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译者序 要颠覆性的增长,首先要颠覆自己
黄邦伟博士
作为一名企业精益敏捷转型的教练和实践者,我一直在探寻更好的方法来帮助企业改进。精益起源于制造,敏捷起源于软件开发,但是如果要获得突破性的改进一定要突破制造以及软件开发的范围,走向前端与客户和业务更好的响应,走向后端与运维和运营更好的配合协作。然而,这还是不够的,还必须多走一段路,就是上升到企业高层的战略规划和公司治理体系。如果这方面没有任何改变,恐怕所有业务线的改进都不能持久。一个企业如果要真正精益和敏捷起来,高层也必须精益和敏捷起来,这正是《实施超越预算》的焦点和重点。
迈向企业级精益敏捷:战略、财务、人、业务,一个都不能少
说到企业管理,我们与企业的高管和决策者接触,从他们的视角理解他们的问题,用他们的语言和他们交流。一家企业的战略规划和执行直接影响它的发展甚至生死存亡。企业定位、创新、市场和销售等都是属于这个范畴。在战略执行和公司治理当中管理工作是不可避免的,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财务管理的范畴包括:预算、资源分配、业务跟进等。企业的投资必须正确果断,成本控制过于保守会阻碍企业的创新,丢失可能发展的机会。没有良好的财务基础会导致混乱。所有战略规划以及执行都要通过人来执行,所以也就牵扯到人的问题,比如企业如何激发人们的潜能?如何防止他们滥用权利?这涉及人力资源的管理和语言,围绕着目标、指标、绩效考核、奖励、个人发展等。因此,企业高层的良好运作涉及战略、财务、人力资源等职能部门,当然也不可忽略业务线。业务和职能部门不应该独立运作,而是需要互相配合一体化地运作。然而,传统管理并非如此,反而是割裂的,严重束缚了企业的创新、发展,甚至危及它的生存。往往企业越大,问题就越严重。企业必须跳出这种传统心态和思维。要创造颠覆性的增长,首先要颠覆自己,寻找更好的运营模式及其背后的理论和原则基础,并且勇敢果断的尝试实施。这本书会给你带来不少启发,甚至还有更多的收获。
超越预算要超越的不仅仅是预算,而是超越自己
作为企业领导,如果希望战略、财务、人力资源和业务更好地合作,想要超越自己和你的竞争对手,首先必须超越传统的预算管理方式,慎重考虑《实施超越预算》。虽然超越预算的出发点是解决大家都不满的年度预算问题,但是实际上,超越预算要解决的问题其实可以更广泛,包括战略、财务、人力资源以及业务执行,当然更重要的是释放企业每一份子的内在潜能。从年度预算入手,是因为它是各个职能领域的交界点之一,或许也是最关键的交界点。
从年度预算的问题出发,比亚特很详细、很有说服力地解释新一代企业管理,甚至可以说是新一代的精益敏捷企业管理,包括背后的理论基础和原则、可实施的工具、实施落地的指导、详细的案例。
比亚特认真地描述了自己二十多年来的超越预算经验和经历,当然也包括他个人的总结和体系化,比如如何制定战略目标?选择关键绩效指标(KPI)?如何转换到团队和个人的行动和目标?如何执行跟进?如何有效地与行业内的竞争对手对比?如何动员个人的主动性?如何实施落地?如何进行绩效考核?IT系统的支撑等。
更重要的是,比亚特始终坚持反思。我十分佩服他思考问题时的严谨程度。我相信读了这本书之后,你也会有同感。希望这能鼓励你进行思考,并超越自己。
超越预算是一种管理创新
目前,超越预算在业界还不怎么普及。可能是因为传统管理扎根太深,出于对积重难返的畏惧,很多企业都不敢有所突破。然而,很多事情正在酝酿之中,感兴趣的企业越来越多,成功案例也不少,而且各个行业都有案例,包括金融、IT、医疗、航空、电信、盈利和非盈利组织。超越预算对管理的重新思考,是一种管理创新。它让我们回到本质,对企业多年来一直在走的弯路进行纠正,对企业多年来的错觉进行修正。
然而,超越预算这样的管理创新,还不像一个新技术、新消费产品的发明和创新那么轰动。但是,超越预算已经来到一个关键的起飞点,谁走在前面,谁就可以赢得很多机会。很多企业目前一直在喊着他们必须变革,必须数字化转型,必须创新。我觉得,企业真正要改变的是心态:高层领导和管理者的心态。这正是超越预算带给我们的启发。
我接触过几个企业高管,他们几乎都有年度预算的困惑,但不知如何解决。你可能也有同样的困惑。超越预算明确指出了方向以及明确的前几步。
不管是比亚特的书,还是整个超越预算体系,我希望与更多的人分享这方面里的法宝。原因很简单,这是在做正确的事。这么好的理论、方法、实践,不推广不分享,实在是太可惜。希望你会喜欢,也希望你会推荐给你身边的人,不管是朋友、同事、领导还是下属。
超越预算在国内的实施情况
除了翻译《实施超越预算》,我还在协助国内不同企业实施超越预算。我们也特别荣幸,受邀前往海尔拜访CEO张瑞敏,欣闻他读过《实施超越预算》,并讲到相关原则与他们正在推行的人单合一模式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共通之处。简单来说,“人单合一”就一种以客户为导向,把所有员工与用户目标强烈挂钩的模式。最令人佩服的是“人单合一”在海尔落地的规模和普遍程度。在我们看来,这是一个很果敢、很了不起的管理创新。
同时我们也在探讨国内企业实施超越预算的要素与策略。我们调查了150家来自不同行业的企业,包括医疗、金融、地产、制造、教育、建筑等,企业规模小的20人以下,大的数万人,受访者包括部门业务经理、职能经理、高管等,可以说是一个范围相当广泛且有代表性的样本。
我们发现,70%企业有年度规划年度预算流程,但是当中60%以上企业对于市场变化最多只能预测6个月。这表明传统以年度为单位的节奏已经不合适了,不能够有效地响应市场变化。另外,我们发现,当中86%企业使用Excel作为他们的预算工具。将近60%企业耗费多余一个月的时间准备预算而且大部分时间都在做数据的收集与总结。此外,我们也发现大部分企业缺乏战略制定和战略传递与对齐的投入。
显然,这些财务与运营的投入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在战略规划方面有所缺失,从而导致很多企业员工缺乏对企业战略的认识,更不能有效地为企业贡献。这是一个巨大的浪费。
85%以上企业希望有更好的规划预算以及管理模式。大家都希望成长和提高。问题是变得什么样子,如何有效地改变。超越预算体系提供一些很有参考价值的答案,但并非唯一的答案。经过我们的探讨,我们总的结论是实施超越预算(或其他管理创新的体系)基本上有两种手段。
第一,从流程管理角度渐渐改进。这包括探讨轻量化流程,建立更有效的协作机制,加强反馈的速度。这其中又包括加强企业运营的数字化。这也包括如何让战略更清晰,全员向目标对齐。比亚特所在的挪威国家石油是使用这种手段的好例子。
第二,从组织结构上大刀阔斧地进行系统性的变革。这包括重新划分组织结构和角色定义,提供一个团队自适应发挥潜能的平台。在这同时也必须建立一个有效的机制确保底线。本书将会介绍的瑞典商业银行以及海尔都是使用这种手段的好例子。
不管用什么手段,如果要从传统预算以及管理模式转向超越预算和新一代的管理模式,对很多企业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跨度,是一种颠覆性的转变,需要有果断的领导力。
要有颠覆性的增长,要颠覆自己
我给企业介绍超越预算的时候经常会说:“如果钱都精益敏捷了,那么啥都能精益敏捷!”没有任何企业不想更快速、更有效地响应变化。这是精益敏捷所要解决的问题。以往的精益敏捷是从客户到交互,所谓横向的前后精益敏捷。超越预算讨论的是从高管到一线个人的协作,基层更好地响应战略的变化,上层更好地感应基层的观察和反馈,这是所谓纵向的上下精益敏捷。金钱间接反映的是资源和效果。企业用金钱换成资源并进行投资和其他增值活动,其效果体现在它的增长并反映它的收入。所以,钱必然还是一个工具和手段,就像精益敏捷一样。钱也是一个反馈机制,即使不完整,但它仍然可以推进企业进行方向、战略和计划的调整。如何对待钱,必须要进行反思。用得好,会有翻倍的效果。然而,比金钱更重要的是人。一个企业真正的资产其实是人。我没有过于强调钱的意思,只是钱听起来比较有吸引力。敏捷、精益、超越预算都是以人的集体协作和共赢为本的体系。超越预算通过崭新有效的预算管理以及战略、财务、人力资源和业务线的一体化运作,教你如何让你的财务精益敏捷。
“能干事,会思考,有追求。”认识我的人也经常听我说这句话。我们必须先把本职工作做好。通过清晰的区分预算的目的和用途,超越预算使企业更有效地设置目标、进行预测、进行业务跟进、产出更详细、更及时的经营报告、更有效地分配资源、更动态地应对变化等。虽然有不少法宝,但超越预算不是一个食谱,还是必须进行思考,找到适合企业的落地模式。如果可以的话,企业的高管对超越预算的内容进行研讨,比如通过工作坊的形式或者其他方式,商定一些改进点。如前所述,要产生颠覆性的增长,首先要颠覆自己,踏出舒适区。考虑超越预算的时候,要用积极的心态对待:“这里有很多法宝,我需要尝试才能真正有所收获。”在实施落地方面,超越预算也有很多建议。在实施当中,必然会碰到不少困难和挑战,要有追求和耐心,寻找机会点和突破点。但是要切记,一个企业的成长体现在领导者或创始人的成长。两者的成长是相辅相成的。同时,在成长旅程中,并不一定是孤单的。我们可以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就像比亚特的比喻,这是个旅程,一个漫长的旅程,而最好在这个旅程中有伙伴一起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