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八节 神经调控技术的麻醉及护理
一、术中麻醉
近30年来,功能性立体定向神经外科迅速发展,脑深部刺激器植入术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广泛,目前已基本替代毁损术,成为治疗功能性神经疾病如PD、特发性震颤、肌张力障碍、癫痫、慢性疼痛和某些精神疾病如强迫症等的一种治疗手段,大大改善了该类患者的生活质量。未来随着DBS植入术数量的增加、手术水平的提高和影像学的发展,这一微创手术将会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麻醉医师应当掌握DBS植入术麻醉管理的特殊需求、麻醉药和麻醉方法对手术的影响以及围术期可能发生的相关并发症的诊断和处理,确保患者的安全。
(一)脑深部电极植入术(DBS)
如前面章节所述,DBS系统包括3部分:颅内的植入电极、连接延长线和植入的脉冲发生器(电刺激器)。将电极植入颅内目标神经组织,通过延长线与脉冲发生器相连。后者是电池供电的神经刺激器,一般埋置在锁骨下或腹部的皮下,调节至最佳参数改善症状,控制副作用。DBS植入术主要包括以下3个步骤:第一步,安装调试头架,并进行头部MRI扫描;第二步,调试埋置植入电极;第三步,埋置脉冲发生器。第一步可在病房和磁共振室完成,后两部需在手术室进行。三个步骤可同一天完成,也可在完成前两步后间隔3~14天再进行第三步。
(二)麻醉药对微电极记录或试验性刺激测试的影响
精确的颅内靶点核团定位是DBS植入术成功的关键。因为颅内靶点核团一般深在且较小,所以在电极植入过程中常采取一些措施来提高定位的准确性,例如术前使用头架固定患者头部进行立体成像显示大脑结构;术中用微电极记录(microelectrode recordings,MERs)进行电生理引导,定位刺激目标区域;对清醒患者做试验性刺激测试,验证此处电极刺激可以改善症状且并不引起副作用,进一步确认靶点位置。麻醉医生应关注麻醉药物对以上措施的影响,以免影响定位的准确性。
1.麻醉药对微电极记录的影响
DBS植入术时常用的药物包括咪达唑仑、丙泊酚,阿片类药物如芬太尼或瑞芬太尼,和右美托咪定。由于MERs是靶点定位的重要方式,麻醉药物会直接影响临床测试的结果。常使用药物的优点和缺点见表2-1-8-1。
GABA类镇静药对MERs影响较大。由于大脑皮层下区域对GABA受体相关药物极其敏感,会完全终止MERs和震颤发作,应尽量避免使用GABA镇静药物。咪唑安定等苯二氮 类药物可激动GABA受体,明显抑制MERs,一般不推荐使用。丙泊酚广泛用于神经外科手术,也是DBS植入术常用的镇静药物,常单独或联合瑞芬太尼持续输注,可用于清醒镇静或全身麻醉。研究显示丙泊酚麻醉下可描记出丘脑底核(STN),内侧苍白球(GPi)和下丘脑腹侧中间核(Vim)的微电极记录,认为该药物对MERs的影响较小。但也有研究持不同观点,认为丙泊酚对不同核团的微电极记录影响不同——对STN的微电极记录影响很小,但能显著减少内侧苍白球GPi的神经元的点燃率,并认为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GPi比STN的GABA能传入神经通路较多所致。有证据证实在靶控输注时,丙泊酚在PD患者的药代动力学模型不同,使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会短暂改变和抑制帕金森震颤。此外,研究发现麻醉药对不同疾病患者同一核团的微电极记录影响不同,如PD患者的GPi微电极记录比肌张力障碍患者更易受到麻醉药的影响。但在神经电生理测试前的手术开始阶段,许多患者需要镇静。理想的情况是镇静作用在需要患者合作时能逆转。
表2-1-8-1 DBS植入术清醒镇静术常用药物优点和缺点
右美托咪定是一种高效、高选择性的α 2受体激动剂,主要通过兴奋蓝斑核内的α 2A受体,降低交感神经活性,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产生剂量依赖性的镇静、催眠和抗焦虑作用。蓝斑核是中枢神经系统内主要的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支配部位,是脑内α 2受体最密集的区域。与传统的镇静药不同,右美托咪定产生镇静作用的主要部位不在脑皮质,不需要激活GABA系统,可产生一种类似于自然睡眠的镇静状态,患者易被言语刺激唤醒,刺激消失后很快又进入睡眠状态。右美托咪定具有抗焦虑、抗交感、抗应激、容易唤醒,血流动力学稳定,对呼吸影响轻微,具有脑、心肌、肾脏保护作用,还能够止涎,减少术后寒战、躁动,治疗和预防撤药反应等特点。右美托咪定用于原发肌张力障碍的小儿行DBS植入术,联合丙泊酚,患者神经评估期间合作,MERs及相关生理监测未受影响。右美托咪定不会减弱PD的临床症状,如震颤、僵直和运动迟缓。低剂量输注[0.3~0.6μg/(kg·h)]对MERs无影响,血流动力学平稳,且具有镇痛作用。有病例报道,负荷剂量1μg/kg持续10min镇静对MERs亦无影响。使用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有利于监测调整DBS植入术的适宜镇静和唤醒状态。右美托咪定镇静下使用BIS监测,镇静处于易唤醒状态(BIS>80),丘脑下MERs信号等同于清醒时测定的结果,但镇静较深(BIS<80)抑制MERs信号。
2.麻醉药对试验性刺激测试的影响
DBS植入术中通过试验性刺激测试来进一步确认靶点核团位置。此测试过程要求患者清醒、合作。如患者过度紧张不能配合,则可使用镇静药物,但应尽可能选用短效、可逆的药物,并避免在测试时用药。全身麻醉可以缓解患者的震颤、僵直等临床症状而影响试验性刺激测试时临床症状的评估,同时患者不能主诉靶点核团周围组织刺激产生的感觉、运动异常等副作用而影响测试,所以在电极植入期间应尽量避免使用。
(三)围术期管理
DBS植入术中精确的靶点定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麻醉医生在DBS植入术的管理中起到关键的作用。麻醉管理目标包括提供最佳的手术条件和患者舒适度;利于术中定位监测,包括靶点定位的神经监测;快速诊断和治疗任何并发症。在DBS植入与术中定位阶段,麻醉方法包括局麻监测、清醒镇静和全身麻醉。而植入脉冲发生器以及将DBS电极与植入的起搏器连接阶段,通常改为全身麻醉。
1.术前评估和准备
DBS植入术存在以下特殊性:①患者术前有神经功能障碍,且多合并心血管及呼吸系统疾病,需常规使用药物控制症状或治疗;②部分手术操作时患者需使用头架固定头部且清醒合作以观察临床症状的改善及不良反应的发生;③术中需通过MRI成像、微电极记录和试验性刺激测试等手段来提高靶点核团定位的准确性。如患者清醒不能合作需镇静或麻醉时,麻醉药物可能影响气道、MERs和刺激测试。因此,麻醉医生应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视,麻醉前应充分了解患者病情,控制血压,仔细评估气道,做好手术过程中保证气道通畅的预案,并预防胃反流和误吸。患者MRI扫描定位后进入手术室,患者带有立体定位头架,半坐位体位,此时需要关注患者的舒适情况。如果患者清醒合作,可术中评估植入DBS后临床改善情况,同时也有利于观察到植入DBS后一些副作用,如构音障碍、诱发运动障碍、感觉缺失、眼球运动、肌肉痉挛和小脑的症状。必要时麻醉前请神经内科、神经电生理、药剂科及精神心理科医生会诊,评估患者的身体、认知和精神心理状态,以制订最佳麻醉方案。
DBS植入术前访视和准备除常规项目外,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①基础疾病的病情程度、治疗用药及其与麻醉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停药后可能发生的情况,必要时与神经内科医生会诊,确定治疗用药的剂量及是否停药。例如,有研究表明,术前当晚停用治疗PD的药物有利于术中准确神经测试,但中断药物治疗可能导致患者症状恶化或出现抗精神病药物恶性症候群,临床表现为高热、运动不能、意识障碍、肌强直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②合并症及其治疗情况。围术期高血压增加术中颅内出血的风险,所以应详细了解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及治疗用药,手术当日可使用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避免术中血压过高。术前和术后应尽可能停止抗血小板治疗。慢性抗凝治疗不应作为手术禁忌,但须在围术期关注凝血状态。严重的PD患者可能出现严重但无症状的吞咽困难,容易发生误吸,围术期可使用抗酸药和促进胃动力药,但此类患者避免使用胃复安等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应尽量选用西沙比利、多潘立酮等对中枢多巴胺能系统无影响的促胃动力药。③呼吸道的评估。因为部分手术操作时,患者需使用头架固定头部,麻醉医生难以进行气道操作,所以即使在清醒状态下也应仔细全面地评估气道,制订气道管理的方案和计划。对术前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患者更应重视。④精神心理状态的评估和准备。术前应评估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幽闭恐惧症患者难以进行MRI定位及清醒状态下完成MERs和刺激试验。此外应与患者和家属充分沟通,使其了解手术步骤、可能发生的情况及需要合作的方面,尽可能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⑤认知功能的评估。术前确认患者的认知状态,不影响其术中合作及不良反应的主诉。⑥既往有起搏器、植入性心脏除颤器、动脉瘤夹闭术等磁性装置植入手术史者,不能进行MRI立体成像;有起搏器、植入性心脏除颤器者应关注其与植入电极和脉冲发生器的相互影响。
此外,不同基础疾病,术前访视的关注点不同,见表2-1-8-2。
表2-1-8-2 不同基础疾病的访视要点
2.麻醉方法的选择
DBS植入术分步进行。不同手术步骤对麻醉的要求不同。一般说来,前两步均可在局麻监测、神经阻滞或清醒镇静下完成,第三步常需全身麻醉。不论选用何种麻醉方法,DBS植入术的麻醉管理应达到以下目的:①提供良好手术条件,充分镇痛,维持体温,使患者舒适;②协助术中的神经监测,如微电极记录或试验性刺激测试来确认靶点位置;③能及时发现并快速诊治相关并发症。
如前所述,DBS植入术的前两步即安装调试头架,并进行头部MRI扫描和调试。埋置植入电极通常可在局部麻醉监测和(或)神经阻滞(眶上神经和枕大神经阻滞)下完成。局麻药物可使用1%或2%的利多卡因,也可使用1%利多卡因+0.5%罗哌卡因混合液,以发挥利多卡因起效迅速、罗哌卡因作用时间长的特点。此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在保证患者舒适的基础上使之配合完成各种测试,并及时发现和治疗局麻药中毒反应等各种并发症。术中患者应采取合适的体位,寰枕关节伸展以利于气道通畅;下肢弯曲,在头颈抬起至坐位的时候仍保持稳定性。密切监测血压,避免低血容量和血压过高,必要时可使用血管活性药维持血压稳定。可以通过鼻导管或面罩吸氧,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患者可采用术中持续正压通气。
清醒镇静技术有着很明显的优势。北京天坛医院在定位测试期间避免全身麻醉,从而探测到最佳的细胞核团活动和对神经刺激的运动相关反应。清醒镇静技术下,患者意识清楚,有助于微电极植入过程MERs临床测试实施。为了优化评估,术前需停用治疗帕金森药,患者有明显不适,可伴有肌张力障碍甚至疼痛。DBS植入期间,患者的头部固定在头架及手术床上,长时间不能活动。另外,MERs测试期间,扩大刺激和测试各种任务实施与长时间头部固定同样令患者痛苦不适。患者紧张、疼痛及不舒适会引起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增加出血的风险,因此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也会相应增加。良好的麻醉管理,细致地摆放患者体位和垫衬,与患者的很好交流与鼓励,有助其平稳度过手术期。
如患者过度紧张,可给予适当镇静,但应选择短效、停药后作用迅速消失、对MERs影响小的药物,并避免在MERs和刺激测试时停止使用。目前常用药物有丙泊酚[50μg/(kg·min)]、阿片类药物[芬太尼50~80μg、舒芬太尼2.5~5μg、瑞芬太尼0.03~0.05μg/(kg·min)和右美托咪啶0.3~0.6μg/(kg·h)]。由于头架限制了麻醉医生对患者气道的管理,同时电极刺激效果的判断要求患者处于清醒、依从和配合状态,所以应避免中、重度镇静。
如患者恐惧清醒手术、慢性疼痛综合征、严重的停药后震颤、严重肌张力障碍以及儿童,则需要全身麻醉。应选择对MERs和刺激测试影响小的药物。此外,手术第三步,即植入脉冲发生器,以及将DBS与植入刺激器连接过程,需要在头皮下以及颈部打通皮下隧道,手术刺激较大,通常需要全麻下完成。麻醉诱导:丙泊酚1~2mg/kg或依托咪酯0.3~0.4mg/kg+芬太尼2~5μg/kg或舒芬太尼0.3~0.5μg/kg+维库溴铵0.08~0.1mg/kg或罗库溴铵6~8mg/kg均可满足喉罩置入或气管插管。麻醉维持: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TIVA)或靶控输注(TCI)。需要注意的是:DBS植入术手术患者的基础疾病及治疗用药可能影响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和麻醉药物的药代动力学,所以在全麻时应加强监测及用药个体化。
3.并发症的诊治
DBS植入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2%~16%。麻醉医生应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测,及时发现并发症并迅速治疗。
(1)心血管并发症:
①高血压:术前高血压控制不良、术中焦虑等均可引起围术期血压增高。因高血压可引起颅内出血的风险增加,所以在电极植入前必须控制。可继续术前降压药治疗、适当镇静,必要时使用血管活性药,控制收缩压<140mmHg,或不高于平时血压的20%。②静脉气体栓塞(venous air embolism,VAE)和低血容量:VAE与手术部位高于右心房、术野静脉开放、低血容量、空气被负压吸进血管内有关,临床指征包括突发剧烈咳嗽、呼气末二氧化碳迅速降低以及无法解释的低氧血症和低血压。咳嗽和深呼吸会加重VAE,造成ICP升高。预防措施包括降低头部升高幅度,适当补液。若发生VAE,应迅速将患者置于头低脚高体位、止血、盐水冲洗术野、在暴露颅骨边缘应用骨蜡阻止气体进一步进入以及中心静脉导管抽出气体,同时应快速静脉补液并使用血管活性药维持组织灌注。③体位性低血压:多由治疗PD的药物引起,也可因麻醉药的扩血管作用、围术期低血容量以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而加重。
(2)呼吸系统并发症:
过度镇静、体位不当、颅内出血导致的意识障碍均可引起上呼吸道梗阻。此外患者基础疾病尤其是PD,可引起呼吸肌功能不良造成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上呼吸道梗阻、构音障碍以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术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必要时调整体位或置入喉罩进行气道管理。
(3)神经系统并发症:
表现为意识或言语障碍,包括疲劳、药物戒断、震颤、颅内出血或气颅。对于局灶性抽搐,可以初始使用小剂量咪达唑仑和(或)丙泊酚,等症状控制后再手术。颅内出血是严重的并发症,会导致永久性神经功能损伤,须迅速处理和进一步治疗。
(4)术中应激、不适以及震颤:
清醒患者由于在陌生环境里长时间保持不动,并且要配合手术,会有身体不适和心理压力。术中理疗、局部按摩和呼吸练习可减轻疼痛和紧张。鞘内注射吗啡可以减轻术中腰痛。
(5)长期并发症:
包括感染、电极移位、电极断裂、皮肤糜烂。认知方面的副作用包括情绪改变、抑郁、记忆力下降、冲动、幻觉,尤其是术前即有长期抑郁症状的患者,应术前评估和术后密切随访,及时治疗。
现今世界范围内人口快速增加,且结构日益老龄化,随着手术水平的提高、影像学的进展、对麻醉药影响MERs的理解逐渐加深,DBS植入术将会治疗更多的功能性神经疾病患者。麻醉医师应当了解PD患者的病情特点和DBS植入术麻醉管理的特殊需求,术前认真评估和充分准备对各种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至关重要。
(岳红丽 韩如泉)
二、围术期护理
(一)术前护理
1.术前评估
协助医生作术前筛选及严格评估,详细了解患者的年龄、起病时间、病程,有无痴呆和严重的焦虑、抑郁,术中能否配合测试,术后能否配合程控,患者的心理状况、身体及营养状况、家庭及社会支持情况。非原发性PD、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和精神疾病、一般情况欠佳,不能耐受或配合手术者,不宜行该手术。
2.心理护理
PD患者40%~55%会出现抑郁、焦虑等情感障碍,另外手术费用昂贵、自我形象紊乱、生活自理受限都会对患者心理产生影响,主要表现为恐惧焦虑、敏感猜疑和悲观绝望。
(1)针对恐惧焦虑患者
1)重视语言情感交流:医护人员态度要和蔼可亲,待人热情沉稳,多用安慰性、保护性语言进行鼓励和疏导,从而减轻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使患者有较强的安全感,达到心理上的稳定,对治疗起积极作用。帮助患者尽快适应环境,向患者介绍医疗有关信息,提高患者认知。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的预后,建立正性心理对待疾病,但要避免消极语言加重患者心理负担,特别是在手术前期,要使患者保持身心愉快,确保治疗顺利进行。
2)把握患者情绪感受:医护人员要耐心倾听患者诉说自己内心的恐惧,给患者提供宣泄的机会,通过宣泄使患者摆脱恶性心境,树立信心。同时,要正确引导患者认识自我、认识社会、热爱生活、钟爱生命,提高患者面对挫折的应对能力及康复能力,学会以积极乐观态度进行日常生活。
3)协助建立社会支持:患者的社会支持主要来自家庭,患者家庭同样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家属的态度和行为直接影响着患者心情和治疗效果。良好的环境可以为患者提供持续的情感支持和照顾,使其心理上得到安慰,积极配合治疗。所以,医护人员要加强与家属的沟通,了解家属的想法,寻求患者家属及亲朋好友的支持和配合,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要嘱咐患者家属避免在患者面前谈论治疗费用等问题,给患者创造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彻底改变患者感知上的错觉,消除负性情绪。
(2)针对敏感猜疑患者:
医护人员要保持举止大方、诚恳坦荡,特别要尊重患者的人格,将心比心,理解患者是因为自身形象紊乱才会变得敏感多疑,谅解并开导患者,避免故意回避,防止过度说笑。鼓励家属亲友多谈心与陪护,帮助患者建立广泛的人际交往,了解周围事物以调整个人情绪,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举办一些适合于患者的活动,鼓励患者根据个人爱好,多参加有益于身心健康的集体活动,如打牌、下棋、阅报及听音乐等,以转移患者注意力,放松心情。
(3)针对悲观绝望患者:
向患者介绍既往DBS手术成功的病例,劝慰患者,告诉患者良好的心态有助于疾病的恢复。设法转移患者对疾病的注意力,让他们多获得一些社会和家庭的信息。引导患者家属关心体贴患者,但不能对患者过分迁就照顾,在不引起疲劳和不影响治疗的前提下,可让患者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及决定,以分散患者对疾病的注意力,这样既给患者以心理支持,又使其感到家庭、社会对自己的需要,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去接受各种治疗,增强治病的信念。引导患者正确对待自身疾病。相信科学,增强对人生的希望。
3.用药护理
PD患者每天服药品种和服药次数较多,由于患者多合并认知障碍,容易发生漏服或错服药品。在发药物时详细标明每次服药的时间、品种和剂量,及时提醒患者按时服药。由于左旋多巴在肠道内与食物蛋白发生竞争性抑制,因此需告知患者高蛋白食物与左旋多巴同时服用会降低药物的疗效,宜在餐前1小时或餐后2小时服用。
4.饮食护理
由于肌张力增高、肢体震颤、强直、夜间睡眠紊乱等,运动性障碍患者多处于营养摄入不足、消耗相对增加的负平衡状态。指导患者制订合理的饮食计划,总体原则是高热量、低胆固醇、多纤维素、少盐清淡饮食。平时多饮水,多食水果,进餐时患者处坐位或半卧位,给患者足够的进餐时间,防止食物呛咳并发吸入性肺炎。
5.睡眠护理
PD患者多伴有睡眠障碍。睡眠障碍的处理要采取药物治疗与护理治疗相结合。对入睡困难的患者,遵医嘱给予短效安眠药,对剂末现象所致的睡眠障碍则给予长效左旋多巴制剂;梦魇、幻觉明显者给予非典型抗精神病药;REM睡眠行为障碍给予氯硝安定。在护理方面,给患者创造一个柔和安静的环境,病床周边设有护栏,加强安全护理,防止各种意外事故的发生,并在床头挂上防坠床的警示牌。
6.知识宣教
DBS在我国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患者及家属对此了解甚少,护士应主动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该治疗方法的步骤,术前后配合注意事项等。告诉患者术前l天剃头并洗头。术前取下活动假牙及随身佩戴的金属物品。因PD患者有24%~3l%发生认知障碍,需适当增加一些宣教时间,耐心解释。
7.安全护理
加强僵直或者抖动肢体的保护,可放置软垫等包裹床挡,防止抖动的肢体碰伤。锐器、热水瓶等危险物品应远离患者床旁;对于体型消瘦的患者,需按时协助翻身,步态不稳或者慌张步态患者行走时需他人陪护,使用手杖,穿防滑鞋。
(二)手术当天护理
1.术晨用药情况
根据患者术前症状,对于震颤明显的患者,术晨有必要加用1次短效的左旋多巴制剂,以保证头架的精确安装和MRI扫描时图像的清晰度,对于靶点的准确定位至关重要,服药时间应考患者平时用药后起效时间以及持续时间,这样既不影响手术,又可以术中准确进行功能测试。局麻患者术前不肌内注射阿托品类药物和镇静剂,以免造成口干不适及影响术中评估。
2.安装头架的护理
术晨再次向患者说明安装头架对准确定位和治疗的重要性,解释局麻时可能产生的不适感以及旋紧螺丝会有胀痛感。头架安装完毕,运送患者前往磁共振室行MRI扫描定位,注意运送途中避免硬物碰撞头部和头架,身上不能携带任何金属物品及各类带磁条的卡片。对于需要静注造影剂的患者,注意有无造影剂过敏反应,如发现异常及时停止操作并对症处理。
3.安装头架后的护理
MRI扫描定位完成后,等候进手术室前,安排患者在安静的房间休息等候。安装头架后头部重量增加,患者不便低头观察地面情况。如果患者需要行走,一定要进行搀扶保护,防止其跌倒或头部碰撞到硬物。接医生通知后,用轮椅护送患者进手术室。
(三)术中护理
1.手术当日患者入室后,巡回护士认真核对患者信息及术中所用高值物品型号。应耐心、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聊家常,拉近与患者的距离,多观察患者的一言一行,从而减轻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感,鼓励患者要有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减少对术后疗效的担忧。
2.患者上手术床时,巡回护士应协助患者,动作轻柔,避免生硬。局麻要求患者要做好充分思想准备,为了更好地配合手术中靶点的电信号的测试,以期达到最佳效果,只有患者很好的配合才能取得手术后的满意效果。
3.体位 立体定向仪头架固定于手术床上,患者半坐卧位,重心全在患者的骶尾部。为了减轻患者的身体重心压力,双腿屈膝,腘窝下垫一长圆柱形枕,以防止患者膝部悬空,无力支撑。患者舒适的体位能更好地配合完成手术。
4.术前活动患者肢体,动作轻柔,以掌握患者肢体僵直度和震颤的程度,手术后能更好地与之比较症状的改善程度。术中局麻要充分,或配合打眶上神经阻滞麻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使手术取得更好的疗效。
(四)术后护理
1.病情观察
感染、腐蚀、皮肤磨损、电极折断、电极移位、植入装置故障在术后任何时期都有可能发生。在导线的隧道尤其是连接点部位可能出现皮肤磨损,穿刺电流引流作用可能发生脑脊液漏;放置脉冲发生器的皮下囊袋创面较大,缺少吸收可能,可能出现皮下血肿或渗液,有导致继发感染的可能。因此,患者返回病房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肢体活动情况和主观感觉等变化,观察头部伤口有无渗血、渗液等。
2.用药护理
术后患者一旦清醒,可以进水而不呛咳时即可以服用治疗PD的药物,减少患者因停药出现的全身不适及加重的症状,次日开始按术前全量药物服用,如出现异动症状加重情况,可能与术后微毁损效应有关,应通知医生调整药量,术后1周左右微毁损效应消失,需要用回原量。服药时间应安排在餐前1小时或餐后2小时,及时提醒患者按时服药。密切观察有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如出现胃肠道反应、精神症状、血压下降等,及时报告医生,以便调整药物和对症处理。术后运动症状改善,找到了最佳刺激参数,多巴胺能药物可逐渐减量。
3.功能锻炼
指导患者练习舌头重复地伸出和缩回,快速地左右移动,沿口唇环形活动舌尖,重复数次。护士要多从营造良好的语言氛围入手,让患者多说话、多交流,沟通时给患者足够时间表达,训练中注意患者的发音力度、音量、语速频率,鼓励患者坚持连续不间断的训练。根据患者的震颤、肌强直、肢体运动减少、体位不稳的程度,尽量鼓励患者自行进食穿衣,锻炼和提高平衡协调能力的技巧,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减少依赖性,增强主动运动。
4.出院指导
1个月内不要进行剧烈的活动,不要从事重体力活动,以免导致植入的刺激器发生移位。DBS术不能替代药物治疗,和药物是协同作用,术后仍需继续服药,按时服药。如需调整药物,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在植入刺激器1个月后,应来院启动其脑深部的刺激器,并根据其症状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刺激器的参数。随身带“植入卡”,DBS装置有防护其他电子设备干扰的优点,所以可接近微波炉等常用电器,但避免开关正对电视和冰箱;避免到有探测器的场所及机场安全检查系统。进行其他诊疗时告知医护人员体内有神经刺激器,开机状态下禁止MRI检查。DBS术后可出现感染/排斥或皮肤坏死,观察胸前皮肤有无红肿、破溃,如发生异常及时复诊。出现下列症状需立即就诊:植入部位感觉疼痛、发红或肿胀;植入部位的头皮感觉触痛;脉冲发生器运行时,症状没有得到充分缓解;刺激过程中,感到不舒服或疼痛;不能接通或关闭脉冲发生器。
(林笑女 富晶 隋梅燕 黄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