在左右利之间也没有什么区别。当然,左利在书写时可能由于位置、方向等方面造成一些困难。
三、视、听觉的发育
(一)视觉的发育
新生儿时期就有丰富的视觉活动,有人观察到,生后几分钟的小儿注视一个脸的图形比一个没有图形的白纸时间要长。新生儿可以注视母亲,2周小儿看母亲脸的时间比生人要长。当一个物品朝其面部移动时,他可以保护性地头向后躲。当小儿3~4周时,将两张图形给小儿看,一张是整个面部;另一张是面部的一部分,结果小儿凝视整个面部图形的时间要长。7周时能注视母亲的眼睛。
新生儿时,在距小儿20~25cm处,悬挂一圆环,左右摆动,这时小儿两眼能注视45°范围,4周时达90°,3个月时可达180°。6周以前小儿两眼表现轻度辐辏。3个月时能注视近处物品。3个月或再晚些,他能够注视奶瓶,4个月时能注视1cm左右的积木块。
新生儿不能把头与眼的运动结合在一起,当头被动转向一侧时,眼不能同时随之转动,常常慢一些,称之为“娃娃眼运动”(doll’s eye movement)或“娃娃眼反射”,此反射生后2~3个月时消失。
新生儿时两眼不能同视一物,6周后两眼能共同视一物,但要到4个月时才协调得比较好,若6个月时双眼仍不能协调共视一物或出现斜视时,则属异常。
5个月小儿,进食前看到奶瓶能表示兴奋。6个月时可以通过弯腰或低头来调节体位,去看感兴趣的东西。
1岁以内不能追视快速运动的物体。
视觉功能发育滞后最常见的原因是智力滞后。有些智力发育滞后的小儿曾被误诊为“盲”,因为对视觉刺激无反应。
若小儿生后失明,而眼附近的肌肉(眼轮匝肌、皱眉肌及额肌)运动发育正常,面部表情不受影响。盲的小儿常常表现一些特异的动作,如有时用手指深压眼窝,做揉、按眼球的动作。此动作出现于1岁,到5~6岁时停止。全盲的小儿有时出现快速的、对称的上下挥动双手动作。头过伸或过屈,身体来回摇动或旋转。朝前或朝后跳,或脸部做怪样等。
判断一个盲儿的智力发育比较困难,不能用一般测验方法来检查,失明的小儿平均IQ低于正常人群,盲儿不仅微笑发育较晚,其他方面也较晚。
(二)听觉的发育
胎儿在子宫内已有听力。足月新生儿对声音的反应是惊吓反射、眨眼或啼哭,若啼哭时听到声音也可表现为啼哭停止。有时表现为呼吸暂停。
Murphy曾记叙了听觉的发育情况,在距小儿45cm处发出声响,各年龄小儿反应如下:
3个月小儿,听到声音后,头转向声音一侧,不论声音来自一侧的上方或下方均不会朝上或朝下转头(图2-3a)。
3~4个月时,头转向声响侧,眼睛也朝声音方向看。
5~6个月,若声响在耳下方,头先转向声音一侧,然后再低头朝下(图2-3b)。
6个月,若声响在耳上方,头先转向声音一侧,然后再向上(图2-3c)。
6~8个月,在小儿一侧上方或下方出现声响,头转向声音,转动的路线是个弧线。
10个月时,小儿能直接将头转向声音来源(图2-3d)。
小儿7个月当别人叫其名字时有反应,9~12个月时能听懂几个字,包括家里成员的称呼。9个月的小儿逐渐可以根据声音来调节、控制自己的行动,逐渐学会倾听声音,而不是立即寻找声音来源。
听觉发育迟缓最常见的原因是智力低下,有些智力低下的小儿听觉反应不好,常被诊断为耳聋。听力受损的小儿语言发育也落后。
四、情感的发育
(一)愉快
所有小儿都是先会表示不愉快,以后才会表示愉快。生后最初几天的小儿,将他抱起时,小儿表现出安静,这是最早的愉快表示。以后当喂奶时,愉快的表示是伸出脚趾,交替地伸、屈。6周时当与其说话时可显出微笑,3个月时高兴时会高声尖叫,以后表示高兴是全身的反应,躯干、上肢和下肢都活动,兴奋得大喘气。16周时能大声地笑,当拉他呈坐位时可出现微笑。
4~5个月时,用手搔其痒处时会笑,以后见到他人用手指接近其躯体时也会发出笑声。
有人曾统计400例正常小儿第一次出现微笑的年龄,如表2-1所示。
母亲常常把任何脸部肌肉运动都认为是微笑,甚至因疼痛脸部抽动一下也认为是微笑。母亲们常常轻轻搔抓小儿口周,引起小儿“微笑”,其实这属原始反射的表现。
若一个小儿8~10周以后还不会笑,常常说明是智力发育滞后。一个盲的小儿开始微笑的时间要晚,因为他不能见到母亲对他的微笑;孤独症的小儿有时出现微笑的时间也晚;先天性面神经麻痹的小儿及强直性肌萎缩的小儿都很难微笑。
(二)啼哭
正常小儿出生后即会啼哭。早产儿很少啼哭,若哭时声音也无力,哭声持续时间短。足月儿哭声有力,时间也长。
小婴儿哭声短,断断续续和重复,当有刺激时逐渐加大。随着发育,单音调的哭声延长,逐渐变成多音节,音调也出现变化。
不同年龄的小儿啼哭的原因有所不同。
出生后一周的孩子,饥饿时可引起啼哭。婴儿饿的时候比饱的时候容易啼哭。饥饿时,仅仅将小儿抱起不能停止啼哭,只有喂奶才能使其安静下来。寒冷也会引起啼哭,但即使环境很温暖,若赤身裸体也会引起啼哭,只有给他穿上衣服才会停止啼哭。各种原因所致的疼痛也是引起啼哭的原因。有些小儿睡眠时肌肉突然的收缩一下(肌阵挛),引起全身抽动,会导致惊醒而啼哭。一般认为尿布湿了会引起啼哭。但有人做过试验,婴儿啼哭时,拿下湿了的尿布,然后做出换尿布的动作,把原来湿了的尿布放回原处,他往往也会像换上干净尿布那样停止啼哭。
生后第2周的小儿,除了上面的原因可以引起啼哭外,在喂奶过程中,若突然将奶瓶拿掉,中断喂奶,也会引起大哭。但喂母奶的孩子要到第1个月末时,中断喂奶才会引起啼哭。
生后3周的小儿,平时若对他点点头、对他说话或拍手,可以引起他微笑或不表示什么反应,但当他烦躁时,做这些动作,只会引起他啼哭。
对一个生后4周的小儿,当他烦躁时,若搔他的腰部或腋窝部位,不仅不能引起他发笑,相反会引起一阵啼哭。
1~2个月的小儿不愿意别人离开他,看到人离开他时,不论是母亲还是陌生人,都会使他啼哭。把他熟悉的玩具拿走时,也会引起啼哭,他啼哭不是因为他要这个玩具,只要把玩具放回原处就可停止啼哭。
2~3个月的小儿对成人离开或拿掉他的玩具都会引起较强烈的反应,有时还往往伴有吸吮拇指的动作,有人认为这是心理苦恼的具体反应。
五、语言的发育
5~6周的小儿除啼哭外,还能发出其他的一些声音,开始时大多是一些元音,偶尔有少数辅音。
12~16周时,高兴时会大叫,当母亲与其说话时,他也会“呀呀”作答。16周时可以发出辅音m、k、g、p、b。
28周时,能发出“ba”、“da”、“ka”等音节。
32周时能发”ba-ba”,“da-da”等2个连续的音。
8个月时可以利用发音来引起人们对他的注意。
10个月时能理解“不”,大人说“再见”时会摇手。
1岁小儿平均能说2~3个字。
15个月时会说一些别人听不懂的“话”,到1岁半时能说出几个有意义的词。
21~24个月时可以说2~3个字的句子,会用“你”、“我”等代词。
2~3岁时咬字可能还不清楚,有时还会有口吃,到3岁时说话就正常了。
语言的发育与很多因素有关,如遗传、听力、环境教育和智力发育等,它们之间又互相影响。
智力和语言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智力低下可影响语言能力的发育,语言较其他方面更能反映小儿智力水平。智力低下的小儿不能注意别人对他说什么,精神不能集中,模仿能力也差,不能表达和理解词的意义,智力低下程度越严重语言功能就越差。
听力缺陷也是影响语言发育的重要因素;听力丧失的小儿无法学习说话。若听力丧失不太严重,他可以看着别人口唇动作学习发音,如“拨、夫、呜”等音,但对于依靠舌头运动发出的声音,掌握就比较困难,如“哥、勒、儿”等音。
在人类语言中常出现的是512~2048次/秒的声音:有些小儿仅仅对高频率的声音听不到,如“丝、夫”等高频率的声音,但对低频率的声音可以听到,如钟“滴滴答答”的声音,拍手、关门、飞机和汽车的声音全可听到,以致父母,甚至医生也没有发现小儿有听力障碍。这种轻微的听力障碍若在婴儿时期就存在,也会影响语言发育,若在会说话以后出现听力障碍,不会进一步影响说话的功能。
有些小儿没有听力障碍,智力发育正常,也没有脑部器质性疾患,但语言发育迟缓,这种小儿往往有家族史,尤其是父母可能说话也晚,与遗传有关。
环境因素对语言的发育有着密切的关系,父母对子女的关心程度、教育水平与小儿的语言发育密切相关,平时很少和小儿说话肯定影响语言的发育。有时家长不停地批评、指责孩子说话的方式或语调,或从不搭理小儿的问话,都会影响小儿语言的进步。
双胞胎的小儿常常出现语言发育落后。有人认为这是因为孪生小儿整天在一起,不用语言而用其他方式也能表达其意图,但也有人指出,在孪生小儿中出现语言困难的往往只是其中的一个,很少两人都有语言困难,即使两人都有语言上的障碍,往往程度、性质也不相同,所以要考虑其他的因素,有人认为主要是由于母亲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同时教两个孩子说话,还有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双胞胎中的一个模仿另一个语言,而不是模仿成人的语言。
至于口腔解剖缺陷,如唇裂和腭裂对语言发育影响不大,仅在发一些辅音时受影响,如p、b、t、d、k、g等。如果腭裂同时伴有耳聋,则语言发育将受到影响。腺样体增生时常发鼻音,上下颌咬合不良时可影响发音,特别是小下颌畸形。舌系带短一般不影响说话,除非是特别短。
脑性瘫痪患儿常有语言方面的困难,不仅开始会说话的时间后延,还有构音障碍。
口吃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语言障碍。口吃开始的年龄常在2~4岁,95%患儿在5岁以前发病,学龄儿童中1%~2%患有口吃。男孩患病是女孩的3倍,女孩患病后恢复也快,所以在年龄大的儿童中男孩显得更多。4/5的患儿自然恢复,在成人中,3‰患有口吃。
引起口吃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家庭影响 家中如有人口吃,小儿可能因模仿而造成口吃,也可能父母中曾有患口吃者,对小儿说话过于焦虑,以致小儿口吃。
2.模仿周围人或同学中有口吃的病人,或电影、电视节目中有口吃的病人说话的镜头,小儿模仿其说话,形成口吃。
3.左利小儿教其换用右手时,往往也会出现口吃,其机制还不十分清楚,有人认为与精神紧张、焦虑有关。
4.若小儿经常处于恐惧、担忧状态,也容易造成口吃,性情激动、敏感的小儿比温和、平静的小儿容易患口吃。
六、与周围人交往能力的发育
生后1~4周时,当母亲与其说话时能安静下来,看着母亲的脸,有时还可以有张嘴、闭嘴动作,两手往往也上下摆动。
4~6周会微笑,2个月时能笑出声音。
2~3个月时,可以模仿母亲亲吻的动作,或伸舌。
12周时,对周围表示兴趣,能观看房间内人们的活动,给他玩具时表示兴奋,能认识母亲,听到母亲的声音会转头。当用手帕给他擦鼻涕时,会把头转开,高兴时会尖叫。
12~16周时,当准备奶瓶给其喂奶时,会张着嘴在一旁等待。当到一新房间时能表示有兴趣,16周时能大声地笑。
20周时能对镜中自己的影像微笑。
24周时,见到母亲来抱他时,能伸直上臂。将其玩具拿走时,会表示不高兴。积木掉下时,会低头看积木掉在何处。
28周时能模仿动作和声音.喜欢玩“藏猫猫”游戏(成人把脸躲藏起来,然后再突然出现)。当喂其不爱吃的东西时,会紧闭双唇。
32周时,能把母亲手中的毛巾或手帕拉出来,扔到地上。会试着去拿远处的物品,会做出“不”的反应。
36周时会把上臂挡在脸前拒绝别人给洗脸。会把两块积木放在一起玩耍。
40周时,会拉母亲衣服,以引起注意,会表示“再见”。能绕过桌角去看东西.对一些话有反应,如问他:“爸爸在哪?”会抬头去寻找。能把东西拿给父母,但不放开手。
48周,会把球交给父母,把玩具递给父母时会松开手。能随着成人唱的歌谣摇动身体。对图画书表示兴趣,会摇头表示“不”。
11~12月时,当母亲把一个特殊物品放在自己头上逗小儿时,小儿会笑。
1岁时能懂一些短句,如“你的鞋在哪?”会抬起脚。
七、进食、穿衣及控制大小便能力的发育
婴儿常常不能将嘴唇嘬成圆形以便与乳头密切接触,所以奶经常从口角流出,而且常常吞进一些空气而引起呃逆、溢奶。随着发育成熟,唇与吸吮表示接触紧密,咽下的空气也随之减少。
生后4个月以内,若将食物放在舌体的前面部分,小儿能将食物顶出,如要喂食时,应将食物放在舌后部。4~5个月的小儿能用嘴唇接触杯子前缘,可用杯子喂奶,用杯子喝的速度比用奶瓶要快。
6个月的小儿可以咀嚼食物,这是发育过程中一个重要标志,这个月龄的小儿已会握物,所以这个年龄的小儿能自己吃饼干,而且喜欢自己握住奶瓶。
6个月以后小儿能握匙,有些小儿9~10个月就能自己用匙吃东西,但一般说来平均到15个月时才可以自己进食,但开始时常常把手指也同匙一起伸到食物中,而且撒到桌上到处都是。
如果有练习的机会,15个月的小儿能自己用杯子喝水。
小儿自己会穿衣的年龄,与是否有锻炼的机会有关。若父母一直替小儿穿衣而不给他实践的机会,往往很晚才学会。一般说来,1岁半小儿会脱掉手套、鞋、袜子、拉开拉链。3岁时能穿衣,但需别人提醒衣服的前后面,不会系后背的扣子,穿鞋有时分不清左右。4~5岁会系鞋带。
关于控制大小便能力的发育,在新生儿时期,排尿是个反射动作,也可以由于各种刺激所引起,婴儿常在喂奶后排尿、排便。小儿可通过条件反射训练排尿,如排尿时用便盆,以后每当臀部接触便盆边缘即可引起排尿。15~18个月的小儿,当把裤子尿湿以后,才会告诉妈妈,18个月以后能在排尿前告诉妈妈,但在这段时间,小儿说尿马上就能尿出,若来不及找便盆,还会尿湿裤子,在16~18个月时,当小儿无尿而家长令其排尿时,会说“不”。2~2岁半的小儿能自己脱下裤子上厕所,但有时玩一个新玩具或游戏时,往往忘记去厕所。
18个月时大多数小儿白天不再尿湿裤子。
2岁时,50%小儿夜间不再尿床。
3岁时,75%小儿夜间不再尿床。
5岁时,90%小儿夜间不再尿床,也就是说10%的正常小儿到5岁时,夜晚仍偶尔尿床。控制排便比控制排尿要早。
八、婴幼儿发育的几个基本标志
婴幼儿发育过程中,有很多重要的标志,但在一般日常临床工作中要全部掌握有一定难度。下面是一些最基本的标志,大多数正常小儿都应达到。掌握这些标志,对判断发育是否异常,很有参考价值。
出生时 俯卧位骨盆高起,膝在腹下方。俯卧悬空位时,肘屈,髋部分伸直。
4~6.对母亲微笑。
6.俯卧位时,骨盆能放平。
12~16.头转向声音来源。手能主动握物。
12~20周 两手放在眼前,端详两手。
20周 用手去触物,并用手拿。
26.能将东西从一只手递给另一只手。会咀嚼,坐时手在前面支撑。仰卧位时,头能抬起片刻,能自己吃饼干。
9~10个月 用食指触物,拇指与其他指相对去取物。会做“再见”动作。当给他穿衣时,常把手穿到袖子外面,把脚穿到鞋外面。
13个月 主动往地上扔东西(约在15个月时停止),能独自走,会说2~3个简单字。
15~18个月 模仿做家务事,例如用手或任何衣物“擦桌子”。
15个月 能自己进食,会拿杯子喝水,放下杯子。停止扔东西,不再把任何东西都往嘴里放。
18个月 开始会告诉妈妈要排尿,但有时说的时候已尿完了。
21~24个月 偶尔能将2~3个字连在一起。
2.白天不再尿裤。
3.夜间不再尿床。自己穿衣,不会系背后的扣子,能独脚站立片刻。
● 其他移动身体的形式
在小儿学会走以前,他还可以用很多方法从一个地方移到另一个地方。例如在床上或地上能熟练地滚动到要去的地方。仰卧位时可以抬臀部及下半身,一拱一拱地移到别处。两手用力把身体拖着在床上移动,朝前爬或朝后爬等移动身体的形式。
正常情况下,小儿会坐、走的年龄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时也很难找到发育迟缓的原因。坐和走等运动的发育与神经系统髓鞘成熟有关。有些小儿运动发育较快,大约有3%的小儿9个月时就可以不扶物行走。这种小儿的家族中往往也有很早就会行走者。运动发育较快的小儿并不意味着将来智力超常。
● 引起运动发育滞后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遗传因素
有些小儿会走路的时间比较晚,家族中也有类似的历史,可能与脊髓髓鞘成熟较晚有关,由遗传因素所致。
2.环境因素
如果家人不给小儿爬的机会,孩子可能很晚才会爬甚至不会爬而直接由坐发育到站立、行走。Super研究了非洲肯尼亚小儿的发育情况,发现肯尼亚农村的小儿学会坐的时间比美国小儿早一个月,他认为这与当地生活习惯有关。一个月的时候就锻炼小儿两腿的活动,5~6个月时把小儿放在地下挖的一个特殊坑里,可以坐在里面不跌倒,背部得到锻炼,但同是一个种族的小儿,住在城市中欧洲式的房子里,没有得到这种“训练”的机会,结果他们会独坐及走的时间比农村小儿要晚。
3.个体差异
每个小儿会走的年龄不一样,有的小儿胆小或特别小心,经过几次摔跤后就不敢再练了,这种小儿会走路的时间都较晚。也曾见到个别小儿3~4岁还不能单独行走,体格检查未查出异常,智力发育正常,但只要有人牵住其一个手指就能行走,从运动发育来说,这个小儿已会走路了。
4.肌张力异常
若肌张力增高(如脑性瘫痪)会走路的时间就晚。有些脑性瘫痪的小儿始终不会走路。在肌张力高亢型脑瘫中,偏瘫的小儿学走路比下肢瘫或四肢瘫的要快。四肢痉挛性瘫的小儿在坐和走的发育方面经常是落后的。肌张力不稳定型脑性瘫痪的小儿坐和走常常也较晚。
肌张力低下型小儿坐及走的时间也较晚,若程度严重则不能坐和走。良性先天性肌弛缓会坐的时间可能不延迟,但会走的时间则较晚。
5.神经肌肉疾病
常常表现为行走发育迟缓,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症最先出现的异常,是大运动发育滞后的表现。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不会使走路的时间延迟,但可使走路的姿势不正常。肥胖也不会影响会走路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