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路序
《易》:“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春秋繁露·阳尊阴卑》:“阳始出,物亦始出;阳方盛,物亦方盛;阳初衰,物亦初衰;物随阳而出入,数随阳而终始……。”《医法圆通》:“人活一口气,气即阳也,火也,人非此火不生……阳行一寸,阴即行一寸,阳停一刻,阴即停一刻……阳者阴之主也,阳气流通,阴气无滞,阳气不足,稍有阻滞,百病丛生。”阳气是一身之气中具有温热、兴奋特性的部分,是人体内具有温煦、推动、兴奋、升腾、发散等作用和趋向的极细微物质和能量。阳气能增强脏腑组织器官功能活动,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化生人体所必需的阴精物质,有抑制体内阴寒之气,防御外邪侵袭以及祛邪外出等作用。人体一旦阳气不足,则内脏机能衰减,代谢低下,抗病及抵御致病因素能力减弱,对外界环境适应性降低,神经系统活动受抑制,甚则致机体功能失调,百病丛生。
“扶阳”从广义来说,是对维护人体阳气功能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原则和理念;从狭义角度来讲,“扶阳”是特指以运用温热药物为主,或以其他各种手段和方法达到扶助阳气作用的治法。中医“扶阳学术”可追溯到先秦两汉以前,尤以方书之祖仲景之 《伤寒杂病论》为代表,后经历代医家,如王叔和、韩祗和、许叔微、成无己、张介宾、张璐、柯琴、徐大椿、尤怡、郑钦安、吴佩衡、祝味菊、刘民叔、范中林、唐步祺等医家的发挥,在近现代逐渐形成“一源多流、流派纷呈”的格局,如“伤寒派”、“温阳派”、“火神派”、“扶阳派”等。其学术宗旨多以附子、干姜、肉桂等辛热之药为主组方,达到温扶阳气,祛病强身的作用。云南吴佩衡先生是其中杰出的代表,擅用大剂附子治疗阳虚阴寒等证,屡起沉疴,世誉“吴附子”,其扶阳学术思想受到海内外学者的推崇,广泛用于内、外、妇、儿等常见病及疑难危重病的诊治,疗效、特色优势明显,历经四代传承,逐步形成了云南独特的扶阳学术流派。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快,社会压力大,亚健康人群普遍增多,各种疾病多发,多因机体元阳不足所致。阳化气,阴成形,无阳则阴无以生,阴阳失调,必致机体多种疾病发生。故通过“温扶阳气、协和阴阳”,调节机体功能,增强体质,防病治病,已得到人们的普遍共识,但是如何调治以祛病延年,则需要通过广大医护人员来宣教和实施。有鉴于此,云南吴佩衡扶阳学术流派第二代、第三代传人吴生元教授、彭江云教授将精心策划、撰写多年的 《扶阳理论与临床实践》一书,奉献给广大医务工作者。该书从扶阳理论的渊源、历代医家对扶阳理论的论述、扶阳法在现代临床疾病中的运用,以及扶阳养生调摄等方面,用纵横比较的方法,系统而全面地阐述了中医扶阳治疗疾病的思想,且突出理论与临床的有机结合,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可读性,必将为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及中医爱好者所喜爱。
该书理论阐发深刻明了、临床实践具体适用,优势特色鲜明,是一本极具临床指导价值的实用专著,余深表敬佩,乐为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