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个性发展
一、个性的概述
(一)个性的概念
个性是指个体在物质活动和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社会意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系统。
(二)个性的结构
个性作为一个心理系统,包含三个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着的结构,它们是个性倾向性系统、自我意识系统和个性心理特征系统。
1.个性倾向性系统
个性倾向性系统包括需要、动机、兴趣、志向、价值观与世界观等。它是推动个性发展的动力因素,决定了一个人的活动倾向性。其中,需要是推动个性发展最积极的因素,世界观是个性倾向性的最高层次。
2.自我意识系统
自我意识系统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与自我监控三个结构。自我意识是个人心理能动性的体现,对个性的形成与发展具有调控作用。
3.个性心理特征系统
个性心理特征系统是个性的个别性的集中表现,包括气质、能力与性格等心理成分。其中性格是个性的核心特征,反映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三)个性的特性
1.整体性
个性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由各个密切联系的因素所构成的多层次、多水平的统一体。在这个整体中,各个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使每个人的行为的各方面体现出统一的特征。
2.稳定性
个人偶然的行为不能代表他真正的个性,只有比较稳定的、在行为中经常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才能代表一个人的个性。个性是相对稳定的,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当一个人的生活环境或人生境遇发生重大转变后,人的个性也可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因此,个性是稳定性与可变性的统一。
3.个别性
个性的个别性是指人与人之间没有完全相同的个性特点,是具有个别差异的。但对于同一民族、同一性别、同一个年龄阶段的人来说,个性又具有一定程度的共同性。所以个性又是个别性与共同性的统一。
4.社会性
在人的个性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其本质是由人的社会关系决定的。个性的形成和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个性的社会性是个性最本质的属性。个性具有社会性,但个性的形成也离不开生物因素这一个性形成与发展的前提与基础。因此,个性也是社会性与生物性的统一。
二、幼儿个性的发展
(一)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1.自我意识的概念
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所有的身心状况以及与周围人或物的关系的意识。主要包括对自己的身体特征(如性别、相貌、健康状况等)、心理特点(如情绪特点、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以及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等的意识。
2.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
自我感觉的发展(1岁前):儿童由1岁前不能把自己作为一个主体同周围的客体区分开到知道手脚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是自我意识的最初形式,即自我感觉阶段。
自我认识的发展(1~2岁):孩子会叫妈妈,表明他已经把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了。更重要的是,孩子在15个月之后已开始知道自己的形象。
自我意识的萌芽(2~3岁):自我意识的真正出现是与儿童语言的发展相联系的,掌握代词“我”是自我意识萌芽的重要标志,能准确使用“我”来表达愿望,标志着儿童的自我意识的产生。
自我意识各方面的发展(3岁后):幼儿在知道自己是独立个体的基础上,逐渐开始对自己进行简单的评价。进入幼儿期,孩子的自我评价逐渐发展起来,同时,自我体验与自我控制也开始发展。自我评价是自我认识的核心成分。自我评价就是一个人在对自己认识的基础上对自己的评价。自我体验是一个人伴随着自我评价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如自信感、自尊感等。自我控制反映了一个人对自己行为的调节、控制能力,包括坚持性与自制力等。
幼儿期自我意识各方面发展的基本规律是:3~4岁期间,幼儿自我评价能力发展迅速;4~5岁时,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发展迅速,而自我体验的发展相对比较平稳。
(二)幼儿个性倾向性的发展
1.个性倾向性的含义
个性倾向性是决定人对事物的态度和做出具体行为的动力系统,对一个人的心理与行为起着促进和引导的作用。学前期儿童个性倾向性的发展主要反映在需要、动机和兴趣的发展方面。
2.幼儿需要的发展
需要是机体对由于缺乏某种刺激而导致的不平衡状态,以及想要重新恢复平衡的体验与心理倾向。需要可以简单地分为生理需要(如渴了要喝水、困了要睡觉及安全需要等)与社会性需要(如爱与被爱的需要、成就需要等)。幼儿年龄越小,生理需要越占主导地位;同时,幼儿的社会性需要随着年龄的增长也会逐渐增强,并且需要的发展呈现明显的个性特点。
3.幼儿兴趣的发展
兴趣是需要的情感体验。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个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最开始引起幼儿兴趣的往往是与他的生存有关的,能够在生理、心理上得到满足的事物,如可口的食物、新奇的玩具等。随着生活经验的不断丰富,孩子会对一些与愉悦刺激有关的事物或经验,以及能引起他联想的事物产生兴趣,如手工制作玩具等。
(三)幼儿能力的发展
1.能力的概念
能力是指人们成功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能力可以分为认识能力、操作能力与社交能力,也可以分为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认识能力与一般能力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智力,即完成各种活动都必须具备的注意、观察、记忆、想象及思维的能力。
2.幼儿能力发展的特点
(1)智力结构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化。幼儿智力结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发展的,其发展趋势是越来越复杂化、复合化和抽象化。不同的智力因素有其迅速发展的年龄段。幼儿期应特别重视儿童观察力、注意力及创造力的培养。
(2)出现了主导能力的萌芽,开始出现比较明显的类型差异。幼儿期儿童已出现了主导能力的差异。主导能力也称优势能力,在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中应该特别注意分析不同幼儿的能力特点,发挥其主导能力,同时加强对较弱能力的培养。
(3)智力发展迅速。根据布卢姆的智力发展理论,幼儿期儿童的智力发展极为迅速:4岁时就完成了智力发展的50%,8岁时已完成了80%。
(四)幼儿气质的发展
1.气质的概念
气质是指一个人心理活动动力方面比较稳定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及灵活性方面。气质主要受先天因素的影响,无好坏之分。
2.幼儿气质发展的特点
由于气质是一个人的神经系统所特有的特征组合,主要是先天的,所以在新生儿时期就已经表现出不同的气质特点。幼儿具有较稳定的气质特点,不同气质幼儿的行为方式不同,有的精力充沛,容易冲动;有的反应敏捷,活泼好动;有的反应迟缓,沉着冷静;有的敏感内向,孤独抑郁,等等。这就会反过来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由此间接影响幼儿自身的发展。
(五)幼儿性格的发展
1.性格的概念
性格是指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2.性格的结构
人的性格非常复杂,它是由各种各样的性格特征有机结合组成的统一体。具体包括如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1)性格的态度特征,即主要性格的主要特征,它包括对社会、集体和他人的态度;对工作与学习的态度;对自己的态度。
(2)性格的意志特征,主要包括对行为目的的明确程度,对行为的自觉控制水平;在长期工作或困难情况下表现出来的特征。
(3)性格的情绪特征,主要指情绪的强度、稳定性、持久性与主导心境。
(4)性格的理智特征,主要指一个人表现在认识活动方面的特点,也称为认知风格。
3.幼儿性格的年龄特点
幼儿性格的年龄特点主要表现为活泼好动、喜欢交往、好奇好问、模仿性强以及好冲动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