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多学科综合诊疗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结直肠癌影像学检查的科学选择

结直肠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较多,但针对不同性质、不同位置、不同患者及不同治疗需求可选择相应检查手段,科学、合理地利用影像手段,可以获得及时、准确、全面的诊疗信息,是MDT团队讨论的基础,同时也是制定规范化、个体化治疗方案的直接依据。
一、结肠内镜(endoscopy)检查
结肠内镜检查是结直肠癌最基本的检查技术,几乎在所有结直肠癌病例的诊断和随访中均有应用,其优势在于直观发现病变,对病变大小、形态、部位、活动度等充分评价,同时可进行全结肠内壁观察,并可对病变组织取材行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内镜也是发现和诊断早期结直肠癌的最可靠的手段,对微小病变诊断能力最强,同时,内镜下可以进行息肉切除或者早期癌灶黏膜下剥离术(ESD)等微创治疗 [8-9]
内镜检查的缺陷在于其侵入性操作,患者接受度差,少数患者可能发生相关并发症。部分肿瘤较大时肠镜难以通过,不能观察病变近段的结肠。内镜以观察黏膜面为主,不能观察肿瘤对肠壁深层、肠壁外侵犯和周围淋巴结情况。在部分病例中,由于结肠冗长可能导致病变肠段定位偏差。
二、气钡双对比灌肠造影(air-barium double contrast)检查
气钡双对比灌肠造影是一种传统的结直肠检查方法,操作简便,可全面显示结肠直肠在腹腔内的轮廓和位置,并清晰显示腔内隆起性病灶和肠腔狭窄,还可观察结肠通过和蠕动等功能情况,双对比效果较好时可通过观察“腔壁线”和“微皱襞小区”,发现3~5mm的小病灶。该检查适用于无法进行结肠镜检查患者行全段结肠评价;但不适用于肠梗阻患者,而且对小病灶的诊断能力明显不及结肠镜,也不能观察肿瘤肠壁外侵犯的情况。
三、CT和MR检查
CT扫描和MR成像均属于断面成像,有较强显示病变细节的能力,随着影像技术的提高,多层面螺旋CT扫描和MR成像均不只是过去的横断面检测,还可以进行三维重建,更加全面、立体、直观观察病变,目前广泛应用于结直肠癌的诊断、分期、复查以及随访等过程。
多层CT扫描速度快,10秒之内可以完成全结肠范围的扫描,可以观察肠腔、肠壁、肠外脂肪间隙、肠周区域淋巴结,同时可观察肠系膜、腹膜后淋巴结及肝脏、肺等易转移的脏器,常用于结肠癌的诊断、分期和随访。进行结肠CT检查时应采用低张充盈(可充盈空气或水)的方法,对肠壁和肠腔显示更清晰,也可进行3D结肠重建及虚拟内镜(virtual endoscopy),观察结肠黏膜面病变 [10-11]
MR成像软组织分辨率高,但扫描速度不如CT,故MR在不受呼吸运动影响的部位(如盆腔)显示好,常用于直肠癌的诊断、分期和随访。直肠高分辨MR检查,可以清晰显示壁内肿块、肠壁黏膜下层、肌层、直肠系膜脂肪、环周筋膜、肛周括约肌,同时显示病变与邻近精囊、前列腺、宫颈等脏器边界,对直肠癌分期及手术方案制定有重要意义 [3,12],同时也为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再分期、治疗后随访提供重要技术手段。MR新成像技术如扩散加权成像(DWI)和灌注成像(PWI)等采用功能学评价,分析肿瘤内部细胞密度和微血管灌注情况,可以更敏感显示肿瘤,并预测肿瘤对放化疗的敏感度,在新辅助治疗后的再分期中有明显价值 [3-5]
四、PET/CT检查
PET/CT显像属于无创分子影像学检查技术,目前最常用的是 18F-FDG PET/CT显像,可以显示病变对葡萄糖代谢的异常,并结合CT解剖结构定位,对于结直肠癌病灶的显示、分期、疗效评估以及术后随访均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特别是PET/CT全身检查对M分期的敏感,可能影响15%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方案,但由于其空间分辨率不高,对病灶T分期价值有限。微小病灶或黏液腺癌等特殊病理类型肿瘤对 18F-FDG的摄取程度较低,可能造成假阴性;而肠道的炎性病变、结核、憩室炎、息肉、腺瘤以及痔等病变也可摄取 18F-FDG,造成假阳性结果 [13]
五、超声(ultrasonography)检查
超声检查方便快捷,可以较敏感发现腹盆腔脏器病变,可用于结直肠病变、肝转移、盆腔腹膜后淋巴结等病变的检测,可以检测病变的血流情况,并可动态观察肠道及其周围组织脏器情况。但超声检查容易受脂肪组织和肠道气体的干扰,不易发现早期或较小的肠道内病变或肠间病变。经直肠超声(transrectal ultrasound,TRUS)可较清晰显示中下段直肠黏膜层、肌层及肠外脂肪组织,术前T分期的准确性较高,对直肠癌术前评估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14-16]
超声内镜是近年来开展的新技术 [17],它借内镜技术使超声换能器直接与肠腔壁内面接触,可清晰显示腔壁的黏膜界面、黏膜肌层、黏膜下层、固有肌层和外膜层5个不同高低回声层次以及腔外邻近组织,可进行准确的T分期和区域淋巴结观察,也是早期病灶进行黏膜下切除(ESD)的重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