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干部就得有智慧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干部成长过程中之大忌

成长就是生长、长大、长成,是事物摆脱稚嫩、走向成熟的过程。任何事物的成长、成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一棵树要想长成材,必须经常修枝剪叶、经历风雨;一个人要想成功,必须经常修身养性、接受教育锻炼。干部的成长也是这样,一靠个人努力,二靠组织培养,必须经常清扫思想上的灰尘、驱散心中的迷雾、补齐能力素质上的短板,努力成长为一名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而这些灰尘、迷雾、短板就是成长为好干部过程中的大忌,如不引起重视,就会成为前进途中的“绊马索”,一不小心就会失足落马。

一、不信马列信鬼神

不信马列信鬼神是批判一些领导干部丧失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放弃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不愿、不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观察和分析问题。这些人口头上讲马列主义、讲唯物辩证法,其实满脑子都是封建思想残余,精神空虚、理想丧失,既想当大官又想发大财,热衷于烧香拜佛、摆设风水局,把自己的前途命运寄托于神灵的保佑,说一套做一套,是不折不扣的“两面人”。自己心里有鬼,还试图通过鬼神保平安,实在是荒唐可笑。事实上,世上从未见过哪位神佛真能慈悲为怀、救人于水火,反倒是一些迷信“大师”、不信马列信鬼神的干部纷纷锒铛入狱。自己都救不了,还能救别人?《国际歌》鲜明指出:“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共产党员要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无神论者,严守党章规定,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决不能在宗教中寻找自己的价值和信念。人一旦不自信就会信神。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最大的靠山永远是人民群众,最灵验的护身符永远是马列主义的正确指导思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要坚定信仰信念。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要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政治灵魂,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自觉抵制和远离封建迷信,及时清除“思想尘垢”,真正把自己的信仰引入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轨道,做到“任尔东南西北风,我自岿然不动”。要强化理论武装。田地里不种上庄稼就会长杂草。人的思维领域,正确的思想不去占领,邪杂的东西就会去占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的思想不去占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非无产阶级的思想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就会去占领。因此,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必修课、基本功,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系统掌握贯穿其中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从根本上了解和信服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学之深、悟之透、行之笃,永远守护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要摒弃私心杂念。利欲熏心必然心荡神迷,进而行为失据,甚至装神弄鬼、丑态百出。当干部,要立志做大事不能立志做大官,即使想要获得升迁、提拔,也只能通过把全部心思和精力放到干好工作上来,以一流的业绩赢得组织信任和群众支持,从而获得干事创业的更大平台,决不能把仕途升迁当作人生的唯一追求,当官“上瘾”,一旦在现实中得不到满足,就寻求“神”助。要自觉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自然也就无所畏惧,更不用到处烧香拜佛寻求保佑。归根结底,信神不如信己,求神不如求己,能救你的,只能是你自己。

二、只想揽权不想担责

古人讲,“当官避事平生耻”。意思是说为官从政者应该忠于职守、履职尽责,“避事”而不干事、揽权而不担责,是为官者最大的耻辱、最大的腐败。职务就是责任,权力就是责任,有责就要担当。我们衡量一个干部称职不称职、优秀不优秀,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就是看他是否敢于担当、勇于负责。担当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有多大担当就会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如果一个人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负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舒舒服服占位子,浑浑噩噩过日子,见了好处就上,遇到困难就缩,追逐权力多多益善,承担责任越少越好,精力不集中,工作不在状态,既对不起职位和承担的职责,更辜负了党和人民的重托,无异于依附于党的肌体上的“寄生虫”,是名副其实的“官油子”和“官痞子”,是权力观、价值观、利益观扭曲的结果,这样的人是没有资格当领导干部的。

在其位、谋其政、担其责,是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干部就是要干事的,只有干事才能进步。当干部就要有担当、有作为,竭尽所能地做好本职工作。要在政治立场上担当负责。越是重要时期,越是复杂环境,领导干部越要有政治眼光、政治意识。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理直气壮、坚持不懈地讲理想、讲党性、讲忠诚,在重大问题和关键时刻,旗帜鲜明地表明立场,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做到热爱党、拥护党、跟党走,决不能在重大原则问题和大是大非面前立场摇摆、态度暧昧。要在事业发展上担当负责。担当既需要觉悟和勇气,也需要水平和能力,关键是要有“几把刷子”,要有点英雄气概。面对矛盾要迎难而上,敢于到困难大、问题多的地方去解决问题,到群众意见大、怨气多的地方去化解矛盾,到工作难度大、情况比较复杂的地方去打开局面;面对危机要挺身而出,关键时刻豁得出去、顶得上来,临危不惧、靠前指挥,带领群众共渡难关;面对失误要承担责任,自觉修正错误,善于从错误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提升能力。要在纪律作风上担当负责。作风问题绝不是小问题,如果不坚决纠正、任其发展,就会像一堵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作风其实就是战斗力。面对歪风邪气要坚决斗争,对庸懒散奢、不思进取、纪律观念淡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等行为,要较真碰硬、敢抓敢管、坚决斗争,坚持抓常、抓细、抓长,形成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良好机制。

三、专谋人不谋事

生活中,人们常用“会来事”形容那些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人。实际上,“会来事”是冲着“人”来的,来的也不是“事”。放在领导工作中,也就是我们经常批判的“只谋人不谋事”。领导干部要重视人际关系,但不能刻意追求人际关系。谋人与谋事,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却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工作态度和价值观念。谋人者往往是整天围着领导转,不怕领导讲原则就怕领导没爱好,心思放在领导身上不放在工作上,时时处处迎合讨好;盯着同事看,对同事的身家背景心中有数;寻找“圈子”往里钻,对拉帮结派、搞团团伙伙不亦乐乎。这种人谋的是私利,图的是官位,四处讨好,八面玲珑,看似风光无限,但因为没有业绩垫底,终究会陷入领导不放心、群众不满意的境地。而谋事者心里装的是党的事业,谋的是群众利益,一门心思想着如何把工作干好,最终一定会赢得上级的认可和群众的拥戴。

“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中国共产党人能“走到一起来”,靠的是志同于共产主义理想,道合于党和人民事业,故能追崇真理而不追随权势,依靠组织而不依附帮派。领导干部要少花些心思谋人,多用些精力谋事,做到多谋事、能谋事、善谋事。谋事要立足实。谋事的目的全在于成事,要尊重客观规律,把可操作、可执行作为谋划的根本尺度,确保谋得有意义、有效果,多做打基础、管根本、利长远的为民之事,多做重实际、出实招、求实效的务实之活,决不能好高骛远、脱离实际,一味地标新立异、哗众取宠,其结果必然是事倍功半、劳民伤财,这种谋是虚谋,是在瞎折腾。谋事要站位高。“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要提高站位,学会高两三个层次看问题,自觉把当下工作放到长远工作中去谋划,把具体工作放到中心工作中去谋划,把区域工作放到全局中去谋划,知形识势,在统筹兼顾的基础上超前预见、提前准备,做到早半拍、快三分、想周全、干在前,占得先机,把握主动权,进而做到“心中有数,遇事不慌”。谋事是最高级的谋人。有为才有位。工作干好了,业绩突出了,领导就会放心你,同事就会认可你,群众就会拥护你,自然也就可以获得进步的机会,根本无须去刻意谋人。凡事刻意了,就会扭曲,就会搞假,就像怀才和怀孕一样,时间长了别人一定会看出来。同时,选人用人导向至关重要,有什么样的用人导向就会有什么样的政治生态,要强化制度设计,多用实干的干部、有实绩的干部,让一心谋人者靠边站、没市场,让专心谋事者“浮”出水面、走上舞台,坚决杜绝“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现象。

四、自以为是,目中无人

自以为是,就是总以为自己的观点和做法是对的,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不接受他人的批评,我行我素,自我感觉良好,其结果必然会导致妄自尊大、盛气凌人、目中无人,甚至排斥异己、故步自封。领导是“领头雁”“火车头”“主心骨”,有想法、有主见是应有之义,但不能自信过头,以为官升水平长、“世人皆睡,唯我独醒、唯我独能”,忘记了组织的培养、群众的支持,嚣张跋扈、不可一世。上帝欲使人灭亡,必先使其疯狂。一个人如果总是自以为是、目中无人,往往就是失败的前兆。杨修不自知,终遭杀身之祸;马谡刚愎自用,结果痛失街亭;项羽不听劝诫,以致自刎乌江;这方面的教训不可谓不多、不深刻。自以为是、目中无人,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背离,是党性不纯的表现、是“德之贼”。“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自以为是任其发展就会自行其是,目中无人如不遏制终会是孤家寡人。

强大者最温和,虚弱者最残忍。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毛泽东同志早就告诫指出:“我们有些干部是老子天下第一,看不起人,特别是做了大官就不愿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这是一种很恶劣的现象。”领导干部必须走在群众的前列、不能当群众的尾巴,但千万不可因此就有权力地位上的优越感,认为自己高人一等,而是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要看清自己。“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世上最难的事就是认识自己。没有自知之明的多是轻狂之人,亦多有狂妄和轻贱之举。有些人本事不大胆子大,什么要求都敢提,什么事都敢做,给什么职务都敢当。所以说了解自己比了解别人更重要。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任何人都不是万能的。人是有自我反思能力的,自己对自己还是了解的。别人说好才是好。一定要学会以人为镜,善于跳出自身看自身,客观地审视自己、认识自己,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能吃几碗干饭、能干多大事情,对自己的人生坐标进行准确定位。自知度越高,就越不会自以为是、目中无人,成长的空间才会越宽广。要看轻自己。领导干部不能不把自己当回事,但也不能太把自己当回事,更不能错把平台当本事,真以为自己有多厉害。其实,离开了组织,离开了岗位,就往往什么都不是,很快会被人遗忘。要从自以为是提升到实事求是,从目中无人提升到心中有民。把自己看轻,就会把群众看重,这样不仅对事业有益,对自身成长也好。要看重群众。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能载舟也能覆舟。领导干部来自群众,本身也是普通群众的一员,其能力和素质只有落实到为人民服务中才有意义和价值。要经常走进群众的门槛,放下架子,融入群众;要把实事办到群众的心坎,坚持不懈、竭尽全力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要常怀对群众的感恩之心和歉疚之情,摆正自己的位置,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在岗一分钟,战斗六十秒,不张扬、不放纵、不逾矩,在位一天,“赶考”一天,走好新的长征路。

五、搞特权,任性用权

搞特权,就是利用权力搞特殊化,享有法律、制度规定之外的、一般人享受不到的特殊权力、特殊利益。特权如同毒品,使人在不知不觉中上瘾,用久了、用顺手了,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制约,就会任性用权、为所欲为。有的领导干部将特权作为享受的温床,挥霍浪费,骄奢淫逸;有的“近水楼台先得月”,搞权力寻租,以权谋私;有的“封妻荫子”,“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利用职务之便为亲属占取资源、攫取暴利。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是旧社会留下的遗毒,与民主法治理念背道而驰。比较起来,封建制度较为容易推翻,而封建思想较难清除。要知道,为官从政属于高风险行业,古今中外,概莫能外。“高官”与“高墙”仅一字之别,“做官”到“坐牢”也只要一步不慎。搞特权,任性用权,绝不仅仅是党风政风问题,它严重损害社会公平正义,极大侵蚀党的肌体,必然引起群众强烈不满,甚至动摇党的执政根基。如果说党的干部真有特权,那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的特权就是能扛炸药包;在改革发展时期,我们的特权就是不比待遇比工作,不比享受比贡献,工作向高标准看齐,生活向低标准看齐,工作上不将就,生活上不讲究。

“滋生骄逸之端,必践危亡之地”。坚决反对搞特权、任性用权,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绝不容许有不受党纪国法约束或凌驾于党组织之上的特殊组织、特殊党员、特殊干部,否则,群众是要戳脊梁骨的,会用扁担揍我们的。要让权力回归公器本质。权力是国之公器,来自于人民,必然要服务于人民。党和人民让我们走到领导岗位上,是一种信任、一种重托,绝不是让我们当官“做老爷”。要更新思想观念,自觉摒弃“官本位”思想,始终把“公”字摆在首位、挺在前面,坚持严以用权、为民用权,以百姓之心为心。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与人民群众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要让权力受到监督约束。权力是把双刃剑,用好了可为民造福,并能体现自身价值;用不好,危害社会、危害组织,也将毁灭自身。人不能把权力带进坟墓,但权力却可以把人带进坟墓。要谨记权本法授、权依法使,任何人都没有法律之外的绝对权力。必须正确处理权与法的关系,牢固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的意识,给权力运行画红线、布雷区,始终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自觉接受监督,养成在“放大镜”“聚光灯”下行使权力的习惯,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始终保持如履薄冰的警觉,谨慎用权、廉洁用权。任何时候都应当牢记“有权不可任性”。要让权力遵循运行法则。很多领导干部出事,就出在不按民主集中制办事上,视集体领导为陪衬,用人一言堂、花钱一支笔、办事一人定。要增强民主意识、集体领导意识和团结共事意识,善于当班长而不当家长,决策果断而不武断,用好民主集中制这个法宝,跳出个人私利的羁绊,不断净化政治生态,为改革发展注入强大正能量。

六、只知“进”,不知“止”

“进”,就是前进、进步,一路向前冲;“止”,就是中止、停下来,进行总结反思。常言道,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领导干部政治上追求进步,希望有更高更大的工作平台,这本来是情理之中的事情。问题在于,一些领导干部却总想着“快进”“大跃进”甚至坐“直升飞机”,两年不挪动,就要去活动,三年不提拔,就得要说法,心浮气躁,坐不住“冷板凳”,一心为自己设计升迁路线;得不到提拔便心存不满,认为组织亏欠了他,精神颓废、怨天尤人;提拔慢的也不满意,认为自己资格老、付出多、功劳大,现在提拔错过了黄金时间;刚刚上位的仍在琢磨着如何更进一步,再上一层楼,殊不知欲速则不达,投机谋位“抄近路”,往往容易走上“邪路”“不归路”;只知“进”而不知“止”,往往是跑得越快,摔得越惨。

知进者常新,知止者常安。在为官从政的道路上,领导干部既要有高线思维,也要有底线思维;既要知进,也要知止,进止相宜,取舍得当。要循序渐进。干部的成长是有规律可循的,需要经过必要的台阶、递进式的历练和培养。领导干部应正确对待职务升迁和个人成长过程,不能任职资格未到就总想“破格”,总想争所谓的“最年轻”光环。要注重墩苗淬火,能够沉得下去,静得下心,停下来为自己充充电,不断提升能力素质、格局境界、道德修养、纪律规矩等方面的本领,为前进积聚更多能量。要进有所依。该不该提拔、什么时候提拔是组织上考虑的事情,个人应该严肃认真琢磨的是如何做好本职工作,把岗位当作为党和人民做贡献的平台,把推动一方发展、造福一方百姓作为奋斗目标,敢于担当、主动作为,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走正道,凭实绩,多干经得起群众和历史检验的实事好事,以一流的业绩接受组织挑选,决不能到处找靠山、乱人“小圈子”。要行有所止。领导干部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心中有底线、有红线,自觉用道德和法律规范自己的言行,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对逾矩越轨之事不敢想、不敢干。当然,知“止”并非是止步不前,也不是懒作为、不作为,而是要辩证地看,该进则进、该退则退,进退有度。

七、取巧卖乖,总想搞出一些动静来

取巧卖乖就是通过一些所谓“巧妙”的小聪明、小手段、小动作讨好他人、宣扬自己,以获得好感或谋取其他不正当利益。而要想获得他人关注,就总想搞出一些动静来,刷刷存在感。一些领导干部做事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在意,还怕媒体不注意,把心思和精力集中在如何吸引领导眼球上,热衷于琢磨“点子”、设计“模式”、制造“经验”,今天喊个口号、明天换个思路、后天搞个宣传,表面上风头无限,其实并没有什么实际性的成效。有的奉行好人主义,多栽花、少栽刺,你好我好大家好,得罪人的事坚决不干,没有一点原则性。究其原因,就在于这些领导干部事业观、政绩观不正,本质上是一种投机钻营的行为,取巧的实质还是为了取官,为了找到升迁的“捷径”。一个地方、一个单位如果善于取巧卖乖的人容易得势,那么正派实干的干部必然受到排挤和压制,歪风邪气一旦形成,党和国家的事业必定会遭受损失。

曾国藩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取巧也许能得一时之便,稳扎稳打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一名领导干部只有不忘初心、不绕圈子、尽到本分,按最直接、最踏实的方式去干,才能一步一个脚印,获得实实在在的政绩。要求真务实,不说取巧之言。实事求是,有什么说什么,不绕弯子、不兜圈子,批评的话要直击问题要害、一针见血,表扬的话要客观中肯、让人信服,不要花言巧语、避实就虚、顾左右而言他,也不能刻意讨好、曲意逢迎。对上级要坦诚,有一说一,是成绩就讲成绩,是问题就摆问题,不要夸夸其谈、评功摆好、回避矛盾、虚报浮夸;对群众要真诚,把真实情况告诉群众,把“底子”交给群众,不要欺上瞒下。要实干立身,不行取巧之事。真正的共产党人是要立志做大事而不是做大官。官做得再大,不为人民干事,也等于白当。要坚守自己的本分,把视线从领导在意、媒体关注转移到群众满意上来,做老实人、办老实事,以肯干提升境界、以敢干展示气魄、以实干赢得尊重,靠真本事立身,靠干实事吃饭,脚踏实地,静悄悄干大事,不去追求那些无谓的“华名”。要以实绩取人,不用取巧之人。坚持事业取人的导向,不受虚言、不听浮术,面对花言巧语的人要多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能只听他怎么讲,还要看他怎么干,不能只听一面之词,还要听群众怎么讲。要把干部干事创业的德才作为选任干部的第一标准,着力选拔那些埋头苦干、踏实工作、不事张扬的老实人,不找关系、不走路子、不跑门子的规矩人,旗帜鲜明地反对取巧之风,将那些油腔滑调、溜须拍马、见风使舵、左右逢源的“巧官”挡在“门外”,让“巧官”弄巧成拙,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八、参与阴谋和暴力

阴谋就是用一些卑劣的伎俩让对方犯错、让己方得利,常与诡计连用;暴力就是使用武力或人身攻击的方式来处理工作或解决纷争。在人们的印象中,阴谋和暴力往往出现在影视作品或小说塑造的门客谋士、地痞流氓、不法分子、大奸大恶之人身上,历来都是上不得台面,难登大雅之堂。但现实生活中,有的领导干部为了个人利益、职务升迁等,给他人挖坑设套,减弱他人的竞争力;有的搞江湖义气那一套,拉山头、搞派系、义结金兰;有的迷信“快刀斩乱麻”,动不动就使用暴力,暴力拆迁、暴力伤人时有发生,甚至以恐吓、绑架、暗杀、勒索等方式来销毁证据或对抗组织调查,不惜杀人灭口、毁尸灭迹。领导干部迷恋权谋之术和暴力,其根本是被“权力至上”蒙蔽了双眼,是不忠诚不老实、目无党纪国法的体现。薄熙来、令计划等人玩政治阴谋,最终走上了党和人民的对立面;而近年来揭露的多起副职杀正职、官员杀情妇等暴力案件,最终也将自己搭了进去。所以说,想以阴谋获利的,必然会在阴沟里翻船;以暴力伤害他人的,必然受到法律的惩处。

当官就要有当官的样子,领导干部就应该对党忠诚老实、光明正大,清清白白为官,堂堂正正做人,规规矩矩干事,决不能阳奉阴违,决不能搞阴谋诡计,决不能玩弄暴力。要做一个好人。好人未必为官,但为官者必须是好人。要始终把做一个好人当作人生追求,不损害他人利益或者公共利益,心理阳光、品行端正,有孝心、有同情心、有奉献精神,不争强好胜、不明争暗斗、不耍阴谋、不用暴力,不断净化内心,做一个善良的人、正直的人。要做一个好党员。只做一个好人还不够,还要做一个好党员。相比普通群众,党员是带头的人、示范的人,要比群众做得更好。要时刻牢记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带头遵守党纪国法,自觉接受党的管理和教育,接受群众的监督,履行好党员的义务,发挥好党员的作用,做遵纪守法的模范,永不掺杂到阴谋和暴力中。要做一个好干部。成为一名好党员还不够,还要做一名好干部。“坯子”不能坏,不然“小九九”会特别多,一肚子的坏水,一有机会就膨胀,官越大越容易出事。要光明磊落、堂堂正正、坦坦荡荡,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越界、不踩红线、不碰高压线,以真理的力量、思想的力量、人格的力量赢得各方认可,决不能两面三刀、不择手段做政客,这是死路一条。

九、就事论事、见子打子

就事论事、见子打子就是仅从事物的表面单独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干工作,不会用普遍联系的哲学思想,做事缺乏计划性、统筹性、全面性,脚踩西瓜皮滑到哪算哪。毛泽东同志指出:“不注意思想和政治,成天忙于事务,那会成为迷失方向的经济家和技术家,很危险。”现实中就有这样的领导干部,工作不分轻重缓急,不会长计划短安排,不懂得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变化的观点看待事物、看待工作,只会就事论事、见子打子,陷入事务主义泥潭,满足于办一些具体事情,不进行规律性的总结提升和系统谋划,对上级的决策部署只会机械执行,不会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究其原因,是因为站位不高、格局不大、视野不宽,做事缺乏系统性、整体性、预见性,统筹协调能力差,缺乏全局思维,不能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看问题,容易给工作带来被动,甚至会迷失前进的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切实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善于运用辩证思维谋划工作、事业。辩证思维是科学的思想利器,一定要避免就事论事、见子打子,注意处理好三对关系。全局与局部的关系。要站在全局的角度统筹、谋划和摆布各项工作、各种资源、各类要素、各种困难和问题,分清主次与先后,集中力量狠抓重点工作,常态化推进一般工作,实现抓重点、带全局,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平均用力。当前和长远的关系。事物都是联系发展的,工作也是一样,既有当前的着力点,也有长远的终点。在考虑当前的同时要有长远目标、长远谋划,防止只顾当前、不顾长远,或者奢谈长远、脱离当前。要学会长计划短安排,把长远的目标落实到当前的一件件具体工作上,赋予当前工作以长远的意义,找准当前与长远相结合的发力点。脚步达不到的地方,眼光要达到;眼光达不到的地方,思想要达到。继承与创新的关系。面对工作首先要学会用历史的观点、继承的观点来看待,看前人是如何做、取得了哪些成效,但也不能拘泥于此、生搬硬套、机械模仿,要善于结合当前的实际,寻找最佳解决方案。每一件工作完成后都要善于反思和总结,寻找工作中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做好传承;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在继承与创新中找准事物发展的规律,进而按照规律来办,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本意是指抓住了小的、丢了大的,重视了次要的、忽视了主要的,一般用来形容做事分不清主次,因小失大,得不偿失。人们通常把它当作笑话来讲,但事实上,这样的事却经常发生,甚至刚刚笑话完别人,自己又犯。时下,一些领导干部不分析研判形势,不研究政策文件,不熟悉、不掌握领导工作的特殊性及其自身规律,一味按自己的想法干,分不清什么是本、什么是末,不知道哪些事重要、哪些事次要,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干就怎么干,看似忙忙碌碌,却总是在细枝末节上打转,工作跟不上节奏、打不到点上,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成效,岂不也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这既不利于领导个人的成长进步,也会影响一个地方或单位的发展,更会贻误党和人民的事业,这方面的教训不可谓不深刻。

《礼记·大学》里讲:“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规律性,都要遵循一定的运行法则,领导工作也是一样,要想做好,必须拎得清并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分清轻重缓急。要分清大小。大事和小事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如何认定,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和标准。一般来说,大事是指根本性、全局性的事,是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也就是“西瓜”;小事则是指日常琐事和一些细枝末节的事,是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也就是“芝麻”。知道了哪些是大事、哪些是小事,也就找到了工作重心和努力方向。要抓大放小。分清大小是前提,更重要的是学会抓大放小,决不能丢了西瓜捡芝麻。领导干部要善于把自己从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紧盯大事要事打攻坚战,紧盯急事难事打歼灭战,紧盯薄弱环节打持久战,集中精力解决那些影响全局、事关重大的关键问题,决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杂乱无序。要学会授权,一些事务性的工作要大胆交给下属去办,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实现工作有进步、干部有提升。要兼顾大小。抓大事并不意味着就不管小事了,事实上,大事也是由一桩桩小事组合起来的,有些小事随着时间、形势的变化,也可能会变成大事。因此,要坚持重点论和两点论的统一,既能抓住关键环节,搞好中心工作,又能统筹兼顾,以点带面,学会“十个指头弹钢琴”。

十一、藐视知识,罔顾常识

知识是人类对物质世界及精神世界探索结果的总和,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常识是一般人应当具备并且应当了解掌握的日常知识,是一些基础性、规律性的认知,是对知识、认识的一种升华。掌握知识、尊重常识是我们更好地学习、工作、生活的前提和基础。但在现实生活中,有的领导干部习惯于按老经验、老办法办事,不相信科学、不注重学习,以致书到用时方恨少,知识透支严重,在遇到复杂情况、困难矛盾时更是黔驴技穷、江郎才尽;有的秉承“知识无用论”,认为读书人迂腐无能,觉得“百无一用是书生”,甚至“知识越多越反动”,看不起知识分子;有的罔顾常识,犯一些低级错误,说出一些“雷言雷语”,做出一些荒唐事。一名领导干部如果藐视知识、罔顾常识,越有权力越可怕,往往会作出一些违背规律和形势的决策,喊出一些好高骛远甚至贻笑大方的口号,最终贻误事业、贻误发展。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知识和常识可以说是领导干部为官从政的本和源。要敬畏知识,敬畏常识。知识、常识就是力量,它可以指引领导干部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以及怎样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一定要把知识放在至关重要的地位,尊重知识和常识,敬畏知识和常识。否则,就会做出违背客观规律、违背常识的事,就会成为逆天行事的莽夫、愚夫,带来的只能是愚昧和落后。要提高专业思维、专业能力。“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告诫我们领导干部一定要勤于学习;“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则要求我们要提高专业思维、专业能力。要结合工作来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练就独到的专业思维、专业眼光、专业能力。对自己负责的领域、分管的工作,充分了解其“前世今生”,弄懂吃透相关知识,努力使自己成为行家里手,避免陷人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要自觉成为有本事的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是民族复兴路上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我们党的领导人也大都是知识分子。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社会越发展,知识分子的作用越重要。一定要摒弃对知识分子的偏见,以终身学习的态度自觉成为对知识和技术掌握较深、对自然和社会了解较透又有实际领导能力的知识分子,成为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用得着、能干事、干成事的重要力量。

十二、妒贤嫉能,心胸狭窄

妒贤嫉能,就是对品德和才能比自己强、人缘和业绩比自己好的人心怀妒忌,它与心胸狭窄是一对孪生兄弟、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这种人小肚鸡肠、缺乏包容性,看不得别人好,往往把有能力的下属或同事视为一种威胁,排挤打压陷害,极不利于队伍的团结和工作的开展。古人云:“人臣莫难于无妒而进贤。”对领导干部来说,举贤荐能不仅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胸怀,最能体现自己的本事。一个胸襟宽阔、有真才实学的领导,不但不会因别人走在了自己前面而懊恼,反而会因此而欣慰。刘邦能够决胜于千里之外,就在于重用了张良、萧何、韩信等一批“吾不如”的将帅之才。祁黄羊之所以誉满朝野,就在于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的公道正派。如果习惯于“武大郎开店挑矮个”,则会导致平庸者得意、贤能者受气、德才兼备者拂袖而去,严重损害政治生态,甚至成为发展的罪人、历史的罪人、人民的罪人。

识贤荐能造就人、成事业,妒贤嫉能害团结、误事业。江山代有才人出,领导干部应站在党和人民的事业后继有人的高度,常怀成人之美之心,躬行甘为人梯之责,“见得人好、为了人好、能助人好”。要求贤若渴。“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要有容才之量,遇事小肚鸡肠、待人求全责备,非但不能广纳贤才,就是已有人才也会“孔雀东南飞”。要有求才之渴,自觉站在党和人民利益的立场正确对待人才,深明大义、不计私利,虚怀若谷、以诚聚贤,“筑巢引凤”、广纳贤才,多一些“萧何月下追韩信”“徐庶走马荐诸葛”的做法,广纳天下英才而用之。要选贤用能。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经常性近距离有原则地接触干部,全面历史辩证地看待干部,做到凭实绩和群众认可度用干部,不凭个人好恶做决定,举荐干部不拘一格,使用干部各尽所能。善于用人之长、容人之短、谅人之过,坚决破除论资排辈等陈旧观念,不搞亲亲疏疏、团团伙伙、拉帮结派,确保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要见贤思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贤能之人为标尺,敢于正视自身短板,虚心接受不足之处,严格标准加强自律、接受他律,将嫉妒之心转变为迎头赶上的内在动力,将狭窄之心转化为海纳百川的大格局大境界,完善自我人格,夯实业务素养,提升道德境界,切实担当好党和人民赋予的重任。

十三、公私不分,损公肥私

“公私不分”指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搅和在一起,模糊混淆,难以分得清楚,其结果往往会导致损公肥私、以私废公。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十分推崇“公”,认为“公生明”,“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正确处理公与私的关系是领导干部政德的基本要求。公与私,是一块“试金石”、一道“分水岭”,“抱公绝私”好比群蜂筑巢,“损公肥私”宛如蚁穴溃堤。党章明确规定: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现实警示我们,腐败问题、作风问题都与公私问题有联系,领导干部走向贪腐往往都是从公私不分开始的,从打“擦边球”、走“灰色地带”到明火执仗,从贪公家的一点便宜演化成索贿受贿,从为个人办私事演化成有目的的权力寻租,败坏党风政风民风,自己也自然没有好下场。

政在去私,私不去则公道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处理好公与私、情和法、利和法的关系,不能公私不分,用公权谋私利;不能情法无界,用私情废法度;不能利法颠倒,为私利触国法。领导干部要培养树立社会主义公私观、利义观,做到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不以私事废公务。大禹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领导干部要正确处理好公务和私事的关系,自觉在两者之间设置“隔离墙”,工作时间就应该一心一意地忙工作,不能干私活,不能因为个人私事耽误了工作,更不能因为公事的推进会损害到自己个人的利益就推三阻四、敷衍塞责,这既是纪律要求,也是最基本的职业素养,关乎工作作风和单位形象。不拿原则换人情。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人际关系,做到既有人情味又按原则办,如果遇到了不好选择的情形,坚持原则就是最好的选择,也是唯一的选择。无论交往再密切,感情再深厚,始终把握底线,都应自觉做到“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始终在人情与原则的天平上站稳立场、守住原则,看似无情却是最有情。不用公权谋私利。“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要花在人民身上;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在公私取舍问题上,只有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摆在自己的私人利益之上,把谋求特权和私利看成是最大的耻辱,才能认清陷阱、抵住诱惑,保持住公仆本色,绝不能把职权当特权,用公权换私利,其结果必然是“自寻死路”。

十四、后院起火

“后院起火”一般用来比喻家庭内部闹矛盾、发生纠纷,现在更多的是指家庭成员在幕后违法乱纪,影响到了“前院”的正常工作。通常情况下,家是每个人的幸福港湾,是休养所、加油站、后勤部。妻贤夫祸少,家和万事兴。家庭和谐幸福,干部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就没有后顾之忧。但一些领导干部却因各种原因处理不好家庭关系,治家不严。有的家庭矛盾重重,弄得心烦意乱;有的放纵家人在幕后收钱敛财;有的默许家人利用自身影响经商谋利、大发不义之财;有的甚至自己主动出面打招呼、托人情,一旦东窗事发,“后院”起火,不但败家毁业,也给党的事业造成了不良影响。“后院”之所以起火,跟家教家风不严、不正有关系,也跟领导干部放松党性修养、道德修养搞权色交易有关系。“后院”起火,火苗在“后院”,但火源在前院,其根子还在于领导干部的失察甚至是有意纵火,在于领导干部没有管好手中的权力。没有权力和利益,“后院”是很难起火的。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人认为成功者的完美路径,领导干部要关爱家人,在家里也要履职尽责,处理好各种关系。与此同时,一定要管好自己的亲属和家人,不能让后院起火烧伤了自己、烧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要管住家人不玩火。明家教,严家规,树家风,培养健康向上、遵守法纪、淡泊名利、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给自己和家属立个规矩,画个圈圈,克服侥幸心理、补偿心理、攀比心理,不徇私情,不护犊子,不放纵子女及身边的人,面对配偶的“枕边风”和子女的“小要求”,守住底线不开口子。要警惕小人来点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正面进攻”难以突破领导干部的情况下,往往会“曲线救国”,改走“夫人路线”“公子路线”,与领导干部的配偶、子女打得火热,不计成本地接近和拉拢。家人一旦放松警惕,很容易就陷入“温情”陷阱,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帮凶。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要自觉疏远小人,做到门无杂宾,不给投机钻营者留下任何机会。要发现苗头速灭火。强化自我防范意识,提高自我革命正能量,经常反思自己的行为举止,加强对家人的教育管理,把发现的苗头性问题当回事、当大事,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摒弃侥幸心理,把问题遏制在萌芽状态。如果自己确实无力处理的,要及时向组织报告,不包庇,不纵容,尽力把损失降到最低,不让“火星”成“火苗”,更不能燎原成“火势”。

十五、乱交朋友

人是社会性高级动物,有与同类交往的天然需求和必要,因此人的一生会结识很多朋友。可以说,亲情爱情友情,人生路上缺少一样都是不圆满的。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一个人有朋友,他的生活就会充满友爱和阳光,做错了有人会指出,做好了有人会肯定,有困难了有人会帮助,可以把快乐加倍、把悲伤减半。但朋友有益友、诤友,也有损友;有患难之交,也有酒肉朋友。领导干部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的,也有社交需求,也可以交朋友。但因其身份特殊,交友不能不分对象、不辨良莠,什么人都敢交、什么人都去交。不少领导干部都是因为交友不慎,被围猎、拉下水,锒铛入狱,不仅害了自己、毁了家庭,还会殃及事业。诚如曾国藩所言“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

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干部谨慎交友,纯洁交友的动机,守住交友底线,铭记交友之道,自觉净化朋友圈,构建新型“亲”“清”政商关系,警惕交友不慎现象,防止被“围猎”。如果要了解一个人,就看他的朋友。领导干部交友不仅是个人喜好修养问题,更关系到党和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形象。要做加法,多交正能量的朋友。“同师曰朋,同志曰友”。要时刻怀着一颗为工作、为事业、为人民谋利益的心,多和先进典型交朋友,多和专家学者交朋友,多和普通党员和基层群众交朋友,了解他们的意愿、需求和想法,在与他们相处过程中自觉锤炼党性、陶冶情操、提升能力,在事业上共同发展,在廉政上相互促进。要做减法,远离负能量的人。慎交友的关键在于提防“损友”,对那些交往后可能会带来害处的人,要擦亮眼睛、谨慎结交、交之有度,学会拒绝的艺术,不与“阿谀”者交友,不与来路不明的“大方”者交友,不与“懒散”者交友,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和警惕心,不被一时的殷勤阿谀和表象所迷惑,对那些心怀功利之人要保持距离,防止被“围猎”。

十六、耳根软,意志不坚定

“耳根软”一般用来形容人没有主见,意志不坚定。这类人常常轻易被说服,人云亦云,听风就是雨,被人牵着鼻子走;或思想摇摆、定力不够,容易被他人的言行举止所影响,轻易改变个人主张或已经作出的决定。“耳根软”的领导干部,从业做事往往缺乏连贯性,稍有吹捧就忘乎所以。有的感性重于理性,不经过深思熟虑就擅从人意;有的思想底线不牢,经不住“糖衣炮弹”攻击,没有将良好的人格品质坚持到最后。一旦耳根子软下来,意志不坚定,生活工作通常就会处于被动,立场飘忽,容易受人左右。曾有贪官忏悔称,面对他人的花言巧语“意志不坚定,图利起祸端”,不该收的财物收了、不该做的事做了,作风问题瞬间就演化为腐败问题,甚至带坏风气、滥用权力,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损失。

意志坚定,就不会被外力影响和动摇,不受歪风恶习的袭扰。毛泽东同志说过,“意志者,固人生事业之先驱也”。习近平总书记更将意志坚定视为好干部的重要标准。坚强的意志力是领导干部的人格“标配”,是克服“耳根软”的思想武器。那么,如何才能做一个“耳根硬”的领导干部?谋事做人要去伪存真。凡事要主动看、主动想、主动学习,对事物先行了解,看到哪些是金玉良言,哪些是虚情假意,学会辨别真伪,自觉站在正确的一方,纵使“耳边风”使劲吹,也能稳坐“钓鱼台”。远离低级趣味,抵制不良风气,以正直、阳光的心态面对工作中的挫折和困惑,确保思想弦脉始终紧绷坚韧,不使意志被人左右、认知被人蒙蔽。分析问题要权衡利弊。学会站在科学的角度看问题,用马克思主义解剖问题,从客观角度看清利弊得失,分清哪些情况可权宜变通、哪些情况须意志坚定,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不能将“耳根硬”与“一根筋”混为一谈。要注重区分大义和小利、短效和长效,不被蝇头小利所引诱,不被短见所贻误,不轻易放弃长远利益。认定目标要坚持到底。有志者事竟成,坚定意志才能最终取得硕果。作为领导干部,既要眼光长远,更要身板坚实,事情定下来、认准了,就要大胆干,不被闲言碎语左右,不因过程繁杂而动摇,功过任后人评说。必须拿出锲而不舍的精神,有一股子“不信做不到”的韧劲,坚定信念、不忘初心、矢志不渝,守住精神上的“贞洁”,防止耳根一软便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

十七、玩心重,不重视学习和研究

玩心重就是贪玩,图安逸爱享受,常常把学习和工作放在次要位置。对领导干部而言,玩心重的直接后果就是思想松弛,喜欢“混日子”“找乐子”,对工作学习不上心,一味“吃老本”,既不愿学习新知识新理论,做起事来也往往有懈怠情绪。习近平总书记就曾批评有的干部“玩心很重,玩风很浓,吃喝玩乐,文恬武嬉,花天酒地,乐此不疲”。当前一些领导干部就是如此,任由“玩心”冒头,既不研究政策文件、大局大势,也不研究本职工作,白白浪费了许多政策机遇和发展机会。“玩心重”除了影响作风、折损意志,还会因疲乏心态而疏于学习研究,因循守旧。不重视学习研究,天才方仲永也会“泯然众人矣”;而经孙权劝学后的“吴下阿蒙”则可令人“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勤于学、敏于思,坚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以学益智,以学修身,以学增才”,同时指出“调查研究是做好领导工作的一项基本功”。学习和研究是一辈子的事,是需要时间精力不断积累的,谋事创业、修身养德也都需要在学习和研究中逐渐提高,必须克服玩心、躬身治学。要培养学习研究的志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可以培养的,特别是在面对本领恐慌之时,更要在状态,始终把工作事业当作第一兴趣,摒弃贪图享乐、厌倦学习的态度,站在个人发展的角度、事业发展的角度、追逐理想的角度,将兴趣渐渐发展成为志趣。要有“成败在八小时之外”的清醒认识,将学习和研究视为繁杂工作之外的“最佳消遣”,把工作以外的剩余精力主要放在学习上,养成学习的习惯,不断增强个人思想理论和实践水平,涵养朴实高洁之气。要树立学以致用的理念。学习研究不是“做样子”,更不能粗浅空泛、浅尝辄止。领导干部时间精力有限,要将有限的时间聚焦于有益身心的理论和精细实用的技能,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注重务虚与务实的结合,做到知行合一。尤其要针对当前不断革新和发展的科学知识、不断被注入新内涵的理论知识,开阔眼界、提高站位,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使工作效率更高、成效更好,在实践中升华学习研究的境界。要保持勤奋不懈的毅力。时刻树立“为时不晚”的意志,像邓小平同志说的那样“在哪一行的,不管年龄多大,必须力求使自己学会本行”,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学习研究不是一阵风,不能被灯红酒绿的浮华生活所诱惑,更不能被一时的贪图安逸所贻误,要耐得下性子、坐得住冷板凳、吃得了苦头,养成坚持的好习惯,持之以恒磨炼心性,让学习研究的热诚占据主流,根治玩心,提升自我。

十八、忽视总结与反省

总结与反省是在事后进行回顾梳理、分析评价,对成绩进行肯定从而得出经验,对错误和不足深入检查,找出原因,以利再战。我们党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本质上就是一种总结与反省,善于使用者,往往能够不断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将认识升华、发展,最终指导实践、取得实效。毛泽东同志就曾说过,“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同时要求领导干部“强制地省察自己的弱点”。总结与反省大有裨益,却往往被不少人忽视,成一事则欣喜忘我,之后难有提升;错一次则逃避现实,此后难再成功。有的领导干部不注重总结经验、反省错责,既无法取得长足进步,且容易被同一问题绊倒两次,错失改正的机会,积累不了深厚的经验。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就是要求为人处世要多总结多反省,不断转换革新进步的思想动能,保持干事创业的积极活力。

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总结与反省的重要性,适时去总结、经常性反省。要总结经验,发扬优点。经验往往是完成某项工作的“附加收益”,只有及时总结归纳,形成指导实践的科学方法,才能融会贯通、有学有用。要积极总结历史,学会借鉴,做到“安不忘危,盛必虑衰”,秉持“从孔夫子到孙中山都应该总结”的态度,透过过去分析未来,从不同时期的环境和他人的现实经历中发掘符合事物运行的客观规律,以史为鉴、以史育人;要将个人经历悉心解剖,看到成人成事背后的必然因素,形成人格上的美德、能力上的硬功、习惯上的优势,不断向深处挖掘,形成一笔无形的财富。要反省错误,克服缺点。现实中难免遇到挫折和困难,偶尔出现失误也并非坏事。错误往往是正确的先导,教训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为人铭记、反思、克服。领导干部对于错误要积极反省,在思想上就要不气不馁,不能稍有错责就心灰意冷,放弃一个改进提升的机会;要越困难越冷静,从主观角度找缺点、查不足,不能怨天尤人,粗浅地将失败的结果归结于“运气不够”;反省要客观深入,看到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将缺点从科学的角度弥补起来,指导实践并最终走向成功。要升华成果,付诸实践。实践是理论之源,总结所得是成果,反省所得也是成果。领导干部对总结的经验不能沾沾自喜、骄傲自满,而要将思考创新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打好基础、联系实际、指导工作,不局限于单纯的“思想运动”,不做“书橱”和“蠹书虫”,认准就干、明白就做,在发挥优势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实践能力及工作成效。