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就懂的夏商西周史(修订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伐有扈而享钧台

无酒可销忧。但说皇州。天家宫阙酒家楼。

今夜只应清汴水,呜咽东流。

——朱敦儒《浪淘沙·中秋阴雨》

启正欣喜于自己开创的“家天下”格局时,有扈氏却对启肆意破坏禅让制的做法十分不满,扬言要攻入夏都,生擒启,为伯益报仇。但是,行动力远比想象力要来得实际——启早就准备好了讨伐的军队。

启本来就对刚刚建立起来的世袭王朝充满了担心,所以时刻注意各诸侯的动向。虽然如此,他却也没想到,有扈氏竟然会公开反叛他。气极的启马上召集预备好的军队,准备在甘地剿灭有扈氏。为了此次出征胜利,并彰显自己已成为王权继位者的地位,启在战前召集了六军的将领,对他们发表了著名的《甘誓》。大意是说:六军的将士们,有扈氏违背神的意志,轻视五行,怠弃三正。上天因此要断绝他们的国运,现在我只有奉行上天的意志对他们进行惩罚。左翼的士兵如果不善于用箭射杀敌人,你们就是不奉行我的命令;右翼的士兵如果不善于用矛刺杀敌人,你们也是不奉行我的命令;中军的士兵如果不懂得驾车的技术,你们也是不奉行我的命令。服从我命令的人,他们就会在先祖的神位前得到奖赏;不服从我命令的人,他们就会在先祖的神位前受到惩罚。你们会因此而被贬为奴隶,甚至被杀掉。

其实这支军队,早在大禹时便已组建,军风彪悍,赏罚严明,十分善于作战。但《甘誓》的发表,则标志其国家军队身份的正式形成。为了保护国都,为了保护君王,为了保护祖宗社稷,他们奉王命,直上战场,与有扈氏大战于甘地。有扈氏的部队不仅在人数装备上不占优势,而且从素质上,也大大不如启的军队。其实有扈氏军队还停留在氏族部落中类似“团勇”的组织,当然不会像启的国家军队一样,有贯穿上下的作战目的,所以士气便远远不及,导致最后一败涂地。战后,有扈氏大部被贬为奴隶,其余则被诛杀。到了这个时候,启虽然还没有完全放心,但自己的地位又一次得到了巩固,父亡子继的“家天下”观念从此生根发芽,并一直在中国的土地上生长了近四千年。

知识链接 夏王朝军制

夏军以平民为基础,以奴隶主贵族为核心,即平民为兵,贵族为将。而且,因为正处于奴隶社会初期,这必然是一种兵农合一的军事制度,职业的终身制军人应该还没有出现;所以平时为民,战时为兵。夏王朝便是依靠这种制度来守邦安国的。夏王朝的各诸侯都负有纳贡和应召出征的责任。

军队的训练往往通过畋猎的方式来进行,此外,奴隶主贵族还有专门的场所来精进武艺,并学习行军方略。

启灭掉了有扈氏,成功捍卫了自己的权力地位。为了安抚其他氏族,同时也为了让他们承认自己世袭而来的领导权,进一步巩固统治,启决定效仿自己父亲当年举办“涂山大会”的方法,诏令天下诸侯、方伯都前往钧台(今河南禹县境内)集会,共商国是。

当年涂山大会的盛景,或许会在钧台重现。抱着这样的憧憬,启美美地进入梦乡。但各诸侯们却并未都能安然入睡,怎么呢?曾经坚决拥护禹,现在衷心拥护启的,如果置办好了贡礼,或许能有个好觉;但心中同情有扈氏,抑或根本就不认同启的呢,或许会辗转反侧一夜吧。但前车之鉴,不去朝贡必然遭诛,所以会期之日,各诸侯也都遵照涂山之例,携带各地方物前来。

▲九歌图卷

其实大禹举办涂山大会时,主要是为了显示军威,树立王权;然而启办钧台之会,其意在向各诸侯显示自己高高在上、与众不同的地位,所以必须极尽奢华,大讲排场,才能镇住各路诸侯。

那个年代,虽然夏王朝已然建立,但社会生产力还是极其落后的,所以这里所谓的奢华,不过是将所用器皿换了。比如,用青铜鼎、彝尊等来盛装肉食和美酒,并用大量制作精美的陶、竹、木器来装饰会场。但考虑到当时青铜乃是一种贵金属以及手工制品也不多的情况,想必各路诸侯也早已看花了眼。

另一个关于盛会的改动,则是在一般的会见礼外,再特地设立一种“享礼”。即启在接受诸侯、方伯的朝见,纳下他们进献的贡品的同时,举行一种祭礼,然后设酒食大宴诸侯。因为这种“享礼”的出现,所以这次大会便被称为“钧台之享”。

为了迎接这场大典,启特别命人在民间收集新颖的歌舞,最后编成《九辩》《九歌》和《九韶》,并声称是从天神那里学来的。而且启素来喜欢舞蹈,于是便趁着酒兴在各诸侯面前特意表演了这些乐舞。

奢华的装饰,精致的食物,醇醇的美酒,曼妙的舞蹈……钧台之享是一次别开生面的盛会,一切这些视觉和感官上的刺激,使得各路诸侯都为夏王朝的富有和慷慨而折服。但有一个人除外,他没有被这场盛宴鼓舞,却被深深地刺痛,他就是启的兄弟——武观。武观为什么会愤怒,而启又该如何面对自己胞弟的嫉妒呢?请看下篇:平西河自以为治。

知识点思考 有扈氏为什么反叛?

有扈氏是诸夏集团中心十二支中的一支,族人与夏后氏的姓氏相同,均为“姒”。现在仍有“同姓一家亲”的观念,更何况古时环境恶劣,民丁稀少,同属一姓,即便不是一个部落,也感觉是骨肉至亲。那么,有扈氏为什么要反叛自己的同姓族人呢?这跟王权不无关系。父子相继的制度,使有扈氏彻底丧失了获得最高权力的可能,所以他们坚定支持禅让制,同情伯益的失败,并以此向启宣战,要恢复先贤们禅让的古制。虽然口上说之“大义”,其实仍不过是一己私欲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